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模型的船舶设备重量分布统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63693B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1810476985.3

    申请日:2018-05-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船舶设备重量分布统计方法,S1、基于设备模型,构建各个设备的等密度设备模型,S2、通过对全船所有等密度设备模型进行布尔合并获得设备整体模型;S3、将设备整体模型按精度要求,在船长方向上进行分段;S4、批量输出各分段的重量分布值和位置信息;S5、将重量分布值和位置信息绘制成重量分布曲线。本发明通过将设备等效为重量相等、纵向分布长度相同的均质规则体,实现将重量分布问题转化为等效体积分布问题,依托三维模型有效实现统计计算,实现船舶设备纵向重量分布的自动化计算;计算数据源来自设计模型,不存在统计遗漏,采用批量布尔合并的方法将成百上千套设备模型合并为一个对象进行处理,大幅提升处理效率。

    基于三维模型的船舶管路系统重量分布统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59695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477000.9

    申请日:2018-05-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95 G06F17/50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船舶管路系统重量分布统计方法,S1、构建各类管路系统的等密度管路系统,S2、对具有同等等效密度ρ等效的管路系统模型进行填充、批量布尔合并,得到等密度管路系统合并模型,S3、假设全船有N个等效密度的管路系统,通过S2可以获得N个等密度管路系统合并模型;S4、将等密度管路系统合并模型按精度要求,沿船长方向上进行分段,形成分段模型;S5、批量输出各分段的重量分布值和位置信息,S6、将重量分布值和位置信息绘制成重量分布曲线。本发明通过模型合并、分隔构建出管路系统载荷求解模型,并设计相应算法,自动计算管路系统纵向重量分布值,不但实现了管路系统纵向重量分布的自动化计算,而且大幅提升了计算精度。

    基于三维模型的船体剖面惯性矩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47462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476970.7

    申请日:2018-05-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船体剖面惯性矩计算方法,本方法先将全船结构三维模型进行批量布尔合并,形成整体模型,再通过切割模型来构建特定肋位位置的面惯性矩表征模型,最后提取出需要的数据,实现对横剖面惯性矩的求解。本发明方法利用现有三维模型,既不需要手动统计计算、又不需要在其他软件中重新绘制截面形状,基于已有船体结构设计模型为数据源,计算与设计模型完全一致,能精确反映任意剖面的惯性矩信息;批量布尔合并技术,实现将截面位置的上百个结构件模型合并为一个对象进行处理,利用切割出的薄体模型作为船体剖面表征模型进行计算,不存在统计遗漏,相较过去手动计算,在精度上有质的飞跃。

    一种基于参数化的船用旋塞快速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22385A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910430057.8

    申请日:2019-05-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参数化的船用旋塞快速建模方法,针对船用旋塞设计要求,通过对旋塞特征分析,搭建基于功能特征的旋塞建模模板组织架构,定义基于几何特征的旋塞参数、自定义公式、业务设计规则;根据选择的模板,配置相应的三维图片参数说明,参数以表格的形式出现在相应的位置,对相关参数编辑完成后快速实现模型的创建。本发明大大提高了旋塞建模的效率。

    基于三维模型的船体结构重量统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63691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476968.X

    申请日:2018-05-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95 G06F17/5009 G06F2217/7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船体结构重量统计方法,先将所有结构设计件模型进行布尔运算合并,获得全船整体模型;然后根据计算要求设定纵向切割间隔,将全船整体模型沿纵向切割为分段,再依次输出每个分隔段的结构重量载荷分布值并统计全船结构重量分布即可。本发明方法可以实现全计算机操作,提高统计速度;重量载荷分割间距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按原来的按站位分隔或更小分隔单元),大幅提升了计算精度;另外,利用已有CATIA物理模型进行操作,省去了重新建模的工作量。使用本发明,可使设计人员从大量繁琐的设计、建模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效率,为船舶总振动计算精细化计算提供了更为高效的数据支撑。

    一种基于骨架关联的管子支吊架模型重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48001B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611205274.X

