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002414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910220874.0
申请日:2019-03-22
Applicant: 张家港市东大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氮化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制备过程包括:以富氮有机物为原料,经磷酸酸化水热处理后得到分散于混合液中的超分子前驱体,将超分子前驱体混合液水洗干燥后放入带盖氧化铝坩埚中,将坩埚置于马弗炉炉腔中心位置,经高温处理得到多孔氮化碳纳米管。纳米管的直径约为3‑8μm,表面分布着许多微孔。相比于体相石墨相氮化碳,这种多孔管状结构可有效地增大其比表面积、提供更多的催化活性位点、有利于光生载流子的快速分离并提高对可见光的利用率。这种多孔氮化碳纳米管在可见光照射条件下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性能。本方法所涉及的原料价格便宜且实验操作简单,可应用于大规模实际生产制备具有优异光催化性能的多孔氮化碳纳米管。
-
公开(公告)号:CN102502738A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110349886.7
申请日:2011-11-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1F7/02
Abstract: 一种制备碳酸根型水滑石的水热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合成体系中,通过控制乙二醇共溶剂的添加比例,从而获取不同水合程度,以及结晶形态、热性质的碳酸根型水滑石。当乙二醇共溶剂的添加比例在5—20%时,可获得水合程度适中、高度结晶、晶粒外形呈现为规整的六角层板、CO2在更高温度释放的水滑石。而当添加50—90%的乙二醇作为共溶剂时,导致结合水与水滑石基本层上[M(OH)6]八面体基团的结合过强,过高的水合程度,将导致所得水滑石的结晶性降低,晶粒细小;同时,层间结合水,以及平衡阴离子的分解释放温度分别提高和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19338394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163855.6
申请日:2024-08-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安全文化理论的高校实验室安全虚拟仿真系统,包括:管理、选择和仿真模块;其中,选择模块包括角色选择单元、模式选择单元、危险源选择单元、案例库和隐患库;仿真模块包括安全工具箱、实验人员准入准出全过程管理单元和管理人员监管单元。将危险源进行分类,操作人员不仅可以进行练习或考核模式的选择,管理人员或实验人员的角色选择,还可以进行各种危险源选择,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使得操作更具有针对性。以实验人员的准入准出全过程管理和管理人员的监管流程为主线,以案例为基础,进行安全价值观引导和安全意识提升,融入各类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加强模块之间的联系,使得学习更加系统、更加实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002414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220874.0
申请日:2019-03-22
Applicant: 张家港市东大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氮化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制备过程包括:以富氮有机物为原料,经磷酸酸化水热处理后得到分散于混合液中的超分子前驱体,将超分子前驱体混合液水洗干燥后放入带盖氧化铝坩埚中,将坩埚置于马弗炉炉腔中心位置,经高温处理得到多孔氮化碳纳米管。纳米管的直径约为3-8μm,表面分布着许多微孔。相比于体相石墨相氮化碳,这种多孔管状结构可有效地增大其比表面积、提供更多的催化活性位点、有利于光生载流子的快速分离并提高对可见光的利用率。这种多孔氮化碳纳米管在可见光照射条件下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性能。本方法所涉及的原料价格便宜且实验操作简单,可应用于大规模实际生产制备具有优异光催化性能的多孔氮化碳纳米管。
-
公开(公告)号:CN107758635A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711041812.0
申请日:2017-10-31
Applicant: 张家港市东大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东南大学
IPC: C01B21/082 , B82Y40/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21/0602 , B82Y40/00 , C01P2004/03 , C01P2004/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类石墨烯氮化碳超薄纳米片的控制合成方法,其制备步骤包括:按比例称取三聚氰胺、三聚氰酸、双氰胺等富氮有机物作为原料前驱体,以及作为形态控制剂的硼酸或氧化硼,将其在水溶液中加热至70~80℃进行溶解混合,待溶解呈现为均匀的乳白色后自然冷却而析出复合;然后烘干即获取均匀复合的中间体;将上述中间体,与碳纤维微波吸收剂再进行混合均匀,然后放入坩埚中;坩埚放入微波谐振腔内中心位置,抽真空至微波谐振腔内压力为5~35kPa,设定微波功率为2~10kW,利用微波辐照将原料快速加热至500~620℃后,保温反应5-30min,得到类石墨烯结构的超薄氮化碳纳米片,采用上述方法,能够简单、方便、快速的优势合成类石墨烯结构的超薄氮化碳纳米片。
-
公开(公告)号:CN102502611A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110360640.X
