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水文地貌变化关键因素贡献度分析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090711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1911202421.1

    申请日:2019-1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流水文地貌变化关键因素贡献度分析方法及系统,包括根据两次实测所得河道地形资料,确定研究河段的河床冲淤总量ΔS;确定研究河段区间支流输入泥沙量Sq和干流河床自然冲淤补给泥沙量S1;确定研究河段河道采砂量S2,确定驱动研究河段河床变形各因素的贡献度,选定枯水水位和流量分析的保证率P,确定驱动枯水位变化各因素的影响值及贡献度。本发明基于泥沙总量守恒原理,将研究河段当作一个整体,根据研究时段内实测河道地形、邻近水文站水文泥沙、水文站的系列年间特征流量、特征水位变化以及水位流量关系等,确定驱动枯水位变化的流量、采砂和自然冲淤等关键因素的贡献度,为分析河流水文地貌变化关键因素贡献度提供一种新方案。

    一种矩形断面明渠水力最优断面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55030B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110459238.0

    申请日:2021-04-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矩形断面明渠水力最优断面设计方法,以最大流量模数原理为理论基础,在计算过程中以水流连续性方程、水流阻力方程以及推移质输沙率为控制方程,通过迭代计算的方法,综合考虑了矩形断面明渠内泥沙输运与床面变形对渠道过水断面大小与形状的影响,通过引入水力学中的物理量—流量模数K,全面考虑实际渠道内水流阻力大小对其水流通过能力的影响,是一种基于最大流量模数原理的矩形断面人工明渠水力最优断面设计方法,解决了以往设计方法中床面粗糙程度取值随意以及无法考虑水流‑泥沙‑河床相互作用的问题,弥补了人工明渠水力最优断面设计方法的理论缺陷。

    枢纽下游径流与潮流过渡河段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生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87474B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710813484.5

    申请日:2017-09-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枢纽下游径流与潮流过渡河段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生成方法,包括:一)确定基本站设计最小通航流量和支流入汇流量;二)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三)确定基本站通航特征水位及河段沿程通航特征水位;四)选择典型潮汐过程并计算潮汐影响范围及对沿程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影响;五)选择枢纽下泄的典型非恒定流流量过程并计算非恒定流影响范围及对沿程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影响;六)确定河段沿程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本发明可以解决径流与潮流过渡河段设计最低通航水位计算方式不一致的问题,同时为实测资料不完整情况下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生成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并可以得到潮汐、枢纽下泄非恒定流沿程影响和范围。

    一种多线并列船闸联合调度模拟及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59367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576938.3

    申请日:2013-1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线并列船闸联合调度模拟及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确定船闸联合调度模拟的初始条件;二)确定航行路线和潜在冲突区位置;三)建立船闸运行状态数学模型;四)建立船队运动数学模型;五)船闸运行效率以及冲突区交通状况分析。本发明将船舶过闸调度视为船闸和船舶两个对象的运行问题,并以此来构建船闸运行状态数学模型和船队运动数学模型,两个模型利用调度条件来进行相互约束,用于多线并列船闸运行状态和航行冲突区交通状况分析时,可以计算分析多线并列船闸联合调度过程中,船闸与船闸、船闸与船舶、船舶与船舶间的相互影响,为多线并列船闸联合调度过程中的交通组织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一种矩形断面明渠水力最优断面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55030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459238.0

    申请日:2021-04-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矩形断面明渠水力最优断面设计方法,以最大流量模数原理为理论基础,在计算过程中以水流连续性方程、水流阻力方程以及推移质输沙率为控制方程,通过迭代计算的方法,综合考虑了矩形断面明渠内泥沙输运与床面变形对渠道过水断面大小与形状的影响,通过引入水力学中的物理量—流量模数K,全面考虑实际渠道内水流阻力大小对其水流通过能力的影响,是一种基于最大流量模数原理的矩形断面人工明渠水力最优断面设计方法,解决了以往设计方法中床面粗糙程度取值随意以及无法考虑水流‑泥沙‑河床相互作用的问题,弥补了人工明渠水力最优断面设计方法的理论缺陷。

    一种鱼道进口补水系统、鱼道及补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54889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203806.6

    申请日:2020-03-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鱼道进口补水系统、鱼道及补水方法,所述鱼道进口补水系统包括鱼道槽身、伸出所述鱼道槽身并延伸出河岸的斜向鱼道进口、以及穿设于斜向鱼道进口中的补水管,所述补水管连通尾水水流区域;所述鱼道进口补水方法为,在河岸沿岸的鱼道槽身上衔接延伸出河岸的斜向鱼道进口,并于所述斜向鱼道进口上设置补水管,由所述补水管将尾水水流区域的尾水引入斜向鱼道进口,对所述斜向鱼道进口补水。本发明采用该补水系统,能够利用尾水对鱼道进口进行补水,以解决从上游水库直接取水,浪费水资源,降低水力发电效率,且补水涵管线路较长,施工难度较大的问题。

    枢纽下游径流与潮流过渡河段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生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87474A

    公开(公告)日:2018-01-16

    申请号:CN201710813484.5

    申请日:2017-09-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枢纽下游径流与潮流过渡河段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生成方法,包括:一)确定基本站设计最小通航流量和支流入汇流量;二)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三)确定基本站通航特征水位及河段沿程通航特征水位;四)选择典型潮汐过程并计算潮汐影响范围及对沿程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影响;五)选择枢纽下泄的典型非恒定流流量过程并计算非恒定流影响范围及对沿程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影响;六)确定河段沿程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本发明可以解决径流与潮流过渡河段设计最低通航水位计算方式不一致的问题,同时为实测资料不完整情况下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生成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并可以得到潮汐、枢纽下泄非恒定流沿程影响和范围。

    一种内河船闸下游近坝段航道水位下降整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77118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710149811.1

    申请日:2017-03-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10/14 E02B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河船闸下游近坝段航道水位下降整治方法,在右侧非通航汊道布置锁坝,在左侧通航汊道内布置明渠和雍水坝,明渠沿主流方向布置并采用梯形断面,包括航道,在航道两侧对称设置有导墙,在航道与导墙之间设置有边坡,明渠的长度、明渠的宽度、航道的底标高和导墙的顶标高根据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调整,直至船闸下闸首水位、航道沿程断面的水深均可以满足设计要求;在明渠的渠首两侧各设有一雍水坝,雍水坝与明渠的渠首和近岸相接,雍水坝的顶标高与明渠的渠首顶标高相同。本发明在雍高近坝段水位、增加航道水深的同时,可以有效避免明渠内产生不良水流流态,以较小经济代价实现对内河船闸下游近坝段水位下降的治理。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