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709094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410006558.0
申请日:2014-01-0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07D211/58 , A61P35/00
Abstract: 4-苯氧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4-苯氧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所述4-苯氧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为通式(I)的化合物或其药物衍生物、前药和立体异构体:所述4-苯氧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可在制备治疗肿瘤药物中应用。所述肿瘤包括肝癌、肺癌和乳腺癌等。
-
公开(公告)号:CN114797418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110072141.4
申请日:2021-01-19
Applicant: 北京紫光英力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氨基酸和/或氨基酸可溶盐作为深度脱硫脱硝净化体系的处理工作液进行除尘脱硫脱硝一体化的新工艺及应用该新工艺的高效节能装备系统,特色为高温烟道气无催化喷氨脱硝、用氨基酸及其可溶盐的混合物脱硫脱硝脱碳,净化烟道气通过装填金属丝网填料的净化塔用补充清水喷淋洗涤,可实现烟道气深度净化或超低排放。通过本发明使用氨基酸和/或氨基酸可溶盐作为脱硫循环工作液,可在pH6‑7之间达到近100%的脱硫率,同时吸收逃逸的氨,消除其对粉尘的影响,在再生产阶段氨可以回收利用。本工艺流程简单,投资省,净化成本低,净化效果好,可实现废弃物资源化。
-
公开(公告)号:CN113511665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010267749.8
申请日:2020-04-0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北京紫光英力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 武夷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大规模、低成本生产文石型碳酸钙晶须/纳米白炭黑复合物或方解石型纳米碳酸钙/纳米白炭黑复合物的新工艺。开发了以量大廉价的硅酸盐水泥或水泥熟料及烟道气为原料混合悬浮在含水体系中,通入烟道气或二氧化碳进行水化、复分解中和沉淀、脱水缩合生产具有一维或零维结构特征的微纳米线或纳米粉复合物产品的新途径,丰富了无机微纳米产品库。应用结果表明:碳酸钙基微纳米复合物产品可大幅提升塑料、橡胶等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韧性,增强胶黏剂的粘接力,提质降本的性价比优势显著,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发明开辟了以廉价量大的水泥作为基本原料同时利用并减排二氧化碳,大规模、低成本、生产高性能碳酸钙基微纳米复合产品及新型复合材料的新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6272828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97531.0
申请日:2023-03-2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北京紫光英力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环流反应装置系统以及其用于制备微纳米材料的方法,所述微纳米材料选自含有方解石型纳米碳酸钙/白炭黑的复合纳米材料、含有纺锤形纳米碳酸钙/白炭黑的复合纳米材料、含有文石型纳米碳酸钙/白炭黑的复合纳米材料、含有三维“竹荪”状水化纳米硅酸钙的材料、含有二维片状纳米硅酸钙和一维钙基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方法使用旋环流反应装置系统,所述旋环流反应装置系统包括反应器主体、流体循环系统、温度控制系统、数据分析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流体循环系统包括液体循环泵、旋环流喷头、供气系统。所述旋环流反应装置系统具有结构简单,高效节能,放大效应小,应用范围广的优势,可规模化生产系列适合各种形貌和粒径的产品,反应条件宽范温和,操作简单易于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4053759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010747513.4
申请日:2020-07-29
Applicant: 北京紫光英力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 厦门大学
IPC: B01D17/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含水有机物的脱水新工艺,其原理是利用饱和盐溶液、水合盐、无水盐的干燥吸水作用及与水亲和能力的差异,先对含水有机物溶液进行加盐溶解脱水和相分离,经液液加盐溶解分相脱出大部分水,然后经过无水盐固体深度固液吸附脱水流程可使有机物含水含盐量降低到0.5%左右。脱水有机物可直接使用或再进一步用常规方法脱水生产低水量产品。溶出分离的饱和盐溶液经浓缩及喷雾干燥循环套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套醇水混合体系连续化脱水干燥装置。本发明有效破解了含水醇、醚、酰胺等含水有机物等易形成恒沸物物料的分水难题,尤其是沸点分布与水交叉的混合醇的分水难题,可用于燃料乙醇的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1587282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1980007000.5
申请日:2019-02-02
Applicant: 北京紫光英力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 厦门大学 , 宁夏大学
Inventor: 尹应武 , 孙瑞 , 保雄伟 , 刘小舟 , 张雪艳 , 廖翠莺 , 赵玉芬 , 魏嘉成 , 孙响响 , 李德中 , 刘泽涵 , 杨少梅 , 卢英华 , 吐松 , 叶李艺 , 万鹏 , 张海双 , 陈红樱 , 柴永清 , 张议丹
