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102041A
公开(公告)日:2013-05-15
申请号:CN201110356507.7
申请日:2011-11-11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清叠合生物接触氧化组合池,主要包括机械混合池、折板絮凝池、平流沉淀池、生物接触氧化池、下部叠合消毒接触池和清水池,外部另设独立的鼓风机房和后续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通过将混合池、絮凝池、沉淀池、生物接触氧化池和清水池合建,与后续生物滤池及辅助鼓风机房结合,将生物预处理和常规处理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实现生物预处理和常规处理沉淀过滤的全部功能,简化管路系统,便于管理;在生物接触氧化池中用曝气器曝气充氧,不但提高了填料接触氧化的处理效果,且改善了后续生物滤池的处理效果,保证了总体处理工艺的出水水质。
-
公开(公告)号:CN103588348A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1210293331.X
申请日:2012-08-17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来水厂净水处理组合系统及其组合工艺,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高效沉淀池、臭氧生物活性炭单元和浸没式超滤膜池。所述臭氧生物活性炭单元包括后臭氧接触池和上向流臭氧生物活性炭滤池,所述上向流臭氧生物活性炭滤池由于过滤时水流方向向上,活性炭一直处于流化状态,故反冲洗时不需采用专门的水反冲洗,仅采用气反冲洗即可达到较好的冲洗效果。本发明将高效沉淀工艺、上向流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与浸没式超滤膜处理工艺三者相结合,有效保证出水的各项水质指标满足或优于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
公开(公告)号:CN102674620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110060442.1
申请日:2011-03-14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有机物和金属微污染原水组合强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先采用絮凝平流沉淀池或高效沉淀池进行沉淀,然后用曝气池充氧后进入生物滤池进行有机物和铁锰金属离子的初步去除,生物滤池出水送至臭氧接触池氧化后进入上向流活性碳吸附池进一步生物处理,然后进入均质滤料气水反冲洗砂滤池或序批反冲洗砂滤池过滤,出水通过清水池调蓄后由送水泵房送入配水管网。本发明将曝气池和生物滤池设于絮凝平流沉淀池或高效沉淀池后,提供生物处理所需溶解氧并减少污泥沉积对生物滤池运行的影响。该组合工艺的优点在于可以节约用地,优化流程,充分利用地形和地热资源,简化生产管理,并对确保出水水质有明显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1108287A
公开(公告)日:2008-01-23
申请号:CN200710040553.X
申请日:2007-05-11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IPC: B01D36/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浮滤池,其特征在于在翻板滤池内设有溶气释放装置,该溶气释放装置通过管道与溶气罐连通。该絮凝池通过进水总渠与翻板滤池的前端连通,翻板滤池前部设有气浮接触区,该气浮接触区的入口设在该气浮接触区的前端底部,该气浮接触区的出口设在该气浮接触区的后端上方,溶气释放装置设在气浮接触区内近气浮接触区入口处。翻板滤池采用序批式冲洗,不设中央排水槽,提高了滤池的有效过滤面积,与气浮池叠合后上下布水均匀,使出水水质更有保障。另外,可在不增加原翻板滤池池深的情况下叠合气浮。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它将气浮与翻板滤池叠合,达到节约用地,优化净水工艺,简化生产管理流程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4418481A
公开(公告)日:2015-03-18
申请号:CN201310394289.5
申请日:2013-09-03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产废水质能转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首先按照滤池反冲洗废水不同处理方式,将处理工艺分为滤池反冲洗废水预浓缩后处理工艺、滤池反冲洗废水直接回用处理工艺和沉淀池排泥水与滤池反冲洗废水混合浓缩处理工艺三类,然后根据不同的运行条件与要求,形成三套处理工艺组成的完整处理体系。该工艺的优点在于可以适应不同场地情况和运行要求,在解决生产排泥水浓缩脱水的同时,将生产废水浓缩和脱水工艺中易于超标排放的浓缩池上清液和脱水滤液用浓缩质能转化池进行二次处理,节约占地面积,实现污泥处理工艺出水达标排放和生产废水中有机物转化为生物能源进一步回收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108287B
