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废弃沥青混凝土级配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96284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410665011.1

    申请日:2014-11-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95

    Abstract: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废弃沥青混凝土级配优化方法,属于材料技术领域,其对废弃沥青混凝土分级预处理,对每级废弃沥青混凝土的直接筛分结果与去除沥青后筛分结果之间建立虚拟筛分级配,在不同虚拟筛分级配之间掺配比例的条件下制备大孔隙沥青混凝土,将大孔隙沥青混凝土孔隙率偏差变化作为系统的主行为,将不同虚拟系数在合成筛分中所占的比例变化作为影响主行为的有效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与灰色关联度排序,选择关联度最大的虚拟筛分级配作为实际再生沥青混凝土生产的配合比设计依据,可更准确控制再生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提升再生沥青混凝土性能,同时,为废弃沥青混凝土在骨架类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一种掺钢渣再生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046663A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711349397.5

    申请日:2017-12-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掺钢渣再生沥青混凝土,由下列原料制成:钢渣、废弃沥青混凝土、耐老化型再生剂、矿粉和新沥青;耐老化型再生剂包括基础油、相容助剂、烷基化抗氧剂、SBS改性剂、光吸收剂和稳定剂;基础油包括工业油和环氧大豆油;所述相容助剂包括蜡晶分散助剂与低温流动改性剂。一种掺钢渣再生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将钢渣加热,废弃沥青混凝土加热,新沥青加热;将加热至规定温度的钢渣和废弃沥青混凝土混合搅拌后,加入加热至规定温度的新沥青,再加入耐老化型再生剂,最后加入矿粉,制得掺钢渣再生沥青混凝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成品的高温性能,耐久性能,水稳定性能,抗二次老化性能优异。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废弃沥青混凝土级配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96284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10665011.1

    申请日:2014-11-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95

    Abstract: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废弃沥青混凝土级配优化方法,属于材料技术领域,其对废弃沥青混凝土分级预处理,对每级废弃沥青混凝土的直接筛分结果与去除沥青后筛分结果之间建立虚拟筛分级配,在不同虚拟筛分级配之间掺配比例的条件下制备大孔隙沥青混凝土,将大孔隙沥青混凝土孔隙率偏差变化作为系统的主行为,将不同虚拟系数在合成筛分中所占的比例变化作为影响主行为的有效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与灰色关联度排序,选择关联度最大的虚拟筛分级配作为实际再生沥青混凝土生产的配合比设计依据,可更准确控制再生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提升再生沥青混凝土性能,同时,为废弃沥青混凝土在骨架类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一种掺钢渣再生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046663B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1711349397.5

    申请日:2017-12-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掺钢渣再生沥青混凝土,由下列原料制成:钢渣、废弃沥青混凝土、耐老化型再生剂、矿粉和新沥青;耐老化型再生剂包括基础油、相容助剂、烷基化抗氧剂、SBS改性剂、光吸收剂和稳定剂;基础油包括工业油和环氧大豆油;所述相容助剂包括蜡晶分散助剂与低温流动改性剂。一种掺钢渣再生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将钢渣加热,废弃沥青混凝土加热,新沥青加热;将加热至规定温度的钢渣和废弃沥青混凝土混合搅拌后,加入加热至规定温度的新沥青,再加入耐老化型再生剂,最后加入矿粉,制得掺钢渣再生沥青混凝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成品的高温性能,耐久性能,水稳定性能,抗二次老化性能优异。

    一种透水沥青路面结构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418367U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621163787.4

    申请日:2016-10-31

    Abstract: 目前透水沥青路面普遍存在路面大空隙容易被堵塞;高空隙率结构增加了沥青与太阳光的总接触面积,沥青老化速度加快;高空隙率与路面强度的矛盾,限制了透水路面透水能力范围等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耐老化长寿命的透水沥青路面结构,该路面由三层组成:自上而下分别设置表面层、储水缓冲层和返透层,该结构可显著提高路面的透水能力,降低因大空隙而引起的阻塞现象,同时可减缓因高空隙率增加沥青与阳光接触面积,特别是夏季高温环境下沥青的加速老化问题,延长透水沥青路面使用寿命。

    基于高承载柔性再生沥青路面的新型路面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4311310U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420696245.8

    申请日:2014-11-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高承载柔性再生沥青路面的新型路面结构,包括高承载柔性再生沥青混凝土上面层,AC-25沥青混凝土下面层,高承载柔性再生沥青混凝土中面层以及粘结层,所述高承载柔性再生沥青混凝土中面层设置于AC-25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上,所述高承载柔性再生沥青混凝土上面层设置于高承载柔性再生沥青混凝土中面层上,所述高承载柔性再生沥青混凝土上面层、高承载柔性再生沥青混凝土中面层、AC-25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之间均以粘结层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适应现有路面结构特点,又能提升沥青路面承载能力及耐久性能。可节约工程造价,废弃沥青混凝土再生利用,保护环境,具有显著的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