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06190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0997512.9
申请日:2023-08-0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镁‑铈‑没食子酸金属有机框架及其制备和应用,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1)取可溶性铈盐和可溶性镁盐溶于水中,再加入没食子酸,搅拌形成乳白色胶体溶液;(2)调节步骤(1)中所得乳白色胶体溶液的pH,使其从乳白色悬浊液转变为深棕色溶液;(3)将所得深棕色溶液转移至反应釜内,加热反应,所得反应产物分离、洗涤、干燥,即得到目标产物镁‑铈‑没食子酸金属有机框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新型Ce‑Mg‑MOF能够实现微环境ROS的高效清除,调控微环境酸碱平衡,同时缓释Mg2+调节免疫微环境,加速组织再生。
-
公开(公告)号:CN116966347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997509.7
申请日:2023-08-0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载镁‑铈‑没食子酸金属有机框架的生物墨水、生物打印支架及其应用,该生物墨水包括以下含量的原料组分:3%‑8%质量体积比的甲基丙烯酰化明胶,0.5%‑3%质量体积比的甲基丙烯酰化海藻酸钠,0.15%‑0.3%质量体积比的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酰基)磷酸锂,0.01%~1%质量体积比的Mg@Ce@没食子酸‑MOF,以及106‑107个/mL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GelMA和AlgMA作为基础生物墨水材料,负载多功能Mg‑Ce‑没食子酸‑MOF,以及高活性BMSCs,设计并制备具有较好的生物学功能的新型3D生物打印支架,用于骨缺损修复,尤其可适用于老年骨缺损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19106576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0977337.1
申请日:2024-07-2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IPC: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有限元分析的脊柱侧弯矫形器轻量化结构优化方法,包括:扫描获取患者的CT数据和体表点云数据;根据CT数据提取出骨骼的三维模型,并结合体表点云数据构建初步的脊柱侧弯矫形器模型;对骨骼的三维模型进行面网格划分,与矫形器模型装配,得到躯干‑矫形器模型;对躯干‑矫形器模型进行体网格划分,导出为有限元模型,并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有限元静力学分析;将矫形器模型输入拓扑优化软件中,并将有限元静力学分析结果映射到模型内表面,进行拓扑优化;将被优化的区域设置为镂空结构,并进行整体结构优化后,得到轻量化的矫形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实现了轻量化设计、降低了结构成本且保证了结构强度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319571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438036.1
申请日:2024-04-1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IPC: A61F5/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膝关节减荷矫形系统,包括膝关节矫形器、姿态传感器、肌电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信息传输盒、上位机控制中心和训练中心;姿态传感器用于采集膝关节的运动信息和姿态信息,肌电传感器用于采集膝关节的肌电信号,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膝关节与膝关节矫形器之间的接触压力;上位机控制中心用于将姿态传感器和肌电传感器的数据互补融合,得到与步行相关的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根据肌电信号进行肌电监测;根据压力传感器的数据进行接触压力和关节负荷的监测;训练中心用于在训练过程中,根据上位机控制中心的监测分析数据,反馈训练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利于实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从监测到训练的数字化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9015032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0949076.2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具,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握拳康复训练功能的可调肩关节外展固定支具,包括腰部支撑结构和臂部支撑结构;腰部支撑结构包括腰托板和腰部支撑架,腰部支撑架活动连接于腰托板上;臂部支撑结构包括上臂支撑组件和前臂支撑组件,前臂支撑组件活动连接于上臂支撑组件末端;上臂支撑组件与腰部支撑架活动连接;还包括康复训练结构,包括康复弹力球、振动发生器和控制组件;康复弹力球连接于前臂支撑组件末端,振动发生器设于前臂支撑组件,控制组件埋设于前臂支撑组件并与振动发生器电气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解去除支具后仍需要持续一定时间的恢复训练的问题。本方案实现在不影响臂部恢复的情况下,对肌肉进行锻炼,保证康复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109295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307698.5
