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表型的定点重复监测与分析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20031856A

    公开(公告)日:2025-05-23

    申请号:CN202510187968.8

    申请日:2025-02-20

    Inventor: 金时超 王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表型的定点重复监测与分析方法,通过在多个时期定点重复采集植物图像,结合检测框或种子点的位置实现在早期图像关联检测框与编号或种子点与编号,在后续的图像中使用检测框或种子点进行植物编号的匹配,实现重复监测情况下的植株自动关联,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和数据一致性;同时结合标志物校正的方式,保证植株与编号或品种信息的时空对齐,最终实现植株表型自动和高精度提取与分析。

    一种枯草芽孢杆菌抗菌肽fengycin同系物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43896A

    公开(公告)日:2008-03-19

    申请号:CN200710132679.X

    申请日:2007-09-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枯草芽孢杆菌fmbJ抗菌肽fengycin同系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微生物发酵和生物分离领域。专用于新型抗菌肽fengycin同系物的微生物发酵和分离鉴定。新型抗菌肽fengycin同系物的微生物发酵和分离鉴定方法包括枯草芽孢杆菌fmbJ的发酵,抗菌肽fengycin同系物酸沉淀分离和甲醇抽提,抗菌肽fengycin同系物高效液相色谱分析,ESI-MS/CID分析测定抗菌肽fengycin同系物其分子量并进行结构鉴定,抗菌肽fengycin同系物对8种革兰氏阴性菌、4种革兰氏阳性菌和6种霉菌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

    大豆GmMATE109基因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445508B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310501773.7

    申请日:2023-0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大豆GmMATE109基因及其应用,属于植物基因工程领域。所述大豆GmMATE109基因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构建了GmMATE109过表达载体,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将该基因转入受体大豆中并获得了稳定的过表达转基因大豆株系。在相同逆境处理下,发现该转基因大豆的耐旱性和耐盐性均比野生型大豆强,这说明大豆GmMATE109基因具有调控植物耐盐性和耐旱性的功能。本发明为培育耐逆植物品种奠定了基础,并且对于加速耐逆植物的育种进程以及提高育种效率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鱼腥藻PCC7120脂肪氧合酶基因

    公开(公告)号:CN101643740B

    公开(公告)日:2011-06-01

    申请号:CN200910184504.2

    申请日:2009-08-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鱼腥藻PCC7120脂肪氧合酶基因,属于食品工业生物技术领域。该基因来源于鱼腥藻(Anabaena sp.PCC 7120),通过PCR从基因组DNA中扩增获得,插入表达载体后转化大肠杆菌,诱导表达,表达出的重组酶催化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生成共轭双键的脂肪酸氢过氧化衍生物。氢过氧化物作为不稳定的初级酶促产物可进一步发生一系列氧化次级反应,在面粉品质改良中在以下两个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1)氧化具有还原性的半胱氨酸,形成二硫键,应用于面粉品质改良,提高面筋强度,替代具有致癌作用的溴酸钾;(2)氧化色素类物质,应用于面粉的漂白,替代过氧化苯甲酰。

    一种连续发酵和分离耦合生物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01935614A

    公开(公告)日:2011-01-05

    申请号:CN200910149886.5

    申请日:2009-07-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发酵和分离耦合生物反应器,包括发酵培养装置、第一进料泵15、第一膜组件16、成品储存罐19、第二进料泵20、第二膜组件21。发酵培养装置通过第一进料泵15与第一膜组件16相连,第一膜组件16再分别与成品储存罐19和发酵培养装置的回液口12连接,第二进料泵20连接成品储存罐19和第二膜组件21,第二膜组件21又分别与发酵培养装置的回液口12和成品储存罐19连接。利用本发明在发酵过程中可以在线分离、浓缩发酵产物,可打破发酵过程中的反馈抑制作用,还可以大大降低发酵产物的分离能耗,提高设备使用率,简化工艺,降低生产成本。该装置可实现连续、高密度发酵,提高生产效率。该装置操作简单,管理方便,易于实现自动化,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鱼腥藻PCC7120脂肪氧合酶基因

    公开(公告)号:CN101643740A

    公开(公告)日:2010-02-10

    申请号:CN200910184504.2

    申请日:2009-08-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鱼腥藻PCC7120脂肪氧合酶基因,属于食品工业生物技术领域。该基因来源于鱼腥藻(Anabaena sp.PCC 7120),通过PCR从基因组DNA中扩增获得,插入表达载体后转化大肠杆菌,诱导表达,表达出的重组酶催化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生成共轭双键的脂肪酸氢过氧化衍生物。氢过氧化物作为不稳定的初级酶促产物可进一步发生一系列氧化次级反应,在面粉品质改良中具有以下两个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1)氧化具有还原性的半胱氨酸,形成二硫键,应用于面粉品质改良,提高面筋强度,替代具有致癌作用的溴酸钾;(2)氧化色素类物质,应用于面粉的漂白,替代过氧化苯甲酰。

    乳酸菌谷氨酸脱羧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063144A

    公开(公告)日:2007-10-31

    申请号:CN200710022222.3

    申请日:2007-05-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乳酸菌谷氨酸脱羧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应用,属于食品工业生物技术领域。该基因来自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长1380bp。通过PCR从基因组DNA中扩增获得,在该基因两端分别加上NcoI和EcoRI限制酶识别序列,与经相同限制酶消化的pET-DsbA连接并转化大肠杆菌表达宿主菌BL21(DE3)pLysS,实现了在大肠杆菌中的重组表达,表达产物谷氨酸脱羧酶分子量为52.4kDa。重组酶可将L-谷氨酸脱羧转化为γ-氨基丁酸。该基因的表达为γ-氨基丁酸的酶法合成提供大量的、高活力的粗酶,降低酶法合成γ-氨基丁酸的成本。这种γ-氨基丁酸的合成方法属于生物合成法,反应条件温和,作用专一,无副产物,在食品、医药、饲料等行业中均有应用价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