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23471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12117.2
申请日:2024-01-2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01B32/16 , C01B32/168 , B82Y30/00 , B82Y40/00 , A61K41/00 , A61K33/26 , A61K33/24 , A61K47/69 , A61P35/00 , B82Y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功能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蝌蚪状功能碳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蝌蚪状功能碳纳米管的特点是:(1)整体为氮掺杂的“U”型碳纳米管;(2)Ⅷ族过渡金属纳米颗粒包封于“U”碳纳米管底部,构成所述蝌蚪状碳管的头部;(3)蝌蚪状尾部碳管上镶嵌有单原子锌。所述蝌蚪状功能碳纳米管可实现化学动力学、光动力学、光‑热及化疗四种肿瘤治疗手段的级联,达到对肿瘤协同治疗的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168983B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011044117.1
申请日:2020-09-28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功能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诊疗一体的中空碳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的中空碳纳米复合材料由于其中空结构,满足了光声成像的要求。同时,中空碳的壳层中均匀地分布着顺磁性的磷酸钆纳米粒子和超顺磁性的伽马氧化铁纳米粒子,满足了T1加权成像和T2加权成像的要求。另一方面,中空碳材料由于自身的多孔性,能够作为药物的载体,实现药物递送的功能。因此,本发明提供的纳米材料实现了T1、T2核磁共振造影成像、光声造影成像与递药功能的集成。所得纳米诊疗一体材料的生物安全性在细胞水平和小鼠水平都得到了验证,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168983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044117.1
申请日:2020-09-28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功能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诊疗一体的中空碳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的中空碳纳米复合材料由于其中空结构,满足了光声成像的要求。同时,中空碳的壳层中均匀地分布着顺磁性的磷酸钆纳米粒子和超顺磁性的伽马氧化铁纳米粒子,满足了T1加权成像和T2加权成像的要求。另一方面,中空碳材料由于自身的多孔性,能够作为药物的载体,实现药物递送的功能。因此,本发明提供的纳米材料实现了T1、T2核磁共振造影成像、光声造影成像与递药功能的集成。所得纳米诊疗一体材料的生物安全性在细胞水平和小鼠水平都得到了验证,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498798B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910803495.4
申请日:2019-08-28
IPC: C07D471/04 , A61P35/00 , B01J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吲哚类抗癌药物分子的微反应器串联合成方法,将反应液1和反应液2混合通入第一微反应器中进行反应,得到第一流出液,所述第一流出液与反应液3混合通入第二微反应器中进行反应,得到第二流出液,所述第二流出液与反应液4混合通入第三微反应器中进行反应,得到最终流出液,将所述最终流出液浓缩分离,即得吲哚类抗癌药物分子,所述反应液1为含5‑溴‑3‑氨基‑2‑取代(R1)‑吡啶的混合溶液,反应液2为取代(R2)苯磺酰氯,反应液3为含双联频哪醇基二硼的混合溶液,反应液4为含5‑溴‑7‑氮杂吲哚衍生物的混合溶液,所述吲哚类抗癌药物分子为苯磺酰胺吡啶联氮杂吲哚类化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反应效率高、副反应少、生产工艺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3396424B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310273700.3
申请日:2013-07-02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07F3/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孔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结构可逆形变记忆能力的微孔自组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联苯四羧酸和三氮唑为有机连接单元,以环境友好、低毒的过渡金属离子锌为中心,通过分子自组装,一步制备得到该微孔材料。该微孔材料具有结构形变记忆能力,具体表现为:当外界温度升高时,微孔材料发生形变,孔道闭合,材料结构自身发生明显的结构转变;将此微孔材料置于极性溶剂中,该形变材料能够恢复到初始的结构状态,表现出可逆动态结构转变的性质,是一种新型的具有结构可逆形变记忆能力的智能微孔材料。本发明的微孔自组装材料原料简单易得、制备方法简单,在分子识别、能源存储与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886249B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210389450.5
