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009379B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210564904.8
申请日:2012-12-24
Applicant: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IPC: B25J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伸缩轮式蛇形机器人。该蛇形机器人由头尾部、躯干部、关节部构成,可双向运动,其中,头尾部结构相同,设计了安装孔,可根据需要配置相应传感器;躯干部采用电磁式八向独立可伸缩轮结构,可实现轮子的重力感应式独立伸缩,靠近头尾部的躯干安装主动轮提供驱动,其他躯干部安装被动轮;关节部采用十字型齿轮结构能实现相邻模块的水平及俯仰偏转,合理调整各关节的偏转角度可以实现整个蛇体的蜿蜒和蠕动。轮式运动和蜿蜒蠕动形式彼此独立亦可结合,在复杂地形条件下能有效提升蛇形机器人的适应能力和行进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009379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564904.8
申请日:2012-12-24
Applicant: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IPC: B25J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伸缩轮式蛇形机器人。该蛇形机器人由头尾部、躯干部、关节部构成,可双向运动,其中,头尾部结构相同,设计了安装孔,可根据需要配置相应传感器;躯干部采用电磁式八向独立可伸缩轮结构,可实现轮子的重力感应式独立伸缩,靠近头尾部的躯干安装主动轮提供驱动,其他躯干部安装被动轮;关节部采用十字型齿轮结构能实现相邻模块的水平及俯仰偏转,合理调整各关节的偏转角度可以实现整个蛇体的蜿蜒和蠕动。轮式运动和蜿蜒蠕动形式彼此独立亦可结合,在复杂地形条件下能有效提升蛇形机器人的适应能力和行进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273986A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310244925.6
申请日:2013-06-20
Applicant: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IPC: B62D57/032 , B62D6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搜救机器人的躯干分体装置,该分体装置包括左端盖、右端盖、套筒、舵机、舵机固定板、连杆、轴销等部分。左端盖、右端盖与套筒构成躯干部整体,舵机固定板通过螺钉安装在套筒上,舵机通过螺钉安装在舵机固定板上,连杆一端固定在舵盘上,另一端固定在轴销上,轴销用来连接两个分离的套筒。当搜救机器人需要进行分体时,舵机转动带动舵盘旋转,同时舵盘带动连杆运动,连杆的运动使轴销脱离两个套筒,从而实现机器人的分体。该分体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可模块化安装,加工容易的特点,且能保证机器人在需要分体时顺利实现其分体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2254059A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申请号:CN201110117536.8
申请日:2011-05-09
Applicant: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惯性测量技术领域,目的是为了克服传统的依赖于设计人员经验基础的设计方法对设计人员和实验人员要求高、开发周期长、成本高等缺点。该方法包括:(1)将惯性测量单元外壳结构进行模块划分;(2)对各模块进行设计;(3)对各模块组成的惯性测量器件外壳结构进行模拟分析;(4)得到整体形变等分布情况;(5)若一个或多个模块的强度等超过允许值,提出改进方案,重新进行设计,返回步骤(3);否则,完成优化设计。本发明采用计算机辅助工程结构分析取代了传统的经验判断和强度校核计算方法,提高了验证分析的能力和准确性,而且缩短了修改周期,从而缩短了整个惯性测量单元开发的时间,为惯性测量单元外壳结构的合理设计提供了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3273986B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310244925.6
申请日:2013-06-20
Applicant: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IPC: B62D57/032 , B62D6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搜救机器人的躯干分体装置,该分体装置包括左端盖、右端盖、套筒、舵机、舵机固定板、连杆、轴销等部分。左端盖、右端盖与套筒构成躯干部整体,舵机固定板通过螺钉安装在套筒上,舵机通过螺钉安装在舵机固定板上,连杆一端固定在舵盘上,另一端固定在轴销上,轴销用来连接两个分离的套筒。当搜救机器人需要进行分体时,舵机转动带动舵盘旋转,同时舵盘带动连杆运动,连杆的运动使轴销脱离两个套筒,从而实现机器人的分体。该分体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可模块化安装,加工容易的特点,且能保证机器人在需要分体时顺利实现其分体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2254059B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110117536.8
申请日:2011-05-09
Applicant: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惯性测量技术领域,目的是为了克服传统的依赖于设计人员经验基础的设计方法对设计人员和实验人员要求高、开发周期长、成本高等缺点。该方法包括:(1)将惯性测量单元外壳结构进行模块划分;(2)对各模块进行设计;(3)对各模块组成的惯性测量器件外壳结构进行模拟分析;(4)得到整体形变等分布情况;(5)若一个或多个模块的强度等超过允许值,提出改进方案,重新进行设计,返回步骤(3);否则,完成优化设计。本发明采用计算机辅助工程结构分析取代了传统的经验判断和强度校核计算方法,提高了验证分析的能力和准确性,而且缩短了修改周期,从而缩短了整个惯性测量单元开发的时间,为惯性测量单元外壳结构的合理设计提供了依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