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012102B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1710024825.0
申请日:2017-01-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及微生物发酵领域,公开了一株在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碳源诱导下高产纤维素酶的里氏木霉基因工程菌SEU‑7,其分类命名为Trichoderma reesei,菌株号SEU‑7,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微生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6492,保藏日期为2016年9月18日。本发明还公开了该基因工程菌的构建方法及其在不同碳源诱导下生产纤维素酶的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高产纤维素酶的里氏木霉基因工程菌,其在可溶性碳源和非可溶性碳源的诱导下,均表现出极高的产纤维素酶的能力。同时,本发明所产纤维素酶液表现出了比Rut‑C30的纤维素酶液更好的糖化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499257A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910741691.3
申请日:2019-08-1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实时、动态观察纤维素酶时空定位和分泌的里氏木霉重组荧光菌株,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及生物技术领域,以里氏木霉RUT-C30为出发菌株成功构建了里氏木霉工程菌株RBGL、RCBH和RCMC,分别表达红色荧光蛋白DsRed标记的纤维素酶BGL、CBH和CMC;本发明首次以直观、动态方式可视化了活体里氏木霉中纤维素酶的时空分布和分泌情况,为揭示里氏木霉中纤维素酶的分泌途径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荧光结果表明,重组菌株中BGL、CBH和CMC定位于真菌整个菌丝体中,并在液泡和细胞膜、细胞壁积累。
-
公开(公告)号:CN107058166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025113.0
申请日:2017-01-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12N1/20 , C12P19/04 , C02F1/28 , C12R1/25 , C02F101/22 , C02F101/20 , C02F101/30 , C02F101/36 , C02F101/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R1/25 , C02F1/285 , C02F2101/20 , C02F2101/22 , C02F2101/308 , C02F2101/36 , C02F2101/38 , C02F2101/40 , C12P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产胞外多糖的植物乳杆菌,其分类命名为Lactobacillus plantarum,菌株号为LCC‑605,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6491,保藏日期为2016年9月18号。与现有菌株相比,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LCC‑605所产胞外多糖首次发现能自组装形成纳米颗粒,且吸附重金属与亚甲基蓝能力最强,对亚甲基蓝、Pb2+、Cd2+和Cu2+的吸附量分别为3029mg/g、1513mg/g、2097mg/g和2987mg/g,可用于生物修复以治理环境中的重金属和染料污染,具有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480729B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510925121.1
申请日:2015-12-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感知生胶叠片机器人装置,该装置包括缓冲机构、切割机构、叠片机构、装载机构和支架,缓冲机构布设在支架的一端,切割机构、叠片机构和装载机构布设在支架的另一端,且切割机构、叠片机构和装载机构从上向下依次布设。该装置可以实现自动化叠片,并提高了叠片效率和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4908046A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510334938.1
申请日:2015-06-1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B25J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旋钮式力反馈手控器,包括底板、扭矩传感器、外壳、传感器法兰、距离套、编码器、电机座板、电机、设有精粗调开关的开关旋钮,外壳和底板固定连接,形成密闭空间;距离套固定连接在电机座板和传感器法兰之间,电机座板和传感器法兰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扭矩传感器固定连接在传感器法兰的底面,编码器位于安装空间中,且编码器的壳体固定连接在电机座板的底面,电机固定连接在电机座板的顶面,且电机输出轴的一端穿过电机座板,与编码器的码盘固定连接;开关旋钮位于外壳的外侧,且开关旋钮的旋钮与电机输出轴的另一端连接。该基于旋钮式力反馈手控器及机械臂遥操作控制方法,能精确控制机械臂在复杂环境下作业。
-
公开(公告)号:CN107418566B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1710418240.7
申请日:2017-06-0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与纳米材料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生物膜成像上的应用。以植物乳杆菌发酵液为原料,利用水热反应一步制备出碳量子点。该碳量子点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绿色环保且易于实现。所制备碳量子点量子产率可达12%,具有较强的光稳定性、良好的水溶性等优点,并可用于生物膜微生物成像。相比于已商业化的生物膜微生物染料,该碳量子点的生物膜微生物成像过程,具有无需避光、孵育时间短、免清洗、可长时间成像观察和不破坏生物膜的优势,并且可同时进行红色和绿色双通道成像。
-
-
-
公开(公告)号:CN104908046B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510334938.1
申请日:2015-06-1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B25J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旋钮式力反馈手控器,包括底板、扭矩传感器、外壳、传感器法兰、距离套、编码器、电机座板、电机、设有精粗调开关的开关旋钮,外壳和底板固定连接,形成密闭空间;距离套固定连接在电机座板和传感器法兰之间,电机座板和传感器法兰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扭矩传感器固定连接在传感器法兰的底面,编码器位于安装空间中,且编码器的壳体固定连接在电机座板的底面,电机固定连接在电机座板的顶面,且电机输出轴的一端穿过电机座板,与编码器的码盘固定连接;开关旋钮位于外壳的外侧,且开关旋钮的旋钮与电机输出轴的另一端连接。该基于旋钮式力反馈手控器及机械臂遥操作控制方法,能精确控制机械臂在复杂环境下作业。
-
公开(公告)号:CN105345837A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510920943.0
申请日:2015-12-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构式机器人手控器四自由度手部转动装置,该手部转动装置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第三转动件、第四转动组件、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第一转动件的转轴穿过第一支架,与第一带轮固定连接,第二支架与第二带轮通过转轴连接,且该转轴穿过第一支架,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位于第一支架的同侧,且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通过皮带连接;第二转动件的两端穿过第二支架相对的两侧;第二转动件连接在第二支架上;第二转动件上套装有轴套,轴套固定连接在第二转动件上;第三转动件连接在轴套上,第三支架与第三转动件固定连接;第四转动组件连接在第三支架上。该装置可以提高手控器测量精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