申请日:2024-03-1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细胞培养芯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流控生物反应芯片,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设置的细胞培养液输入器、封闭盖、细胞培养容器、孔板和模拟微环境层;通过培养液输入器能够将细胞导入细胞培养容器,在细胞培养容器内设置若干细胞培养腔,实现分区培养,每个细胞培养腔两侧均设有与细胞培养腔连通的气室,保证细胞培养容器内部气体流动,提高细胞培养效率,还能通过底部的模拟微环境层输入环境因子,通过孔板的孔板孔影响细胞培养容器的周围环境,以保证细胞在反应过程中减少周边环境的影响,解决了现有微流控细胞培养芯片存在的细胞培养效率低、微环境与活体差距较大、内部气体流通不畅,且无法分区培养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138308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113257.3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福建医科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林诚 , 王金武 , 顾捷 , 王志灼 , 林晓 , 王赞博 , 吴佩芸 , 杨涵 , 刘海涛 , 赵宇 , 杨静 , 王娟 , 江源山 , 黄承兰 , 杨云霄 , 侯俞彤 , 戴尅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关节康复训练技术领域的一种踝关节的主动式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护腿套能分离的套装在小腿上,护足套能分离的套装在足部,所述护腿套的内外两侧都各设置了一个腿连杆,所述护足套的内外两侧都设置了一个足连杆,腿连杆和足连杆相互之间沿着扭转件内部的转轴转动连接,能够将被动活动改为主动活动,通过扭转弹簧产生阻抗,使康复训练由被动改为主动式,能够更有效地对踝关节进行康复训练,并且避免站姿训练时,踝关节支撑力不足而导致的人员受伤,同时还能对阻抗进行调节,适应不同需求,还可以通过电极片进行功能性电刺激,有效对附近肌肉群进行刺激,加强踝关节功能康复疗效。
-
公开(公告)号:CN119106575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0977332.9
申请日:2024-07-2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IPC: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有限元弹簧的软组织形变模拟方法,包括:基于待模拟软组织的结构参数,构建软组织弹簧模型,该软组织弹簧模型包括用以维持结构的结构弹簧、用以防止软组织过渡弯曲的弯曲弹簧、以及用以模拟剪切特性的剪切弹簧;在结构弹簧的两端之间添加阻尼器,各个阻尼器分别与对应的结构弹簧并联;基于构建的软组织弹簧模型,利用软组织有限元参数计算弹簧的弹性系数和阻尼器的阻尼系数,并采用分段函数来描述软组织的应力应变关系;基于构建的软组织弹簧模型,模拟软组织的形变过程,确定软组织弹簧模型质点在形变过程中的位置坐标,实现软组织形变模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结合了有限元方法的真实性和弹簧模拟的实时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045231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170853.5
申请日:2023-09-1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涡轮式多功能肺活量计,包括涡轮、涡轮旋转信号采集模块、手持式外壳、控制器、气泵、气体测量腔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涡轮和涡轮旋转信号采集模块均位于手持式外壳内,气泵的一端通过管路连接手持式外壳的气体输出口,另一端通过管路连接气体测量腔,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的探测端位于气体测量腔内;控制器用于根据涡轮旋转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出信号判断接收到呼出气体的开始时间,进行肺活量测量,并驱动气泵开启,根据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获取呼出气体的二氧化碳浓度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同时具备肺活量和CO2浓度检测功能,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902720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14632.2
申请日:2024-07-0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上海宜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康复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可调的3D打印手臂骨折固定器,包括固定器本体和连接于固定器本体上的控制部;控制部包括壳体及设置于壳体内的旋转编码器、驱动电机和控制单元;壳体连接固定器本体;固定器本体包括旋转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上分别设有用于限位传动件一端的限位结构,传动件的另一端与驱动电机相连;驱动电机通过牵引传动件控制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开合程度;旋转编码器设置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控制单元与驱动电机和旋转编码器电气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中固定器无法调节而容易导致肌肉萎缩的问题,实现了固定器的灵活调节,具有个性化治疗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