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378863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313641.1
申请日:2023-03-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02M21/0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零碳内燃机的分布式多源供能集成系统,包括零碳燃料发动机(6)、热—电联供系统(7)、多源可逆型热管理系统(15),零碳燃料发动机(6)与热—电联供系统(7)通过排气管连接,零碳燃料发动机(6)通过输氢管连接燃料供给储存装置(1),多源可逆型热管理系统(15)通过供氨管路(16)连接燃料供给储存装置(1)。本发明实现了零碳发动机系统与热管理系统的高效耦合,充分利用了发动机烟气以及废热能,通过耦合朗肯循环以及热管理系统,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系统零碳燃料发动机以氨为主要燃料,并以含氨燃料作为工质进行能量管理的同时,以氨作为后处理系统的还原剂,实现系统终端集成并保证系统排放的无碳化。
-
公开(公告)号:CN116357481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310313740.X
申请日:2023-03-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02M21/0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液氨热管理供给系统的氨氢燃料发动机及运行控制方法,包括多级热回收单元、冷却单元、氨氢燃料内燃机,在发动机启动时,此时热裂解器并未工作,液氨通过缸内直喷进入燃烧室,储氢罐内的少量氢气供给至预燃室以及进气道内,为氨初次燃烧助燃,预燃室内氢通过火花塞点燃,实现对氨的引燃;启动后,高温尾气经过多级热回收进行轴功补偿,此外经过热回收单元实现对氨过热控制以及对SCR还原剂以及裂解器的供能,氢气混合气也可与回流的氨进行进气预混供给。通过燃料供给以及管理系统,从燃料燃烧的角度实现氨燃料的高效燃烧以及氨氢燃料发动机的高效率运行,解决了氨燃料固有属性造成的氨燃料发动机热效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357481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313740.X
申请日:2023-03-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02M21/0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液氨热管理供给系统的氨氢燃料发动机及运行控制方法,包括多级热回收单元、冷却单元、氨氢燃料内燃机,在发动机启动时,此时热裂解器并未工作,液氨通过缸内直喷进入燃烧室,储氢罐内的少量氢气供给至预燃室以及进气道内,为氨初次燃烧助燃,预燃室内氢通过火花塞点燃,实现对氨的引燃;启动后,高温尾气经过多级热回收进行轴功补偿,此外经过热回收单元实现对氨过热控制以及对SCR还原剂以及裂解器的供能,氢气混合气也可与回流的氨进行进气预混供给。通过燃料供给以及管理系统,从燃料燃烧的角度实现氨燃料的高效燃烧以及氨氢燃料发动机的高效率运行,解决了氨燃料固有属性造成的氨燃料发动机热效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378863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310313641.1
申请日:2023-03-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02M21/0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零碳内燃机的分布式多源供能集成系统,包括零碳燃料发动机(6)、热—电联供系统(7)、多源可逆型热管理系统(15),零碳燃料发动机(6)与热—电联供系统(7)通过排气管连接,零碳燃料发动机(6)通过输氢管连接燃料供给储存装置(1),多源可逆型热管理系统(15)通过供氨管路(16)连接燃料供给储存装置(1)。本发明实现了零碳发动机系统与热管理系统的高效耦合,充分利用了发动机烟气以及废热能,通过耦合朗肯循环以及热管理系统,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系统零碳燃料发动机以氨为主要燃料,并以含氨燃料作为工质进行能量管理的同时,以氨作为后处理系统的还原剂,实现系统终端集成并保证系统排放的无碳化。
-
公开(公告)号:CN117065248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0921844.9
申请日:2023-07-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馈式低频声波灭火器,包括壳体、声波发射模组、频率采集模组、固定座、罩体,所述声波发射模组包括喇叭、声波发生控制器,所述频率采集模组包括频率采集传感,喇叭、声波发生控制器安装在壳体里,喇叭上方设置罩体,喇叭的声波发射端没入罩体的内部,壳体上方通过连杆连接固定座,固定座位于罩体的上方,频率采集传感安装在固定座上。本发明通过频率采集传感对火焰频率的采集,再经由声波发生控制器调整喇叭的发声频率,可以实现喇叭的发生频率与火焰频率尽可能地接近,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以实现声波与火焰之间的耦合,发生振荡,进而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对燃烧的抑制,能够明显提升灭火效率和节约能源。
-
公开(公告)号:CN115824651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558601.5
申请日:2022-12-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发动机活塞热负荷实验的活塞位置控制机构,包括实验平台、垂直台架、水平台架、活塞支撑平台、直线运动模块,垂直台架包括四个竖直立柱,相邻的竖直立柱之间安装水平立柱,四个水平立柱构成水平台架,垂直台架的顶部安装实验平台,在一侧的实验平台和水平立柱之间安装第一垂直运动模块单元,在对侧的实验平台和水平立柱之间安装第二垂直运动模块单元,在第一垂直运动模块单元和第二垂直运动模块单元之间安装活塞支撑平台,活塞支撑平台上安装活塞座,活塞座上安装测试活塞。本发明能满足活塞需反复安装的需求,具有较好的人机交互性。将直线运动模块与电控系统进行集成设计,实现了活塞位置的自动控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