IPC: C09K17/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基磺酸盐作为营养源和调理剂的用途,本发明的包含生物基磺酸及硫酸单酯或盐类物质的组合物用于支持植物生长营养、和/或作为改良生物生长基质、和/或提供植物或微生物营养和生物质能、和/或缓释植物营养成分、和/或促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和/或提高植物或微生物品质、和/或改良植物或微生物生长环境的用途。包含生物基磺酸及硫酸单酯或盐类物质的组合物具有很好的吸附性和离子交换等性能,具有显著粘合性和保水性,改善土壤结构、湿度等作用,可降低土壤表面气孔率,阻断毛细结构减少水份蒸发、增加密实度,提高机械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082774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307628.5
申请日:2023-03-2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北京紫光英力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IPC: C08L29/04 , C08L5/08 , C08K5/053 , C08J5/18 , C08J3/24 , C08L67/04 , C08L87/00 , C08G81/00 , C08G6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拟羧甲基壳聚糖/聚乙烯醇(PVA)掺混交联或与乳酸共聚制备复合薄膜的方法。所述的膜材料的原料包括:聚乙烯醇30‑54份、拟羧甲基壳聚糖6‑30份、交联剂10‑30份、增塑剂10‑30份。加入合适比例的拟羧甲基壳聚糖复配交联后,复合薄膜性能有显著提升。由纤维素磺酸钙盐及甘氨酸取代合成的拟羧甲基壳聚糖生产成本低于6000元/吨,保持性能的前提下可替代30%左右聚乙烯醇,其与纸基的复合树脂覆膜拉伸强度性能也有5‑10倍提升。同样,利用拟羧甲基壳聚糖与乳酸共聚改性制备的拟羧甲基壳聚糖/乳酸接枝共聚物对聚乳酸(PLA)薄膜具有更好的增强和耐水效果,复合薄膜厚度即使减少37%左右也可达到纯PLA薄膜的力学强度,本成果在可降解塑料的成本降低及包装材料强度提升方面展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511665A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010267749.8
申请日:2020-04-0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北京紫光英力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 武夷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大规模、低成本生产文石型碳酸钙晶须/纳米白炭黑复合物或方解石型纳米碳酸钙/纳米白炭黑复合物的新工艺。开发了以量大廉价的硅酸盐水泥或水泥熟料及烟道气为原料混合悬浮在含水体系中,通入烟道气或二氧化碳进行水化、复分解中和沉淀、脱水缩合生产具有一维或零维结构特征的微纳米线或纳米粉复合物产品的新途径,丰富了无机微纳米产品库。应用结果表明:碳酸钙基微纳米复合物产品可大幅提升塑料、橡胶等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韧性,增强胶黏剂的粘接力,提质降本的性价比优势显著,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发明开辟了以廉价量大的水泥作为基本原料同时利用并减排二氧化碳,大规模、低成本、生产高性能碳酸钙基微纳米复合产品及新型复合材料的新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2891369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385906.X
申请日:2021-04-0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北京紫光英力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现有缓控释药物生产成本高、工艺复杂、缓释效果差、性能不稳定、存在生理毒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以蟹壳粉及其衍生产物为辅料制备的氯化钾缓释片及其制备和评价方法。即本发明直接利用蟹壳粉及其经酸或碱处理过的天然纳米孔道材料作为缓释载体,采用简单的溶液吸附法制备得到的经济安全且符合药典要求的氯化钾缓释片,其氯化钾含量范围为1.0%~60%,释放时长为24~96小时,其中,以壳聚糖‑碳酸钙氯化钾缓释片、多孔碳酸钙氯化钾缓释片的效果最佳,负载量为20%左右,释放量符合药典二部的通则0931第二法规定。可依据实际的应用场景对氯化钾或缓释载体的含量及释放速率的需求,选择相应的缓释载体或组合载体制备氯化钾缓释片,创建安全长效的缓控释新体系。
-
公开(公告)号:CN104163772A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410232271.X
申请日:2014-05-2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07C235/50 , C07D295/13 , C07C235/54 , C07C235/56 , C07C255/60 , C07C231/02 , C07C253/30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取代二芳醚类化合物,其结构式如下:其中Z为-CH-或-N-;W为-CH-或-N-;Y为-O-、-CH2-、-NH-或-NRy-;R1为氢、卤素、NO2、CN、CF3、ORa、CORa、COORa、SO2Ra、SO2NRaRb、NRaRb、NRaCORb、未取代\取代的C1-C4烷基、未取代\取代的芳基或未取代\取代的杂环基团中的一种;R2为氢、未取代\取代的C1-C4烷基、或卤素;R为未取代\取代的C1-C12烷基、未取代\取代的C3-C12的环烷基、未取代\取代的C2-C12烯基、未取代\取代的芳基、取代烷基胺或未取代\取代的杂环基团中的一种。本发明的取代二芳醚类化合物可明显抑制癌细胞的恶性增殖表型,促进细胞凋亡因子蛋白的表达,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潜在抗肿瘤药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