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983473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295482.8
申请日:2021-03-19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D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置榫卯接头的盾构管片双向错缝拼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结构包括盾构管片环,所述盾构管片环的各边分别预留纵向和环向的拼接装置和连接螺栓,两个所述盾构管片环连接后形成凹槽和榫头,两个所述盾构管片环之间设置有纵缝,该方法包括步骤一、在工厂进行预制盾构管片环,并在盾构管片环的各边预留纵向和环向的拼接装置和连接螺栓;步骤二、待盾构掘进的距离足以放下一组第一环管片后,将第一环管片运送至安装区并进行第一环管片的组装;本发明一方面彻底规避隧道拼缝的纵、环向贯通,提高隧道整体防水性能;另一方面,利用榫卯结构有效限制管片连接部位的各向变形,提高管片连接部位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653905A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711019502.9
申请日:2017-10-27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 E02D3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29/045 , E02D3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逆作法建筑物的全包防水构造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楼板和基坑围护结构,楼板边缘处设有待与外墙连接的连接部,以及与连接部对称设置的临时构造梁;临时构造梁向外的一面与连接部共面,且与基坑围护结构连接,并设有防水卷材;防水卷材的铺设范围的下端延伸出连接部的下端,上端覆盖临时构造梁的下半部分;在施工中,先在楼板上增设临时构造梁,使其与基坑围护结构连接,并在楼板与基坑围护结构相接处预铺防水卷材,且预留一定搭接长度;待下部外墙结构回筑后,竖向支撑体系完成托换,凿除增设的临时构造梁的混凝土;在之后的施工中做好与防水卷材做好搭接。本发明实现了在采用逆作法建造中,楼板与支护结构连接处的全外包防水。
-
公开(公告)号:CN108239982B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810025431.1
申请日:2018-01-11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大基坑分区隔断施工方法,无需满足同时开挖基坑之间的间距要求不少于2倍基坑深度的常规基坑分区条件,可以直接在街坊地块与内部道路的分界处设置分隔墙对整体基坑进行分区。附地上建筑的地块基坑先期施工,待其地下室结构完成后,道路下方的基坑开始施工。地块基坑施工期间,道路区域地面可作为地块基坑的施工场地使用;待地块地下室完成后,其地下室顶板(无塔楼部分)可为后续道路下方基坑的施工场地使用;道路下方基坑与地块上部结构同期施工。这样,本分区方法保证了整体项目的施工周期与周期最长的塔楼一致,不受超大面积基坑施工的附加影响;同时,分区方法也为内部子基坑的施工创造了宽松的场地条件,不增加建设费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346093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588883.6
申请日:2024-05-13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4G2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电磁装置进行既有历史保护建筑物顶升平移的施工方法,步骤如下:1、在需要进行平移的历史保护建筑物的下方施工托换梁和轨道梁;2、在托换梁和轨道梁设置电磁悬浮装置;3、通过电磁悬浮轨道即多个电磁顶升点之间产生的相斥的电磁力将托换梁及历史保护建筑物顶起;4、沿轨道梁平移托换梁及历史保护建筑物;5、对平移托换梁及历史保护建筑物后的地块进行基坑开挖和地下结构的施工;6、待地下结构的施工完成后,将托换梁及历史保护建筑物移动回原位置,并拆除托换梁和轨道梁,将历史保护建筑物与地下结构中新建的基础形成可靠连接。本发明能实时动态控制施工过程中的顶推力大小和方向,规避施工过程中敏感建筑物发生破坏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7803012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410002241.3
申请日:2024-01-02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滑入式连续沉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沉井井壁包括多个首尾依次相连的井壁节段;每一井壁节段均包括两侧侧壁和顶部的顶板;每一侧壁均设有多个贯穿相应的井壁节段两端端面的泥浆导引孔;两个相邻的井壁节段的侧壁和顶板之间均通过相匹配的凹接头和凸接头拼接。施工时,在侧壁的下端均设有沉井滑动支座,在土体对应每一侧壁的位置设置地槽,并在地槽设置能够滑动沉井滑动支座的轨道槽,每一井壁节段均通过轨道槽滑移至所需位置。本发明一方面取消了反力地锚桩的布设,另一方避免了设置连续沉井的连接段,简化了连续沉井的施工步骤,有利于该工法的推广实施,具有良好经济、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6122359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081243.1
