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30989B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211010187.4
申请日:2022-08-23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堆叠式一箭多星发射系统,包括整流罩和设于整流罩内的堆叠组合体。堆叠组合体包括多层卫星组、多个支承柱、底部支承结构和多个压紧解锁部。每层卫星组包括多颗绕运载火箭末子级中轴线对称布置的卫星。支承柱包括多个沿中轴线方向堆叠的支承组件,支承组件包括分别连接在同一层卫星组中两颗相邻卫星的相邻表面上的第一支承和第二支承,第一支承和第二支承依次堆叠形成一个支承柱。底部支承结构设于多层卫星组的底部,分别与所有底部第二支承连接,且底部支承结构与整流罩连接。压紧解锁部包括拉紧杆、压紧件和解锁件,三者相互配合用于压紧对应支承柱中的所有支承组件,以使它们形成支承柱。
-
公开(公告)号:CN116795129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289279.9
申请日:2023-03-22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5D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椭圆目标轨道的运载火箭末级在线轨迹规划方法,属于运载火箭弹道与制导领域,包括:步骤一、构建面向椭圆目标轨道的入轨终端约束和规划性能指标;步骤二、建立运载火箭末级入轨的系统动力学约束;步骤三、对规划入轨终端约束和性能指标函数进行凸化近似;步骤四、对步骤二的系统动力学约束进行状态仿射近似与伪谱离散;步骤五、通过序列凸化迭代在线生成末级进入椭圆轨道的最优轨迹。本发明的方法适用于运载火箭发射椭圆目标轨道任务的末级弹道轨道联合重构与自适应制导,可实现高精度、快收敛的最优轨迹在线生成,有利于提升运载火箭的可靠性、增强发射服务履约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466576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288747.0
申请日:2023-03-22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载火箭末级在线规划动力学约束的伪谱凸化方法,包括:步骤一、建立运载火箭末级上升真空段轨迹规划的动力学约束模型;步骤二、对轨迹规划动力学约束进行控制‑仿射变换;步骤三、获取用于动力学方程离散变换的伪谱微分矩阵;步骤四、对动力学约束中的非线性引力加速度项进行凸化近似处理;步骤五、获取伪谱凸化形式的在线轨迹规划离散动力学约束;步骤六、对伪谱凸化的在线轨迹规划离散动力学约束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本发明基于微分形式的伪谱离散原理和凸优化理论,能够使轨迹规划具备高离散精度、强收敛性能、快运算速度,满足运载火箭在线轨迹重构及最优制导需求,有效地支撑运载火箭的故障自适应与可靠性增长。
-
公开(公告)号:CN114281090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1548724.6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5D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箭末子级的精准钝化排放控制方法,方法中,获取末子级任务后应用需求,确定钝化排放目标;根据末子级任务后推进剂余量以及排放系统结构,计算排放过程参数;根据钝化排放目标和排放过程参数,确定末子级钝化排放的保障条件要求;若末子级实际状态满足保障条件要求,则通过确定排放系统结构中各设备的工作次序和时间,实现精准排放钝化;若末子级不满足保障条件要求,则重新设定钝化排放目标或改进保障条件要求后返回相应步骤确定精准钝化排放程序。本发明解决了火箭任务后末子级排放不受控问题,通过精准钝化排放,实现末子级受控交接给后续应用阶段。
-
公开(公告)号:CN110749463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10961591.1
申请日:2019-10-08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火箭末子级利用平台系统及其留轨测量和利用方法,本发明的火箭末子级利用平台系统实现了智能留轨测量单元的可靠连接、能源供给和环境保障。智能留轨测量单元实现在轨测量功能。将智能留轨测量单元、太阳电池阵、电缆网等布置于运载火箭末子级的支承舱外表面,天线布置于智能留轨测量单元外表面,通过智能留轨测量单元、太阳电池阵、天线安装支架实现微小航天器与火箭末子级的连接,通过智能留轨测量单元、太阳电池阵、测控天线、电缆构成末子级利用系统,实现空间碎片监视、轨道演变监测、在轨环境试验等功能利用及测量。本发明充分利用运载火箭末子级,节约了航天器发射、入轨成本,实现了任务后空间碎片转化为功能平台的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160407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440241.0
