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557556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211371111.4
申请日:2022-11-03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02F1/00 , C02F1/463 , C02F1/78 , C02F101/3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初期雨水和城市溢流污染的电絮凝耦合臭氧催化氧化快速净化水处理装置及运行方法,该一体化装置内部多对片状电极平行放置,电极下方为催化剂层,在催化剂顶部设置格网固定催化剂,底部用承托架支撑,承托架下端配有曝气装置。基于本发明,电絮凝产生的絮体可以高效去除雨水中的悬浮物及其表面的非溶解态污染物,同时其阳极产物能够协同固相催化剂催化臭氧分解产生·OH,提高对溶解性COD和氨氮的催化臭氧氧化去除效果,具有占地面积小、设备构造简单、易于维护等优势,能够实现初期雨水中悬浮物、有机物和氨氮的同步快速去除,提供了面向初期雨水和城市溢流污染净化的一体化装置系统及运行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084190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491243.3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02F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构建用于污水处理的好氧颗粒污泥的装置及方法。本发明装置包括污泥模具和颗粒筛选装置,污泥模具包括一底板和可分离地设置在底板上的侧板,侧板被配置为在底板上形成多个单元槽;颗粒筛选装置包括筒状主体和曝气装置,曝气装置包括自上而下伸入筒状主体底部的进气管和曝气头,筒状主体侧壁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位于底端,出水口位于中部。本发明中,通过对通入筒状主体内的污水曝气使污泥块中的絮体污泥脱落,排出上部含有絮体污泥的污水,进而筛选出底部留存的好氧颗粒污泥;装置简单易构建,仅以污水处理厂一般活性污泥为原料,无需接种特殊微生物或添加特殊材料和药剂,可在6‑12小时内迅速构建好氧颗粒污泥。
-
公开(公告)号:CN117987272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174969.4
申请日:2024-02-07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12N1/12 , C02F3/32 , C02F3/34 , C02F103/00 , C02F101/10 , C12R1/8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定无机碳的小球藻及其用于生活污水处理强化固碳的方法,所述小球藻的保藏名称为小球藻Chlorella sp.MIHQ61,拉丁文为Chlorella sp.MIHQ61,保藏日期:2024年1月29日,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CGMCC No.41095。本发明的小球藻可以促进生活污水处理强化固碳,具有低成本高收益等多重优点;本发明的微藻藻株在生活污水中培养获得最高生物质产率达68.92mg·L‑1·d‑1,固碳效率最高达到85%,能够实现54%的溶解性无机碳固定率,成本低廉,绿色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17383792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504411.X
申请日:2023-11-13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02F11/143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化污泥系统中磷酸盐回收和产物分离方法。本发明利用消化污泥系统中蓝铁石颗粒与消化污泥之间存在的亲疏水性差异特性,使用捕收剂提高蓝铁石的疏水性,使用抑制剂提高二氧化硅等其他杂质颗粒的亲水性,通过泡沫浮选方式对消化污泥中的蓝铁石颗粒与二氧化硅等杂质进行分离,可实现磷资源的高效分离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16716358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710353.X
申请日:2023-06-15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泥处理与资源化技术领域,将剩余污泥用于厌氧发酵产酸是实现污泥资源化利用、废水处理过程中碳的固定和减排的重要手段。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提升高有机质污泥厌氧发酵产酸效率的导电聚苯胺基功能填料,该填料制备原料为Fe3O4和PANI,采用模板法将Fe3O4/PANI材料包覆在环氧树脂模板上,进行热压负载成型。投加Fe3O4/PANI填料可实现污泥厌氧发酵产酸过程效率的提升,利于厌氧发酵产酸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有效提升污泥中有机碳资源化利用效率,增加了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潜在效益。该聚苯胺基填料廉价易得,提高了剩余污泥发酵产酸的潜在应用价值,使得该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成为可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573757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083090.4
申请日:2023-01-11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 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IPC: C02F3/28 , C02F11/00 , C01B25/37 , C02F101/10 , C02F1/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磷酸盐回收及提取产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测定待处理污废水中P的浓度;S2:向处理污废水的活性污泥生物反应系统投加Fe盐,在厌氧环境条件下所生成的FeII离子与污废水中的磷酸根离子反应,生成蓝铁石晶体;S3:从活性污泥系统底部将含蓝铁石污泥取出,按比例与重液混合均匀后离心,在底层获得分离的蓝铁石颗粒。本发明可在中性条件下,通过FeII离子与污废水中的磷酸根离子反应在污水处理的活性污泥体系原位生成蓝铁石,避免了二次污染,降低了处理成本,通过控制离心力和重液密度经重液分离可得到高纯度的蓝铁石晶体,实现了磷的高效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15125166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210640124.0
申请日:2022-06-08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导电载体形成希瓦氏菌电活性生物膜强化厨余垃圾厌氧处理的方法。本发明电活性生物膜形成方法,包括步骤如下:(1)导电碳布浸泡在乙醇和丙酮比例为1:1的溶液中并超声波处理2h,取出用清水冲洗并风干;(2)经步骤(1)处理的导电碳布浸泡在0.5M~1.5M硝酸溶液和硫酸溶液各2h,取出烘干;(3)平铺经步骤(2)处理的导电碳布,浸泡在含有0.5M~1.5M乳糖的希瓦氏菌菌液,静置1d后取出风干,温度为30±2℃,菌液pH在6.5±0.5范围,重复该步骤2~3次形成电活性生物膜。本发明利用导电载体表面形成的希瓦氏菌电活性生物膜处理厨余垃圾,加速厌氧反应过程的电子传递速率,提高厌氧消化效率,解决厌氧消化过程中出现的酸积累问题,减少化学处理和运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0420568B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1910825814.1
申请日:2019-09-03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提升陶瓷膜产水通量改善过滤性能的方法,属于陶瓷膜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1)改性溶液的制备;(2)采用气压法将N‑rGO负载到陶瓷膜表面。(3)将负载好的陶瓷膜置于60℃真空干燥箱内干燥24h;(4)煅烧,得到N‑rGO活性过滤层表面组装的陶瓷膜。本发明最大的优点在于通过负载N‑rGO提升陶瓷膜的产水通量、改善陶瓷膜的过滤和抗膜污染性能。N‑rGO活性过滤层表面组装的陶瓷膜的较普通陶瓷膜的产水通量提升31.43%,过滤性能提升42.86%,抗膜污染性能提升40.34%。这对于提升陶瓷膜水处理效率,延长膜运行周期,节约成本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是一项具有广阔前景的水处理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15125166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640124.0
申请日:2022-06-08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导电载体形成希瓦氏菌电活性生物膜强化厨余垃圾厌氧处理的方法。本发明电活性生物膜形成方法,包括步骤如下:(1)导电碳布浸泡在乙醇和丙酮比例为1:1的溶液中并超声波处理2h,取出用清水冲洗并风干;(2)经步骤(1)处理的导电碳布浸泡在0.5M~1.5M硝酸溶液和硫酸溶液各2h,取出烘干;(3)平铺经步骤(2)处理的导电碳布,浸泡在含有0.5M~1.5M乳糖的希瓦氏菌菌液,静置1d后取出风干,温度为30±2℃,菌液pH在6.5±0.5范围,重复该步骤2~3次形成电活性生物膜。本发明利用导电载体表面形成的希瓦氏菌电活性生物膜处理厨余垃圾,加速厌氧反应过程的电子传递速率,提高厌氧消化效率,解决厌氧消化过程中出现的酸积累问题,减少化学处理和运行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