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647225A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710931254.9
申请日:2017-10-09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A23L2/38 , A23L2/52 , A23L29/231 , A23L29/30 , A23L29/26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L2/382 , A23L2/52 , A23L29/231 , A23L29/262 , A23L29/30 , A23V2002/00 , A23Y2220/67 , A23V2250/5072 , A23V2250/51082 , A23V2250/6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食品领域,涉及一种植物乳杆菌ST用于新型乳酸菌发酵奶茶饮料加工的方法。植物乳杆菌菌株ST 2017年3月22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13911,分类命名为植物乳杆菌ST。该植物乳杆菌菌株具有促进儿茶素生物转化及抑制主要腐败菌和食源致病菌生长的能力。应用植物乳杆菌ST生产新型乳酸菌发酵奶茶饮料,工艺为制备茶汤,将茶汤与牛(豆)奶混合,灭菌后接种植物乳杆菌ST,进行厌氧发酵,再加入蔗糖、果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等配料,分装。制成的乳酸菌发酵饮料,具有酸甜的奶味及茶香,口感独特,且含有乳酸菌、儿茶素等营养与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保健功能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7683927A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710931253.4
申请日:2017-10-09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A23F3/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F3/16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食品领域,涉及一种植物乳杆菌ST用于新型乳酸菌发酵茶叶饮料加工的方法。该植物乳杆菌ST 2017年3月22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13911,分类命名为植物乳杆菌ST。该植物乳杆菌具有促进儿茶素生物转化及抑制主要腐败菌和食源致病菌生长的能力。应用植物乳杆菌ST生产新型乳酸菌发酵茶叶饮料,工艺为将植物乳杆菌ST接种到含有蔗糖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茶汤中,进行厌氧发酵,再加入果胶、抗坏血酸等配料,分装。制成的乳酸菌茶叶发酵饮料,口感独特,含有乳酸菌和儿茶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显著的保健功能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7674849A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710930704.2
申请日:2017-10-09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食品领域,涉及植物乳杆菌ST菌株及其在酸茶加工的应用。该植物乳杆菌菌株ST,2017年3月22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13911,分类命名为植物乳杆菌ST。应用植物乳杆菌ST生产酸茶,流程为清洗茶树鲜叶、沥干、蒸汽杀青、揉茶、装瓶、接种植物乳杆菌ST、密封发酵、热压成型、自然干燥等工序。本发明能显著提高酸茶中主儿茶素总量,提升产品品质,保证产品质量,缩短酸茶生产周期,适用于不同规模的酸茶生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7227274A
公开(公告)日:2017-10-03
申请号:CN201710495631.9
申请日:2017-06-26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食品领域,涉及植物乳杆菌ST菌株及其在酸茶加工的应用。该植物乳杆菌菌株ST,2017年4月18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13911,分类命名为植物乳杆菌ST。应用植物乳杆菌ST生产酸茶,流程为清洗茶树鲜叶、沥干、蒸汽杀青、揉茶、装瓶、接种植物乳杆菌ST、密封发酵、热压成型、自然干燥等工序。本发明能显著提高酸茶中主儿茶素总量,提升产品品质,保证产品质量,缩短酸茶生产周期,适用于不同规模的酸茶生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