公开(公告)日:2011-07-06
申请号:CN200710040553.X
申请日:2007-05-11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IPC: B01D36/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浮滤池,其特征在于在翻板滤池内设有溶气释放装置,该溶气释放装置通过管道与溶气罐连通。该絮凝池通过进水总渠与翻板滤池的前端连通,翻板滤池前部设有气浮接触区,该气浮接触区的入口设在该气浮接触区的前端底部,该气浮接触区的出口设在该气浮接触区的后端上方,溶气释放装置设在气浮接触区内近气浮接触区入口处。翻板滤池采用序批式冲洗,不设中央排水槽,提高了滤池的有效过滤面积,与气浮池叠合后上下布水均匀,使出水水质更有保障。另外,可在不增加原翻板滤池池深的情况下叠合气浮。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它将气浮与翻板滤池叠合,达到节约用地,优化净水工艺,简化生产管理流程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3102041B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110356507.7
申请日:2011-11-11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清叠合生物接触氧化组合池,主要包括机械混合池、折板絮凝池、平流沉淀池、生物接触氧化池、下部叠合消毒接触池和清水池,外部另设独立的鼓风机房和后续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通过将混合池、絮凝池、沉淀池、生物接触氧化池和清水池合建,与后续生物滤池及辅助鼓风机房结合,将生物预处理和常规处理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实现生物预处理和常规处理沉淀过滤的全部功能,简化管路系统,便于管理;在生物接触氧化池中用曝气器曝气充氧,不但提高了填料接触氧化的处理效果,且改善了后续生物滤池的处理效果,保证了总体处理工艺的出水水质。
-
公开(公告)号:CN103585888A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1210293086.2
申请日:2012-08-17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浸没式超滤膜池及其在线维护性、恢复性化学清洗方法,本发明为尽可能简化管路和阀门系统,将化学洗循环及废水排放系统与膜池出水系统、水反冲洗系统、气反冲洗系统等管路布置进行综合考虑,部分管路和阀门实现共用,即:将现有技术中的膜池滤后清水抽吸泵与膜池药洗进水泵共用,将膜池恢复性化学清洗循环泵与膜池化学洗废液放空泵共用,将膜池废液排出控制阀与膜池化学洗循环进液阀共用,将膜池滤后清水母管与膜池反冲洗水母管、膜池化学洗循环出水母管共用,将膜池化学洗循环总管与膜池化学洗废液排放总管共用。
-
公开(公告)号:CN210367239U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20783617.3
申请日:2019-05-28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C02F9/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浮浮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进渣管和破渣装置,进渣管上设有回流接管点和PAM加注点,进渣管从破渣前室上部接入,破渣装置入口设在前室底部,出口设在破渣池上部,破渣装置通过过渡区与两侧浓缩池连通,破渣池中心设带导流筒的破渣搅拌机,破渣池每边池壁上各设两处阻旋条,提高破渣效果;浓缩池的进液端设电动闸门,水池中心设浓缩刮渣机,底部设刮渣坑和排渣管,接入污泥泵;污泥泵进口设污泥浓度计和电动阀,根据设定的污泥浓度自动启动污泥泵排渣;污泥泵出口设电动阀、电磁流量仪和电动切换阀,实现浓缩废渣回流至破渣池进口、排至污泥平衡池储存、浓缩池放空接入厂区污水管网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202011816U
公开(公告)日:2011-10-19
申请号:CN201120065360.1
申请日:2011-03-14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有机物和金属微污染原水组合强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沉淀池的输出端与曝气池的输入端连接,曝气池的输出端与生物滤池的输入端连接,生物滤池的输出端与臭氧接触池的输入端连接,臭氧接触池的输出端与上向流活性炭吸附池的输入端连接,上向流活性炭吸附池的输出端与砂滤池的输入端连接,砂滤池的输出端与清水池的输入端连接,清水池的输出端通过送水泵房连接至配水管网。本实用新型将曝气池和生物滤池设于絮凝平流沉淀池或高效沉淀池后,提供生物处理所需溶解氧并减少污泥沉积对生物滤池运行的影响。该组合工艺的优点在于可以节约用地,优化流程,充分利用地形和地热资源,简化生产管理,并对确保出水水质有明显的优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