申请日:2011-11-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宏量获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在获得氧化石墨的基础上,再通过微波处理,诱导激发氧化石墨层面上氧化产生的羟基(—OH)、羧基(—COOH)等基团的分子热运动,制造瞬间的非稳态,从而破坏石墨层间的范德华结合力,实现快速宏量的获取石墨烯。在利用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等金属盐,以及浓硫酸、浓硝酸等强质子酸的氧化作用下,得到氧化石墨,再利用功率在2—10kW,真空压力在0.01—0.06MPa等条件下的微波辐照,在2—10秒之内即可完成对氧化石墨的微波解理,实现快速大量的获取10层以下的石墨烯。该方法还可通过控制氧化介质的浓度、氧化时间,以及微波辐照的功率、真空度等,实现对石墨烯产品层数/厚度的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1555586A
公开(公告)日:2009-10-14
申请号:CN200910030710.8
申请日:2009-04-1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医用钛合金植入材料表面的氮化碳改性薄膜的制备方法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并可应用于外科移植钛合金植入体表面的生物医用氮化碳(CNx)改性薄膜的沉积制备方法,利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在镍钛(NiTi)合金、Ti6Al4V、钛铌锆锡(Ti24Nb4Zr7.9Sn)等医用钛合金表面先沉积钛(Ti)过渡层,再溅射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氮化碳(CNx)改性薄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现了氮化碳(CNx)薄膜与钛合金等医用植入材料的良好结合,并具有良好的生物医用性能,有利于提高镍钛(NiTi)合金、Ti6Al4V、钛铌锆锡(Ti24Nb4Zr7.9Sn)等医用钛合金植入材料在外科移植治疗中的可靠性、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881020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597317.3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IPC: H05B3/14 , H05B3/12 , H01L29/2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三元异质结自支撑半导体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半导体基板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合成步骤为:以三聚氰胺为原料与吸波剂机械混匀后,再使用高能微波处理得到石墨相g‑C3N4原料;以微波溶剂热法制备rGO/MoS2复合材料,并在高能微波辐照环境下形成MoS2复合的rGO;rGO/MoS2/C3N4三元异质结的复合是采用微波辅助一锅方案在微波环境中加热形成三元异质结材料;自支撑半导体膜是使用三元异质结材料进行加热辊压后直接得到。本方法制备得到异质结半导体膜易被激发、具有各向异性的电子传导能力,可作为新型半导体膜材料应用在电热、电池、集成电路等功能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5752953B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申请号:CN201610065411.8
申请日:2016-01-29
Applicant: 张家港市东大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东南大学
IPC: C01B21/0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方法,其制备过程包括:以富氮有机物为原料,以石墨或碳化硅为微波吸收剂,将富氮有机物与微波吸收剂混合均匀,在微波辐照的电磁场中,控制压力为5‑35kPa、微波辐照的功率为2‑10kW,控制升温速率为50‑500℃/min,在450‑700℃保温反应5‑30min,得到石墨相氮化碳。本方法基于高能微波辐照处理方法,可快速、高效的得到层状结构的石墨相氮化碳;且该方法具有简单高效,成本低廉,不使用催化剂、有机溶剂、保护气体等各种昂贵或对环境有害的试剂,环境友好,不需要进行原料的预处理等优点,是一种有利于进行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的绿色制备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5271234B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510649002.8
申请日:2015-10-09
Applicant: 张家港市东大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东南大学
IPC: C01B32/97 , C01B32/9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微波原位反应合成p型掺杂碳化硅的方法,其步骤包括:利用ⅢA族元素单质或含ⅢA族元素的化合物为掺杂剂,以人造石墨粉、活性碳、焦碳或碳纤维为碳源,以硅粉或硅粉与氧化硅粉的混合粉末为硅源,真空条件下,在微波辐照的电磁场中保温一段时间,得到p型掺杂碳化硅。制备过程中不需进行原料预处理或后续退火等过程,也不需催化剂、模板以及衬底等,具有快捷、简单、高效、重现性好等特点。此外,微波辐照处理技术本身所特有的加热速度快,加热均匀,热惯性小,生产周期短等优势,进一步降低了制备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