-
公开(公告)号:CN119244939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367245.8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温储罐预冷后混合气体的水合物分离系统、装置及方法,由LNG储罐、水合物反应收集器、氮气气瓶、氮气储罐、甲烷储罐及数据采集处理器等组成。本发明创新性的利用水合物法对预冷混合气体进行高效分离,提高了混合气体的分离效率;水合物反应收集器由扭带式螺旋流发生器、微气泡发生器、反应促进剂瓶、恒温水浴器等构成,可以确保达到高吸气量、高反应效率;利用水合物法对低温储罐预冷后的混合气气体进行高效分离,充分利用了系统冷能,减少了能耗,降低了成本;相较于一般混合气体回收利用方法,本发明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实现水合物生成、分解、分离气收集等步骤的智能化控制,节约人力成本,节约能耗;投资和运行费用低。
-
公开(公告)号:CN116066890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11599640.X
申请日:2022-12-14
Applicant: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供暖装置,为了解决现有供暖装置具有能耗高、采暖效果不佳,升温效率低和电热耦合效果不好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太阳能的双级热泵供暖系统,包括热泵制冷剂管路、循环水管路和太阳能光电管路,所述太阳能光电管路通过集热器进行光电反应后为热泵制冷剂管路中的低压级压缩机和高压级压缩机提供电能,热泵制冷剂管路中的制冷剂依次进入低压级压缩机和高压级压缩机流经换热器对循环水管路内的循环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循环水通过循环水管路输送到使用端使用,本发明具有流程简单、设计合理、易于生产制造、功能效果良好和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702426A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910172873.3
申请日:2019-03-07
Applicant: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IPC: B23K37/053 , B23K37/02
Abstract: 一种采用辅助定位装置进行管道焊接的设备及工艺,包括底座支撑部分、抓取部分、固定部分、焊接部分、管道展示部分、打孔钉枪部分,所述的抓取部分的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底座支撑部分的底板的前端面上;固定部分的第四支座的底端面与底座支撑部分的支撑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焊接部分的第六支座的底端面与底座支撑部分的底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通过第八伺服电缸驱动第八伸缩杆完成对电钻高度的调节,打孔钉枪部分的电钻将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端部进行打孔,然后通过钉枪将耙钉订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打孔处,这样可以有利于防止管道在焊接过程中产生变形错位,也可以增强管道接口处的强度,在热胀冷缩的过程不容易裂开。
-
公开(公告)号:CN119022219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433695.2
申请日:2024-10-15
Applicant: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IPC: F17C6/00 , F17C5/06 , F17C13/00 , F17C13/02 , F17C13/04 , F17D1/00 , F17D1/07 , F17D1/20 , F16L9/19 , F16L59/065 , F16L59/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液氢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液氢站BOG回收利用系统及方法,液氢站BOG回收利用系统包括液氢槽车、液氢储罐、氢液化装置及氢气回收装置,液氢槽车通过液氢气液双相装卸管路与液氢储罐的出液口相连,液氢储罐的出气口通过BOG气相回收管路分别与氢液化装置及氢气回收装置相连,氢液化装置的出液口与液氢储罐的进液口相连。本发明合理回收液氢加注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BOG气体,实现了BOG氢气的完全回收和高效存储,且该系统及控制方案自动化程度较高,适用性较好,减少了运营人员现场的操作时间,减少了液氢槽车运输途中BOG等危险气体的超压排放或直接放散。
-
公开(公告)号:CN117824953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066201.5
申请日:2024-01-17
Applicant: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IPC: G01M3/28 , G01M13/0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阀门测试与性能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状态液氢阀门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其包括氦增压管路、高压氦气瓶、氦气开关阀、第一氦气减压阀、第一氦气截止阀、第一压力传感器。本发明中,通过对流经测试阀门前后液氢介质温度和压力参数的调控,除常规饱和态外,还可实现超临界氢、过冷态氢、跨临界氢等多种复杂工况的测试;通过对流经测试阀门前后液氢流量的调节,可以实现稳定流动和波动流动两种工况的测试;同时通过设置的氦质谱仪、流量计等装置,可以有效实现阀门内漏、外漏等测试内容。综合而言,本装置不但可以实现液氢阀门的常规测试,还可以实现多种复杂内容测试,同时具备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等优点,有利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753883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507255.8
