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花式装配凸轮轴的装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74273B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510955165.9

    申请日:2015-12-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滚花式装配凸轮轴的装配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CAD三维参数化实体装配模型;2)将CAD模型转化为CAE模型;3)有限元建模提交;4)进行有限元分析,从而得到压力函数变化曲线;5)将压力函数变化曲线转入到压力机的CNC控制装置内;6)通过变压力下压力对凸轮套和芯轴进行滚花式装配,得到装配式凸轮轴成品。采用以上结构后,通过仿真获得压力机下压过程的动态下压载荷,其压力值根据待压装的凸轮套与芯轴的接触情况而变化,精确可靠,克服了压力机恒定下压载荷对实际下压过程的不均匀性带来的影响,因此,避免压偏从而保证工件的合格率。

    变排量泵测试台架及其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52628B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610332621.9

    申请日:2016-0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排量泵测试台架,它包括油箱和用于容置带有电磁阀的待检测变排量泵的工作台,油箱的出油口与待检测变排量泵的吸油口连通,待检测变排量泵的出油口通过排油管与油箱的回油口连通;它还包括用于控制待检测变排量泵全程可变的控制盒、数据采集处理模块和数据显示模块;所述的排油管上连接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驱动待检测变排量泵旋转的主轴上安装有转速传感器;所述的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转速传感器均与控制盒电连接,控制盒与数据采集处理模块电连接,数据采集处理模块与数据显示模块电连接。采用以上结构后,整个台架结构简单、操作灵敏,准确度高,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滚花式装配凸轮轴的装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74273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510955165.9

    申请日:2015-12-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滚花式装配凸轮轴的装配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CAD三维参数化实体装配模型;2)将CAD模型转化为CAE模型;3)有限元建模提交;4)进行有限元分析,从而得到压力函数变化曲线;5)将压力函数变化曲线转入到压力机的CNC控制装置内;6)通过变压力下压力对凸轮套和芯轴进行滚花式装配,得到装配式凸轮轴成品。采用以上结构后,通过仿真获得压力机下压过程的动态下压载荷,其压力值根据待压装的凸轮套与芯轴的接触情况而变化,精确可靠,克服了压力机恒定下压载荷对实际下压过程的不均匀性带来的影响,因此,避免压偏从而保证工件的合格率。

    压力控制的全程可变排量机油泵

    公开(公告)号:CN104595679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510043169.X

    申请日:2015-0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力控制的全程可变排量机油泵,包括泵主体和电磁阀,电磁阀包括电磁铁组件、第一弹簧、第二弹簧、阀体和阀芯,阀芯的上端通过第一弹簧与电磁铁组件中的衔铁连接,阀芯的下端通过第二弹簧与阀体连接;电磁阀的工作油口与泵主体内的减排量腔相通,泵主体的出油口与电磁阀的进油口相通,并且工作油口与阀芯的上端腔室相通。采用以上结构后,整个机油泵排量的可变均是可以全程控制,而且只需调整电磁阀的输入电流即可以实现,操作简单方便,调节准确。

    组合式可变排量机油泵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594968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510043530.9

    申请日:2015-0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可变排量机油泵,它包括一个定排量机械泵(2)和一个电机驱动泵(4)、电子控制单元(5)和系统油路(3),所述的定排量机械泵(2)和电机驱动泵(4)并联连接,并且再者的一端均与油箱(1)连通,另一端均与系统油路(3)连通;所述的电子控制单元(5)通过与系统油路(3)的反馈对电机驱动泵(4)的电机电连接并控制。采用以上结构后,由于通过电机驱动泵和定排量机械泵并联的连接对发动机系统油路进行混合供油,两个泵各自供油或者同时供油,以满足不同流量需求的发动机供油需求,因此,取代了通过阀来控制的可变排量机油泵,成本低,而且更加节能。

    可变排量机油泵控制回路

    公开(公告)号:CN104612967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410714951.5

    申请日:2014-12-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排量机油泵控制回路,包括可变排量机油泵和调节阀,调节阀包括阀座(9)、阀芯(10)和阀腔(11),阀芯(10)与阀座(9)之间设有弹簧(12);减排量腔(8)与阀腔(11)连通,增排量腔(7)与阀腔(11)连通,第一流道(13)与第二流道(14)之间设有第三流道(15),第三流道(15)上设有节流孔(22),阀腔(11)与油箱(4)之间设有第四流道(16);阀芯(10)外周壁设有用于连通或断开第二流道(14)与第四流道(16)的环形凹槽(21);阀芯(10)设有伸出端(23),出油道(1)上外接有调节装置。提供一种机油泵排量调节稳定且响应灵敏的可变排量机油泵控制回路。

    油泵排量调节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499007A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1310486453.5

    申请日:2013-10-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泵排量调节装置,它包括设于所述泵腔(1)内的偏心环(2)、与所述偏心环(2)的异形内腔偏心设置的转子(3)和用于减少所述偏心环(2)与转子(3)偏心距离的减排量调节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排量调节装置还包括增排量调节机构(5),所述增排量调节机构(5)通过电磁阀(6)分别与卸油口(7)和主油路(8)相连通,所述电磁阀(6)与控制单元(9)电连接。采用本发明结构,可以实现油泵排量的多级可调,提高了油液的液压能的利用率,从而减少了能量的浪费。

    可变排量机油泵控制回路

    公开(公告)号:CN104612967B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410714951.5

    申请日:2014-12-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排量机油泵控制回路,包括可变排量机油泵和调节阀,调节阀包括阀座(9)、阀芯(10)和阀腔(11),阀芯(10)与阀座连通,增排量腔(7)与阀腔(11)连通,第一流道(13)与第二流道(14)之间设有第三流道(15),第三流道(15)上设有节流孔(22),阀腔(11)与油箱(4)之间设有第四流道(16);阀芯(10)外周壁设有用于连通或断开第二流道(14)与第四流道(16)的环形凹槽(21);阀芯(10)设有伸出端(23),出油道(1)上外接有调节装置。提供一种机油泵排量调节稳定且响应灵敏的可变排量机油泵控制回路。(9)之间设有弹簧(12);减排量腔(8)与阀腔(11)

    变排量泵测试台架及其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52628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332621.9

    申请日:2016-05-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B5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排量泵测试台架,它包括油箱和用于容置带有电磁阀的待检测变排量泵的工作台,油箱的出油口与待检测变排量泵的吸油口连通,待检测变排量泵的出油口通过排油管与油箱的回油口连通;它还包括用于控制待检测变排量泵全程可变的控制盒、数据采集处理模块和数据显示模块;所述的排油管上连接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驱动待检测变排量泵旋转的主轴上安装有转速传感器;所述的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转速传感器均与控制盒电连接,控制盒与数据采集处理模块电连接,数据采集处理模块与数据显示模块电连接。采用以上结构后,整个台架结构简单、操作灵敏,准确度高,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油泵排量调节装置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499007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310486453.5

    申请日:2013-10-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泵排量调节装置,它包括设于所述泵腔(1)内的偏心环(2)、与所述偏心环(2)的异形内腔偏心设置的转子(3)和用于减少所述偏心环(2)与转子(3)偏心距离的减排量调节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排量调节装置还包括增排量调节机构(5),所述增排量调节机构(5)通过电磁阀(6)分别与卸油口(7)和主油路(8)相连通,所述电磁阀(6)与控制单元(9)电连接。采用本发明结构,可以实现油泵排量的多级可调,提高了油液的液压能的利用率,从而减少了能量的浪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