    申请日:2016-1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骨架关联的管子支吊架模型重组方法,包括:步骤1:管子支吊架骨架模型预布置:利用设计类软件,将管子支吊架骨架模型涉及的各个部件设计成模板,构成技术设计模板泛型库;在管子支吊架骨架模型预布置时,首先从技术设计模板泛型库中调入单/多管支吊架骨架,选择支架方向,并根据支腿数量选择参考面,然后选择单根管子,在管子支吊架骨架中定义单根管子参考,并判断是否为多管支架;步骤2:管子支吊架模型重组。本发明实现管子支吊架模型的多态表征、智能重构、自动选型和环境自适应布置等功能,以大幅度提高管路系统三维设计时支吊架设计布置效率、提高设计质量。

    基于三维模型的船舶设备重量分布统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63693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476985.3

    申请日:2018-05-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95 G06T19/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船舶设备重量分布统计方法,S1、基于设备模型,构建各个设备的等密度设备模型,S2、通过对全船所有等密度设备模型进行布尔合并获得设备整体模型;S3、将设备整体模型按精度要求,在船长方向上进行分段;S4、批量输出各分段的重量分布值和位置信息;S5、将重量分布值和位置信息绘制成重量分布曲线。本发明通过将设备等效为重量相等、纵向分布长度相同的均质规则体,实现将重量分布问题转化为等效体积分布问题,依托三维模型有效实现统计计算,实现船舶设备纵向重量分布的自动化计算;计算数据源来自设计模型,不存在统计遗漏,采用批量布尔合并的方法将成百上千套设备模型合并为一个对象进行处理,大幅提升处理效率。

    基于三维模型的船舶管路系统重量分布统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59695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1810477000.9

    申请日:2018-05-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船舶管路系统重量分布统计方法,S1、构建各类管路系统的等密度管路系统,S2、对具有同等等效密度ρ等效的管路系统模型进行填充、批量布尔合并,得到等密度管路系统合并模型,S3、假设全船有N个等效密度的管路系统,通过S2可以获得N个等密度管路系统合并模型;S4、将等密度管路系统合并模型按精度要求,沿船长方向上进行分段,形成分段模型;S5、批量输出各分段的重量分布值和位置信息,S6、将重量分布值和位置信息绘制成重量分布曲线。本发明通过模型合并、分隔构建出管路系统载荷求解模型,并设计相应算法,自动计算管路系统纵向重量分布值,不但实现了管路系统纵向重量分布的自动化计算,而且大幅提升了计算精度。

    一种基于骨架关联的管子支吊架模型重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48001A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611205274.X

    申请日:2016-12-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95 G06F17/5036 G06F22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骨架关联的管子支吊架模型重组方法,包括:步骤1:管子支吊架骨架模型预布置:利用设计类软件,将管子支吊架骨架模型涉及的各个部件设计成模板,构成技术设计模板泛型库;在管子支吊架骨架模型预布置时,首先从技术设计模板泛型库中调入单/多管支吊架骨架,选择支架方向,并根据支腿数量选择参考面,然后选择单根管子,在管子支吊架骨架中定义单根管子参考,并判断是否为多管支架;步骤2:管子支吊架模型重组。本发明实现管子支吊架模型的多态表征、智能重构、自动选型和环境自适应布置等功能,以大幅度提高管路系统三维设计时支吊架设计布置效率、提高设计质量。

    复合型声呐导流罩壳板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025488Y

    公开(公告)日:2008-02-20

    申请号:CN200620157267.2

    申请日:2006-11-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舰船水下探测领域的复合型声呐导流罩壳板。它包括内玻璃钢层和外玻璃钢层,其特征在于在内、外两玻璃钢层之间设置有透声橡胶中间层,透声橡胶中间层与内、外两玻璃钢层紧密粘合。所述透声橡胶中间层的透声橡胶特性阻抗为海水特性阻抗的0.8~1.2倍;内、外玻璃钢层的厚度与透声橡胶中间层的厚度之比为1∶4~10。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导流罩设计中力学性能、声学性能以及降噪性能难以兼顾的问题,不仅提高了透声性能,而且明显降低了中高航速下声呐平台的水动力噪声,低速下也具有一定的降噪效果,力学性能可满足舰船使用条件。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导流罩对于改善声呐工作环境,提高声呐作用距离具有重要意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