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343577A
公开(公告)日:2002-04-10
申请号:CN01132403.1
申请日:2001-08-3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昭和电线电缆株式会社
IPC: B60G15/06
Abstract: 一种减振装置,包括:外壳体4;活塞杆3、活塞杆的前端插入外壳体4内,并且在外壳体4的长度方向上往复运动;围绕外壳体4周边定位的螺旋弹簧7,其在活塞杆3从外壳体4中抽出的方向上具有反弹功能;连接且固定到活塞杆3的前端并容放在外壳体4内的内壳体8,其中内壳体8和活塞杆3一同在外壳体内的外壳体4长度方向上往复运动;以及设置在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的粘弹性橡胶层9,其中,该层的内表面与内壳体的外表面密接,而该层的外表面与外壳体4的内表面密接并固定。与油减振器相比,本发明可以减少制造车辆减振装置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254390C
公开(公告)日:2006-05-03
申请号:CN01132403.1
申请日:2001-08-3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昭和电线电缆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减振装置,包括:外壳体4;活塞杆3、活塞杆的前端插入外壳体4内,并且在外壳体4的长度方向上往复运动;围绕外壳体4周边定位的螺旋弹簧7,其在活塞杆3从外壳体4中抽出的方向上具有反弹功能;连接且固定到活塞杆3的前端并容放在外壳体4内的内壳体8,其中内壳体8和活塞杆3一同在外壳体内的外壳体4长度方向上往复运动;以及设置在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的粘弹性橡胶层9,其中,该层的内表面与内壳体的外表面密接,而该层的外表面与外壳体4的内表面密接并固定。与油减振器相比,本发明可以减少制造车辆减振装置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1153637B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0710153412.9
申请日:2007-09-1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D43/204 , B62M11/00 , B60K17/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7/22 , B60Y2200/12 , B62M7/02 , B62M17/00 , F16F1/5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轴传动式动力传递装置,通过解决对动力传递路径施加过大的旋转扭矩的问题,从而可以实现动力传递装置的轻量化,并且,通过解决一个万向接头和另一个万向接头的位相错位的问题,从而可以充分抑制旋转速度的变动的发生。在从发动机(41)至最终减速器(52)的动力传递路径的中途设置有减振机构(69),该减振机构(69)传递从发动机(41)传递的扭距直到规定值为止,并且,在扭距超过规定值时阻止超过规定值的扭距的传递。
-
公开(公告)号:CN101269687A
公开(公告)日:2008-09-24
申请号:CN200810081183.9
申请日:2008-03-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K25/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摩托车的后轮悬架和用于摩托车的摆臂附接结构。该后轮悬架通过降低车辆重心而可以充分地确保后缓冲件的行程并可改善车辆的行驶性能。摆臂包括上臂,该上臂将车体框架与动力传送部的上部可摆动地连接。下臂将车体框架与动力传送部的下部可摆动地连接。后缓冲件的上端支撑部的轴心由上臂可摆动地支撑在一位置处,该位置位于支撑部的轴心前方。后缓冲件的下端支撑部的轴心由下臂可摆动地支撑在一位置处,该位置相对于车辆位于可摆动地支撑下臂和车体框架的支撑部的轴心后方。
-
公开(公告)号:CN100333961C
公开(公告)日:2007-08-29
申请号:CN03124922.1
申请日:2003-09-1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K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K5/027 , B60G21/007 , B60G2204/421 , B60G2204/82 , B60G2204/8302 , B60G2300/122 , B60G2300/45 , B60G2800/0194 , B62D9/02 , B62K5/10
Abstract: 一种带摇动机构的三轮车,在车体车架(16)安装向车体前后方向延伸的支轴的前摆动轴和后摆动轴(85),在这些前摆动轴和后摆动轴(85)相互独立地安装分别可以上下摆动的左右悬臂(71、72),把前摆动轴和后摆动轴(85)兼用作使车体车架(16)摇动的摇动轴。例如,和以往用轴连接左右后轮时比,本发明可以在没有左右干涉的情况下独立进行后轮的上下移动,增加了左右后轮对路面的跟随性,可以减少车体晃动等,提高乘车舒适感。在同一支轴上安装左右悬臂,可以减少部件数目,另外,用支轴兼用作摇动轴,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944170A
公开(公告)日:2007-04-11
申请号:CN200610141361.3
申请日:2006-09-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论车辆的大小、都可以确保足够大的踏脚板的搁脚空间,并可配置变速踏板的机动两轮车。在踏脚板(25)上,开设了供踏部(128a、128b)穿过的前后通孔(136、136),变速踏板(121)的一部分即踏部(128a、128b)从这些通孔(136、136)突出到上方。踏部(128a、128b)由减速用和提速用2个踏部(128a、128b)构成,为了乘员能将脚搁在踏脚板(25)上,这些踏部(128a、128b)的分开距离(L)比乘员的鞋子长度长。
-
公开(公告)号:CN1160219C
公开(公告)日:2004-08-04
申请号:CN00801613.5
申请日:2000-06-0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摩托车(10)和三轮摩托车用的前轮转向装置,其中转向销(53)的中心线(P2)和操纵轴(73)的中心线(P1)互相偏离,有一连杆机构(80)由第一连杆(82)和第二连杆(84)构成,其连接部(85)为一万向节(86)。当车架(11A)的形状和尺寸改变时,万向节(86)能吸收操纵轴(73)的位置偏移,从而摆动臂(53)和连杆机构(80)能通用,可不需改变。
-
-
公开(公告)号:CN1211527A
公开(公告)日:1999-03-24
申请号:CN98119148.7
申请日:1998-09-1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M2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K2202/00 , B62K2204/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有以马达为动力机组、在车身框架下方配置给马达供电的蓄电池的机动二轮车,它在主车架2上装有前摆臂42,在该前摆臂42上安装前轮3,主车架为收容蓄电池的框架,在该框架的前部配置了前枢轴41。来自前轮的大负载通过前枢轴从前摆臂传给主车架。因此,由于来自前轮的大负载由主车架承受了,所以能把头管周围(结构)的刚度做成满足需要的最小限度。可以把整个车架做得轻而小。
-
公开(公告)号:CN103304853A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310073835.5
申请日:2013-03-0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86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滚动阻力低而可以有助于低油耗化、并且转弯时的刚性感优异的自动二轮车用轮胎组合物、以及自动二轮车用轮胎。该自动二轮车用轮胎组合物的测定温度60℃下的损耗正切tanδ的值为0.182以下,由测定温度-30℃下的损耗正切tanδ的值、和-30℃下的动态复数弹性模量E*的值利用下式(1)求出的值为1.4[MPa-1]以上,测定温度30℃下的动态复数弹性模量E*的值为9.6[MPa]以上,测定温度60℃下的动态复数弹性模量E*的值为6.9[MPa]以上,物性指数=104×tanδ/E*...(1)。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