申请日:2022-11-29
Applicant: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氢设备材料绝热性能节能测试平台,包括量热器,以及与所述量热器连接的液氮杜瓦、计算机、检漏系统、真空机组、复温器和氦液化循环回收系统,本发明的测试平台适用于超低温(液氦温区‑269℃)条件下的高真空多层绝热材料表观热导率测量以及氦液化循环回收系统用于装置的冷量回收,从而提高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378305A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2010418821.2
申请日:2020-05-18
Applicant: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IPC: C09D1/04 , C09D5/10 , C09D7/61 , C09D7/65 , C08F220/14 , C08F220/18 , C08F220/06 , C08F23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改性无机硅酸钾涂料,按重量百分比该涂料由以下组分组成,10~20%高模硅酸钾溶液、1~3%硅烷偶联剂、8~10%硅丙乳液、10~20%硅铝酸钠、0.1~2%石墨烯、15~20%锌粉、1~3%凹凸棒土、1.5~1.8%助剂和20~30%去离子水。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制备方法,包括高模数硅酸钾溶液、硅丙乳液以及石墨烯分散液的制备等。本发明的一种石墨烯改性无机硅酸钾涂料制备的涂层具有良好的韧性、附着力以及硬度,涂层整体抗腐蚀能力提高,有效的防止了金属表面侵蚀,在制备金属防腐涂层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849304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594086.6
申请日:2022-12-13
Applicant: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甲烷制氢的工艺,为了解决现有的天然气制氢的工艺存在成品液氢不易制备、保存、运输和制备成本高,且制备过程中产生的高纯度二氧化碳没有被利用的问题,提供一种天然气制氢的制备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脱硫反应器、蒸汽转化炉、中变反应器和分离塔,经分离塔分离后的氢气进入依次连接的变压吸附器、合成塔和冷却器,经分离塔分离后的二氧化碳注入注入井,二氧化碳与原油互溶后将地层原油驱替到生产井,蒸汽转化炉上具有用于向蒸汽转化炉内增补水蒸气的管道,合成塔上具有用于向合成塔内增补氮气的管道,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生产成本低、制备效率高、碳排放低和经济性高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804717A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10921728.8
申请日:2021-08-12
Applicant: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 江苏克劳特低温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1N25/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液氮蒸发实验和气瓶静态蒸发率测试的可视化实验装置,包括可视化腔体、设于可视化腔体上的进液管路、排放管路和排气管路,可视化腔体包括外腔和内腔,外腔包括外腔筒体、设于外腔筒体两侧的外腔观察窗,内腔包括内腔筒体、设于内腔筒体两侧且与外腔观察窗相对应的内腔观察窗、设于内腔筒体外的辐射屏,内腔筒体底部设有加热片,用于研究不同加热功率下的液氮蒸发效果。通过在内、外腔侧面安装玻璃观察窗,能够展示低温液氮在静态以及动态蒸发的过程,便于直接观察内部的液氮变化。本装置将液氮蒸发演示实验和低温绝热气瓶静态蒸发率、维持时间集成于一套装置上,满足实验展示和在线检验的双重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3074650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110317562.9
申请日:2021-03-25
Applicant: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IPC: G01B1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应变强化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对真空绝热深冷压力容器的接管应变强化监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需要监测的接管表面涂涂料进行散斑处理;读取物体表面变形前后两幅散斑图像;对试件表面在加载前后的图像进行采集;计算试件表面的位移、应变、变形信息;将数据汇成三维云图,显示其应变情况。采用非接触式应变测量系统,开发低温设备在应变强化过程中应力与应变集中位置的应变实时监测技术,重点聚焦应变强化过程中结构不连续处,特别是接管的应变强化情况,从而保障低温设备实现应变强化满足合适的塑性应变量要求,保障应变强化低温设备的轻量化与安全性的统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