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317586A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410347815.7
申请日:2014-07-21
Applicant: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IPC: F02K9/60
Abstract: 该技术属于集液腔均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流量单进口环形集液腔均流装置。其包括流路进口、一次大均流腔、径向均流孔、二次小均流腔、流路出口、集液腔基体。流路进口位于集液腔基体正上方,其下方为一次大均流腔,在一次大均流腔中,并与流路进口相对的正下方为进口均流板,进口均流板上开有数个通孔,可以起到局部整流作用,使得沿环形集液腔周向的压力分布基本趋于均匀,同时可以将局部流阻控制在较低水平。径向均流孔位于一次大均流腔下游,共有多个径向均流孔在大均流腔的底部沿周向排列,并与二次小均流腔连接,起到进一步均流作用的同时将局部流阻控制在较低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5268799B
公开(公告)日:2018-03-16
申请号:CN201410347793.4
申请日:2014-07-21
Applicant: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该技术属于复杂型面外壁整体加强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面净成型整体加强外套。两个钢套半环对接套在高压装置上,利用和高压装置外形一致的模具热冲压而成的整体加强钢套与高压装置外壁紧密贴合在一起,对接焊缝将两个半环焊接在一起,对高压装置起到整体加强的作用,热试车时承受高压装置内腔的高压,使高压装置不会破坏,有了马鞍型整体加强钢套,整个高压装置强度和刚度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产品成型后不用对内型面进行加工,工艺简单,精度较高;整体强度和刚度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2677102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110057132.4
申请日:2011-03-10
Applicant: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IPC: C25D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铸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铸预留小孔方法。通过电铸前在需要加工小孔的沟槽内壁的肋处把小孔加工好,然后将针棒插入加工好的小孔内,电铸完成后,将针棒拔出,形成电铸后形成的盲孔或电铸后形成的通孔的方法,解决推力室身部内壁电铸后小孔加工难以精准定位的问题以及大长径比小孔加工难的问题。产品生产合格率提高到100%,大大地提高了研制效率,节约了科研生产成本,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5318356A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410347802.X
申请日:2014-07-21
Applicant: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该技术属于换热通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深宽比变截面换热通道。燃烧室外周为燃烧室室壁,燃烧室室壁的内侧为燃烧室内壁,外侧为燃烧室外壁,侧面为肋条,燃烧室内壁、燃烧室外壁与肋条共同围成换热通道。燃烧室左侧为燃气入口,右侧为燃气出口。在换热通道右侧上下两端,燃烧室内壁与燃烧室外壁之间为冷却剂入口7,在换热通道左侧上下两端,燃烧室内壁3与燃烧室外壁4之间为冷却剂出口8,冷却剂由冷却剂入口7流入,由冷却剂出口8流出。本发明换热通道采用大深宽比结构,对流换热效率高,流阻相对较小;沿燃烧室轴向不同位置,根据热流密度的分布采用不同变截面的换热通道,可以实现燃烧室气壁温和流阻最优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5268799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410347793.4
申请日:2014-07-21
Applicant: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该技术属于复杂型面外壁整体加强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面净成型整体加强外套。两个钢套半环对接套在高压装置上,利用和高压装置外形一致的模具热冲压而成的整体加强钢套与高压装置外壁紧密贴合在一起,对接焊缝将两个半环焊接在一起,对高压装置起到整体加强的作用,热试车时承受高压装置内腔的高压,使高压装置不会破坏,有了马鞍型整体加强钢套,整个高压装置强度和刚度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产品成型后不用对内型面进行加工,工艺简单,精度较高;整体强度和刚度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4949153A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410125527.7