申请日:2019-05-24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运载火箭子级落区范围控制系统,包括栅格舵结构系统、栅格舵控制系统、栅格舵遥测系统和地面信息接收系统。在控制单元对姿态、位置、速度等测量信息的解算下,通过发送指令控制伺服机构偏转舵面,实现运载火箭子级姿态稳定,并导引其向目标落区飞行着陆;通过遥测系统和地面信息接收系统对子级再入飞行信息的进行测量和接收,实时监测子级状态信息。所述系统综合本发明公开的飞行控制时序和流程,使其具备对运载火箭改动量少、对运载能力损失小、不影响运载火箭主任务飞行安全、可大幅缩小运载火箭子级落区范围、实时监测子级返回信息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230989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1010187.4
申请日:2022-08-23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堆叠式一箭多星发射系统,包括整流罩和设于整流罩内的堆叠组合体。堆叠组合体包括多层卫星组、多个支承柱、底部支承结构和多个压紧解锁部。每层卫星组包括多颗绕运载火箭末子级中轴线对称布置的卫星。支承柱包括多个沿中轴线方向堆叠的支承组件,支承组件包括分别连接在同一层卫星组中两颗相邻卫星的相邻表面上的第一支承和第二支承,第一支承和第二支承依次堆叠形成一个支承柱。底部支承结构设于多层卫星组的底部,分别与所有底部第二支承连接,且底部支承结构与整流罩连接。压紧解锁部包括拉紧杆、压紧件和解锁件,三者相互配合用于压紧对应支承柱中的所有支承组件,以使它们形成支承柱。
-
公开(公告)号:CN110160407B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1910440241.0
申请日:2019-05-24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运载火箭子级落区范围控制系统,包括栅格舵结构系统、栅格舵控制系统、栅格舵遥测系统和地面信息接收系统。在控制单元对姿态、位置、速度等测量信息的解算下,通过发送指令控制伺服机构偏转舵面,实现运载火箭子级姿态稳定,并导引其向目标落区飞行着陆;通过遥测系统和地面信息接收系统对子级再入飞行信息的进行测量和接收,实时监测子级状态信息。所述系统综合本发明公开的飞行控制时序和流程,使其具备对运载火箭改动量少、对运载能力损失小、不影响运载火箭主任务飞行安全、可大幅缩小运载火箭子级落区范围、实时监测子级返回信息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281090B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111548724.6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5D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箭末子级的精准钝化排放控制方法,方法中,获取末子级任务后应用需求,确定钝化排放目标;根据末子级任务后推进剂余量以及排放系统结构,计算排放过程参数;根据钝化排放目标和排放过程参数,确定末子级钝化排放的保障条件要求;若末子级实际状态满足保障条件要求,则通过确定排放系统结构中各设备的工作次序和时间,实现精准排放钝化;若末子级不满足保障条件要求,则重新设定钝化排放目标或改进保障条件要求后返回相应步骤确定精准钝化排放程序。本发明解决了火箭任务后末子级排放不受控问题,通过精准钝化排放,实现末子级受控交接给后续应用阶段。
-
公开(公告)号:CN110749463B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1910961591.1
申请日:2019-10-08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火箭末子级利用平台系统及其留轨测量和利用方法,本发明的火箭末子级利用平台系统实现了智能留轨测量单元的可靠连接、能源供给和环境保障。智能留轨测量单元实现在轨测量功能。将智能留轨测量单元、太阳电池阵、电缆网等布置于运载火箭末子级的支承舱外表面,天线布置于智能留轨测量单元外表面,通过智能留轨测量单元、太阳电池阵、天线安装支架实现微小航天器与火箭末子级的连接,通过智能留轨测量单元、太阳电池阵、测控天线、电缆构成末子级利用系统,实现空间碎片监视、轨道演变监测、在轨环境试验等功能利用及测量。本发明充分利用运载火箭末子级,节约了航天器发射、入轨成本,实现了任务后空间碎片转化为功能平台的有益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