申请日:2023-02-08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电磁力对敏感建筑物基础智能纠偏的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监测部分、电磁顶升矩阵和控制部分;监测部分包括多个设置在敏感建筑物基础的高度传感器;多个高度传感器均通过无线方式与控制部分连接,将位于敏感建筑物基础相应位置的高度数据及高度实时变化数据传送给控制部分;电磁顶升矩阵包括多个布置在敏感建筑物基础下面的电磁顶升器;控制部分为计算机,根据从所有高度传感器获得的敏感建筑物基础的高度数据及高度实时变化数据控制每一电磁顶升器的顶升高度。本发明能够为变形控制要求极其严格的敏感建筑物纠偏提供安全保障,且方法简单,安全可靠,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具有良好经济、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6043825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694274.6
申请日:2022-12-28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磁性接头实现后期盾构穿越地墙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现场制作地下连续墙的钢筋笼;2、施作地下连续墙,进行基坑的挖掘;3、施工地下连续墙用于盾构穿洞门的玻璃纤维筋部分,待稳定结后,激活玻璃纤维筋部分内的所有磁性接头内的电磁发射装置,使所有磁性接头的连接均失效;4、进行盾构施工,破除洞门。本发明的应用能够确保盾构穿越时顺利实现门洞破除,彻底消除盾构机切割卡壳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2983473B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110295482.8
申请日:2021-03-19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D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置榫卯接头的盾构管片双向错缝拼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结构包括盾构管片环,所述盾构管片环的各边分别预留纵向和环向的拼接装置和连接螺栓,两个所述盾构管片环连接后形成凹槽和榫头,两个所述盾构管片环之间设置有纵缝,该方法包括步骤一、在工厂进行预制盾构管片环,并在盾构管片环的各边预留纵向和环向的拼接装置和连接螺栓;步骤二、待盾构掘进的距离足以放下一组第一环管片后,将第一环管片运送至安装区并进行第一环管片的组装;本发明一方面彻底规避隧道拼缝的纵、环向贯通,提高隧道整体防水性能;另一方面,利用榫卯结构有效限制管片连接部位的各向变形,提高管片连接部位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216290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512542.7
申请日:2021-05-11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37/00 , E02D29/045 , E04H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可拆卸式地铁车站顶板防倒塌拉索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若干拉索;沿地铁车站的长度方向设置若干沿地铁车站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拉索;拉索的两端通过固定支座固定;固定支座内设有预埋钢板并预留企口,通过预埋钢板的可调节固定端固定并拉直相应的拉索;固定支座内设有水平附加钢筋和竖向附加钢筋;水平附加钢筋延伸入地铁车站的侧墙,与侧墙固定;竖向附加钢筋延伸入地铁车站的顶板,与顶板固定;预埋钢板设有锚筋。施工时,先施工固定支座,然后安装拉索;当拉索发生松弛或损毁时,通过清除防腐材料,调整可调节固定端将拉索绷直或拆卸后,再填充反腐材料。本发明确保地震时,顶板不会大面积坍塌造成车站内人员大面积伤亡。
-
公开(公告)号:CN108239982A
公开(公告)日:2018-07-03
申请号:CN201810025431.1
申请日:2018-01-11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大基坑分区隔断施工方法,无需满足同时开挖基坑之间的间距要求不少于2倍基坑深度的常规基坑分区条件,可以直接在街坊地块与内部道路的分界处设置分隔墙对整体基坑进行分区。附地上建筑的地块基坑先期施工,待其地下室结构完成后,道路下方的基坑开始施工。地块基坑施工期间,道路区域地面可作为地块基坑的施工场地使用;待地块地下室完成后,其地下室顶板(无塔楼部分)可为后续道路下方基坑的施工场地使用;道路下方基坑与地块上部结构同期施工。这样,本分区方法保证了整体项目的施工周期与周期最长的塔楼一致,不受超大面积基坑施工的附加影响;同时,分区方法也为内部子基坑的施工创造了宽松的场地条件,不增加建设费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