申请日:2014-03-31
Applicant: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IPC: F23R3/4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航空航天领域高温高压热防护技术,具体公开了一种高压燃烧室冷却套进出口结构及其加工方法。进出口结构燃烧室内壁和燃烧室外壁,燃烧室外壁的两端加工环形凹槽,在其底部加工进出孔,两端形成夹层通道入口和夹层通道出口。由于没有像现有技术一样将高强度金属层完全车削掉,而是在外壁上设计设计环形凹槽,进一步加工进出孔,一部分或全部高强度金属层与连接肋条相连接,加强了夹层通道进出口处的结构强度。通过改善压力容器最薄弱环节的状况,使燃烧装置热防护结构的总体承压能力提高80%以上,提高了的可靠性。加工方法中采用电火花、电解加工方法在环形凹槽底部加工进出孔,避免了断续车加工产生的毛刺,并且不会损伤连接肋。
-
公开(公告)号:CN105317586B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申请号:CN201410347815.7
申请日:2014-07-21
Applicant: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IPC: F02K9/60
Abstract: 该技术属于集液腔均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流量单进口环形集液腔均流装置。其包括流路进口、一次大均流腔、径向均流孔、二次小均流腔、流路出口、集液腔基体。流路进口位于集液腔基体正上方,其下方为一次大均流腔,在一次大均流腔中,并与流路进口相对的正下方为进口均流板,进口均流板上开有数个通孔,可以起到局部整流作用,使得沿环形集液腔周向的压力分布基本趋于均匀,同时可以将局部流阻控制在较低水平。径向均流孔位于一次大均流腔下游,共有多个径向均流孔在大均流腔的底部沿周向排列,并与二次小均流腔连接,起到进一步均流作用的同时将局部流阻控制在较低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4949153B
公开(公告)日:2017-09-26
申请号:CN201410125527.7
申请日:2014-03-31
Applicant: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IPC: F23R3/4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航空航天领域高温高压热防护技术,具体公开了一种高压燃烧室冷却套进出口结构及其加工方法。进出口结构燃烧室内壁和燃烧室外壁,燃烧室外壁的两端加工环形凹槽,在其底部加工进出孔,两端形成夹层通道入口和夹层通道出口。由于没有像现有技术一样将高强度金属层完全车削掉,而是在外壁上设计设计环形凹槽,进一步加工进出孔,一部分或全部高强度金属层与连接肋条相连接,加强了夹层通道进出口处的结构强度。通过改善压力容器最薄弱环节的状况,使燃烧装置热防护结构的总体承压能力提高80%以上,提高了的可靠性。加工方法中采用电火花、电解加工方法在环形凹槽底部加工进出孔,避免了断续车加工产生的毛刺,并且不会损伤连接肋。
-
公开(公告)号:CN203230845U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1320120019.0
申请日:2013-03-15
Applicant: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IPC: F16J15/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力矩高温高压密封装置,包括密封接口、密封螺栓、以及垫圈;密封接口沿轴向包括尺寸依次递减的第一凹槽、第二环状凹槽、第三环状凹槽,以及第四环状凹槽;螺栓螺钉部分与第四环状凹槽通过螺纹结构固定;垫圈的横截面呈菱形;垫圈的上端面与螺帽部分的径向表面作用;垫圈的下端面与第三环状凹槽和第四环状凹槽之间的径向表面作用;垫圈的外圆周与第二环状凹槽的内壁作用;垫圈的内圆周与螺栓部分的轴向表面作用;垫圈菱形横截面的一条边和第二环状凹槽与第三环状凹槽形成的直角台阶作用。实用新型首次实现了氢氧火箭发动机燃烧装置高频脉动压力的可靠测量,为攻克火箭发动机燃烧不稳定高难度课题提供了主要测量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204006121U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20403465.7
申请日:2014-07-21
Applicant: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该技术属于换热通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深宽比变截面换热通道。燃烧室外周为燃烧室室壁,燃烧室室壁的内侧为燃烧室内壁,外侧为燃烧室外壁,侧面为肋条,燃烧室内壁、燃烧室外壁与肋条共同围成换热通道。燃烧室左侧为燃气入口,右侧为燃气出口。在换热通道右侧上下两端,燃烧室内壁与燃烧室外壁之间为冷却剂入口7,在换热通道左侧上下两端,燃烧室内壁3与燃烧室外壁4之间为冷却剂出口8,冷却剂由冷却剂入口7流入,由冷却剂出口8流出。本实用新型换热通道采用大深宽比结构,对流换热效率高,流阻相对较小;沿燃烧室轴向不同位置,根据热流密度的分布采用不同变截面的换热通道,可以实现燃烧室气壁温和流阻最优配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