申请日:2012-10-15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先进功能微孔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选择性吸附分离甲醇分子的自组装微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五号位有机官能团修饰的间苯二酸为有机配体,以环境友好、低毒的过渡金属离子为原料,采用溶剂热自组装的方法,一步制备得到了具有一维直通孔道的微孔材料。该微孔材料具有优良的稳定性,在水蒸气条件下能够保持晶态结构,氮气氛条件下热稳定性达到四百摄氏度。所制备的该微孔材料对水蒸气、乙醇蒸气的吸附能力明显低于对甲醇蒸气的吸附能力,是一种优良的选择性吸附分离甲醇分子的新型微孔自组装材料,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原料简单易得、易于规模化合成,因此,在化工生产、化学品精馏纯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886249A
公开(公告)日:2013-01-23
申请号:CN201210389450.5
申请日:2012-10-15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先进功能微孔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选择性吸附分离甲醇分子的自组装微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五号位有机官能团修饰的间苯二酸为有机配体,以环境友好、低毒的过渡金属离子为原料,采用溶剂热自组装的方法,一步制备得到了具有一维直通孔道的微孔材料。该微孔材料具有优良的稳定性,在水蒸气条件下能够保持晶态结构,氮气氛条件下热稳定性达到四百摄氏度。所制备的该微孔材料对水蒸气、乙醇蒸气的吸附能力明显低于对甲醇蒸气的吸附能力,是一种优良的选择性吸附分离甲醇分子的新型微孔自组装材料,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原料简单易得、易于规模化合成,因此,在化工生产、化学品精馏纯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023063B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010857247.0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A61K49/08 , A61K9/51 , A61K47/04 , A61K31/704 , C01B32/15 , A61P35/00 , B82Y5/00 , B82Y25/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功能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集核磁成像造影和递药功能一体的双铁基介孔碳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双铁基介孔碳纳米材料含有顺磁性纳米粒子偏磷酸铁和超顺磁性纳米粒子伽马氧化铁,偏磷酸铁与伽马氧化铁纳米粒子均匀地分散在介孔碳骨架中,颗粒尺寸1~20nm可调,偏磷酸铁与伽马氧化铁在介孔碳纳米材料中的质量含量是0.5%~10%,偏磷酸铁与伽马氧化铁的摩尔比是1:4。本发明提供的纳米材料实现了T1/T2核磁共振成像造影功能与递药功能的集成,且具有低细胞毒性的特点,同时本发明提供的纳米诊疗材料制备方法简单,原料广泛易得,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794851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110104809.9
申请日:2021-01-2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07D471/04 , C07D519/00 , A61P35/00 , A61P35/02 , A61K31/444 , A61K31/4545 , A61K31/5377 , A61K31/506 , A61K31/501 , A61K31/496 , A61K31/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式I所示的3‑(吡啶‑3基)‑7‑氮杂吲哚衍生物PI3Kδ抑制剂,其中R1,R2,R3,R4均具有本发明说明书中所限定的含义。式I所含化合物或其盐及相关药物组合可显著抑制PI3Kδ激酶的活性,对于PI3Kδ激酶过表达相关的疾病、病症、病症具有潜在的治疗应用,具有巨大的临床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724134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110048938.0
申请日:2021-01-14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07D471/04 , C07D519/00 , A61K31/5377 , A61K31/444 , A61K31/506 , A61K31/519 , A61K31/52 , A61K31/501 , A61K45/06 , A61P35/00 , A61P37/06 , A61P3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式I所示的氮杂吲唑联吡啶衍生物髓细胞增殖抑制剂,其中R1,R2,R3均具有本发明说明书中所限定的含义。式I化合物可显著抑制以MOLM‑16,HL‑60,MV‑4‑11为代表的髓细胞增殖及其相关病症。本发明提供的式I或其盐或相关药物组合,具有优异的体内外抑制活性、良好的成药性,且生物利用度高,对脏器无明显损伤。因此,式I或其盐及相关药物组合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