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3711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457208.1
申请日:2023-11-03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杨树基因PopGRF3的抗病调控功能应用,具体提供一种杨树基因PopGRF3在杨树炭疽病防控中的应用,属于植物基因工程领域。本发明构建了PopGRF3的过表达转基因84K银腺杨,揭示了该基因对杨树炭疽病抗性的正调控功能以及对生长的负调控功能,提供了通过构建PopGRF3过表达杨树来获取抗杨树炭疽病杨树材料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PopGRF3基因是一种适用于构建和选育抗炭疽病杨树新材料和新品种的新基因资源,对于杨树炭疽病绿色防控有较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8504652A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710252442.9
申请日:2017-04-18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12N15/1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提取林木组织或器官RNA的方法、林木特异性条形码(barcode)序列设计和鉴定林木组织特异性miRNA的方法。提取林木组织或器官RNA的方法包括:将待处理样品与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进行第一接触,并在液氮条件下进行研磨处理,将研磨处理后产物与Trizol、β-巯基乙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进行第二接触。利用该方法,避免了因植物组织中富含多糖、酚类、色素等物质而导致RNA提取效率和成功率不高的缺陷,利用上述方法,植物组织RNA的提取效率和成功率显著提高,同时发明人发现,相比于现有技术,节约了约80%的样品用量,极大方便了微量样品的测序;此外,林木特异性barcode序列的使用提高了测序碱基的平衡度,测序产出至少提高5%,且测序质量也会不同程度的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6755378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143309.1
申请日:2016-12-13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12Q1/6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09 , C12Q253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miRNA来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物种的待检测miRNA前体序列的信息;2)提供假基因数据库中所述物种的假基因信息;3)将所述待检测miRNA前体序列与所述物种假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的物理位置比较是否重合,将与待检测miRNA前体序列具有重合度的假基因确定候选假基因;4)根据待检测miRNA前体序列与所述物种基因组的假基因序列在染色体所在的物理位置计算两类序列的重合度I;5)当所述重合度I符合1≧I>0.3条件时,确定待检测miRNA是由所述候选假基因所产生。本发明不仅填补了miRNA和假基因两者关系的研究空白,还可以批量发掘基因组中具有潜在生物功能的假基因,为基因调节网络的构建提供候选假基因。
-
公开(公告)号:CN116584386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0593886.4
申请日:2023-05-24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杨梅的组培培养基及杨梅种子萌发方法和杨梅组培快繁方法,属于植物组织培养和种子育苗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杨梅的组培培养基,包括种子萌发培养基、分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本发明采用种子萌发培养基对种子进行培养得到无菌苗;将无菌苗采用分化培养基进行培养得到不定芽;将不定芽采用生根培养基进行培养,得到幼苗。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杨梅的组培培养基能够显著提高杨梅种子的萌发率,促进无菌苗的分化,提高杨梅茎段的繁殖系数,提高杨梅幼苗的品质,解决杨梅种子萌发率低、繁殖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组培培养基为杨梅种子层积沙藏、育种子代成苗、种子组培快繁体系建立等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6584386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593886.4
申请日:2023-05-24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杨梅的组培培养基及杨梅种子萌发方法和杨梅组培快繁方法,属于植物组织培养和种子育苗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杨梅的组培培养基,包括种子萌发培养基、分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本发明采用种子萌发培养基对种子进行培养得到无菌苗;将无菌苗采用分化培养基进行培养得到不定芽;将不定芽采用生根培养基进行培养,得到幼苗。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杨梅的组培培养基能够显著提高杨梅种子的萌发率,促进无菌苗的分化,提高杨梅茎段的繁殖系数,提高杨梅幼苗的品质,解决杨梅种子萌发率低、繁殖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组培培养基为杨梅种子层积沙藏、育种子代成苗、种子组培快繁体系建立等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4134020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453232.9
申请日:2021-12-01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实验取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根际微生物的无损取样装置及无损取样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植物根际微生物的无损取样装置,包括内层网状容器和至少一个外层网状容器。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无损取样装置不仅可以保证植物材料免受损伤,使同一植株不会因根系损伤导致根际微生物有所变化,进而可以对同一植株进行多时间点取样;并且可以定量取样,取样更加方便快速。因而,本发明提供的装置能够为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动态变化及调节网络等研究提供技术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3913411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455710.X
申请日:2021-12-01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细胞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真菌原生质体的组合物及其应用。所述组合物包括独立分装的组合物一和组合物二;所述组合物一包括纤维素酶和离析酶;所述纤维素酶的酶活为250~350U/g,所述离析酶的酶活为700~900U/g,所述纤维素酶和离析酶的质量比为(13.5~20.5):(3.5~4.5);所述组合物二包括哈茨木霉裂解酶;所述哈茨木霉裂解酶的酶活为900~1000U/g。本发明通过适宜比例的纤维素酶和离析酶将被真菌侵染的植物原生质体从叶片中提取出来,再通过哈茨木霉裂解酶将侵染的真菌进行酶解,从而将真菌原生质体从植物叶片中提取出来,且提取的原生质体数量多,活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06755378B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1611143309.1
申请日:2016-12-13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12Q1/68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miRNA来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物种的待检测miRNA前体序列的信息;2)提供假基因数据库中所述物种的假基因信息;3)将所述待检测miRNA前体序列与所述物种假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的物理位置比较是否重合,将与待检测miRNA前体序列具有重合度的假基因确定候选假基因;4)根据待检测miRNA前体序列与所述物种基因组的假基因序列在染色体所在的物理位置计算两类序列的重合度I;5)当所述重合度I符合1≧I>0.3条件时,确定待检测miRNA是由所述候选假基因所产生。本发明不仅填补了miRNA和假基因两者关系的研究空白,还可以批量发掘基因组中具有潜在生物功能的假基因,为基因调节网络的构建提供候选假基因。
-
公开(公告)号:CN109554496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811542646.7
申请日:2018-12-17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12Q1/68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胁迫处理前后植物中转座子活性变化的方法,属于遗传学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分别提取胁迫处理前与处里后样品的总RNA;2)利用所述总RNA分别构建胁迫处理前、后样品的cDNA文库;3)对所述cDNA文库进行测序;4)从测序原始数据中分别筛选siRNA,合并筛选到的siRNA从而获得总siRNA,对所述总siRNA进行cluster聚类;5)利用repeatmasker软件提取全基因组数据中的repeat,得出所述植物全基因组转座子位置信息;6)通过siRNA cluster表达量变化得到处理前后植株中转座子的活性变化。所述方法填补了植物转座子活性检测领域的技术空白。
-
公开(公告)号:CN116138168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0170242.4
申请日:2023-02-17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进悬钩子属种子萌发的培养基及组培育苗的方法,属于植物组织培养和种子育苗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进悬钩子属种子萌发的培养基,以1/2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还包括:PVP或活性炭、GA3、IBA、NAA、蔗糖和琼脂;培养基pH为5.85~5.95。所述培养基应用于悬钩子属种子萌发可以提高种子萌发率,缩短种子萌发时间,解决种子因体积小和内果皮厚而导致的萌发率低、萌发周期长、苗势弱等关键问题,为悬钩子属育种子代成苗、种子组培体系建立、组培幼苗移栽炼苗等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