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协同吸气式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80936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718098.5

    申请日:2022-12-30

    Abstract: 一种协同吸气式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及其工作方法,该组合循环发动机具有比冲高、推力大、水平起降、自加速、工作速域宽、可多种模态工作等特点,解决了动力鸿沟问题,可以应用在航空航天推进领域。协同吸气式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包括涡轮发动机和火箭基组合发动机,涡轮发动机和火箭基发动机采用并联布置,共用进气道,中间用进气隔板分开。在涡轮发动机的入口设有涡轮发动机进气挡板,用于调节涡轮发动机的进气量。在涡轮发动机的压气机出口设有分流器,分流器分别与涡轮发动机燃烧室和进气隔板连通。在进气隔板上设有进气通道,进气通道与支板火箭发动机推力室连通。

    一种用于淬熄试验的等压燃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109498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110272090.X

    申请日:2021-03-12

    Abstract: 一种用于淬熄试验的等压燃烧装置,包括壳体、稳压腔、主燃烧腔、副燃烧腔等;壳体端部沿周向均匀分布若干副燃烧腔,壳体内设置主燃烧腔、稳压腔;主燃烧腔侧壁设置进气孔,主燃烧腔与各副燃烧腔连通,主燃烧腔与副燃烧腔之间为淬熄通道;主燃烧腔与稳压腔之间用膜片隔开;主燃烧腔和副燃烧腔内预先充入均匀混合的可燃气体,稳压腔内为氮气,主燃烧腔、副燃烧腔、稳压腔内初始压力相同;每个副燃烧腔的侧壁装有热电偶,副燃烧腔末端安装光学玻璃窗。本发明的装置用于在恒定燃烧压力环境中进行淬熄试验,能够实现0~10MPa的等压燃烧。

    一种采用电热塞的氢氧点火器

    公开(公告)号:CN113006971B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0267606.1

    申请日:2021-03-11

    Abstract: 一种采用电热塞的氢氧点火器,包括氧腔顶盖、头部、身部、电热塞和氢腔顶盖。氢腔顶盖套在身部上部外侧,头部焊接在身部顶端,氢腔顶盖、头部、身部之间形成氢集合腔,头部的腔体与身部的腔体连通形成点火器内腔;氢集合腔通过节流孔与身部的冷却夹套连通。氧腔顶盖焊接在头部上;氧腔顶盖和头部之间形成氧集合腔,头部顶端加工有盲孔,该盲孔与点火器内腔连通,盲孔顶端侧面加工有氧喷注器。头部上对称安装有两个电热塞,头部中还加工有氢喷注腔、氢喷注器和两个氢气流道,每个氢气流道与电热塞孔轴线垂直,用于连通氢集合腔和头部中的氢喷注腔,氢喷注腔通过氢喷注器与点火器内腔连通。本发明提高了点火可靠性,拓展了电点火器的适用领域。

    一种多功能集成燃烧组件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305974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2010136387.9

    申请日:2020-03-02

    Abstract: 一种多功能集成燃烧组件测试装置,包括预燃室试验件、推力室试验件、预燃室点火器、推力室点火器、推进剂供应系统和流量控制系统。推力室试验件包括燃烧室试验件、再生冷却喷管试验件和气膜冷却单壁喷管试验件,三者采用法兰顺次连接,能够实现不同设计方案的组合拆换;预燃室试验件包括预燃室喷注器和预燃室身部,预燃室喷注器和预燃室身部采用法兰连接,方便实现不同设计方案的组合拆换。本发明实现一套试验装置可以同时对推力室喷注器、身部和喷管传热流阻、预燃室喷注器和燃烧室设计方案以及补燃循环火箭发动机特有的预燃室和推力室之间的压力脉动传递特性进行试验考核的目的。

    大尺寸高效再生冷却喷管

    公开(公告)号:CN109306920B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810932934.7

    申请日:2018-08-16

    Abstract: 大尺寸高效再生冷却喷管,涉及航空航天、民用和燃烧技术领域;包括进口集合器、喷管上段、连接环、喷管下段和出口集合器;其中,喷管上段为中空弧形锥状结构;进口集合器固定安装在喷管上段的窄口端;喷管下段为中空弧形锥状结构;喷管下段的窄口端沿轴向与喷管上段的宽口端处对接;出口集合器固定安装在喷管下段的宽口端;连接环固定安装在喷管上段与喷管下段之间;外部介质依次经介质入口、第一内腔、径向均流孔、第二内腔、二次均流孔、喷管上段外壁与喷管上段内壁之间的间隙中,最终通过出口集合器流出;本发明提高了与其面积比相适应的再生冷却能力,提高了工艺加工性,解决工艺生产难度较大,与上游结构安装、拆卸困难的问题。

    一种燃气发生装置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196171B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610743658.0

    申请日:2016-08-26

    Abstract: 一种燃气发生装置,包括:喷注器(1)、氧化剂集合器(2)、燃料集合器(3)、身部(4);氧化剂集合器(2)与燃料集合器(3)安装在喷注器(1)上,喷注器(1)与身部(4)连接。氧化剂和燃料分别通过圆环形的氧化剂集合器(2)、燃料集合器(3)进入喷注器(1),再经过喷注器(1)中的双同轴喷嘴(5)、同轴直流式喷嘴(6)雾化后燃烧,燃烧后的产物进入身部(4)。本发明解决了点火延迟时间长、点火可靠性低以及燃气出口温度不均的问题,从结构设计上缩短点火延迟,提高点火可靠性及燃气出口温度的均匀性。

    一种大流量单进口环形集液腔均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317586B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申请号:CN201410347815.7

    申请日:2014-07-21

    Abstract: 该技术属于集液腔均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流量单进口环形集液腔均流装置。其包括流路进口、一次大均流腔、径向均流孔、二次小均流腔、流路出口、集液腔基体。流路进口位于集液腔基体正上方,其下方为一次大均流腔,在一次大均流腔中,并与流路进口相对的正下方为进口均流板,进口均流板上开有数个通孔,可以起到局部整流作用,使得沿环形集液腔周向的压力分布基本趋于均匀,同时可以将局部流阻控制在较低水平。径向均流孔位于一次大均流腔下游,共有多个径向均流孔在大均流腔的底部沿周向排列,并与二次小均流腔连接,起到进一步均流作用的同时将局部流阻控制在较低水平。

    一种高压燃烧室冷却套进出口结构及其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49153B

    公开(公告)日:2017-09-26

    申请号:CN201410125527.7

    申请日:2014-03-3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航空航天领域高温高压热防护技术,具体公开了一种高压燃烧室冷却套进出口结构及其加工方法。进出口结构燃烧室内壁和燃烧室外壁,燃烧室外壁的两端加工环形凹槽,在其底部加工进出孔,两端形成夹层通道入口和夹层通道出口。由于没有像现有技术一样将高强度金属层完全车削掉,而是在外壁上设计设计环形凹槽,进一步加工进出孔,一部分或全部高强度金属层与连接肋条相连接,加强了夹层通道进出口处的结构强度。通过改善压力容器最薄弱环节的状况,使燃烧装置热防护结构的总体承压能力提高80%以上,提高了的可靠性。加工方法中采用电火花、电解加工方法在环形凹槽底部加工进出孔,避免了断续车加工产生的毛刺,并且不会损伤连接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