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76572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50077.5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Inventor: 李允静 , 任雪贞 , 肖芳 , 王培 , 高鸿飞 , 景琦 , 武玉花 , 孙全 , 李俊 , 徐宇辰 , 翟杉杉 , 晋芳 , 吴刚 , 金石桥 , 周洋 , 赵娟 , 刘雅娣 , 姬志荷
IPC: C12Q1/6895 , C12Q1/68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因编辑大豆种子真实性快速识别引物组合、试剂盒及其应用。利用本发明提供的KASP引物组合及其试剂盒能够准确快速识别GmFAD2‑1A基因和GmFAD2‑1B基因是否为编辑型,且能够准确区分编辑位点是纯合型还是杂合型,进而判断是否为基因编辑大豆AE15‑18‑1种子,检测时间缩短到45min,灵敏度达0.25ng,特异性强,检测成本低,检测效率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169240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0872513.5
申请日:2024-07-01
Applicant: 华中农业大学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Abstract: 基于机器视觉的灯诱害虫关键识别特征图像数据采集平台,由安装在平台结构框架上的俯视角昆虫图像数据采集模块、随机堆叠分布昆虫群均匀振散模块、倾斜仰角害虫背部识别特征立体移动拍摄模块以及透明拍摄平面组成,俯视角昆虫图像数据采集模块位于平台结构框架顶部,随机堆叠分布昆虫群均匀振散模块作用于透明拍摄平面产生振动,倾斜仰角害虫背部识别特征立体移动拍摄模块位于透明拍摄平面下方并能根据透明拍摄平面上物体调整其拍摄模块的姿态。通过模块之间的配合,使得装置能够精准采集得到俯视角度不可见的靶标害虫背部关键识别特征,提高田间灯诱害虫图像数据检测识别精度、害虫日上灯数据准确度、害虫监测预警信息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480527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676585.2
申请日:2024-05-28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IPC: C12N9/12 , C12N15/54 , C12N15/70 , C12N1/21 , C12P19/34 , C12Q1/6844 , C12Q1/6869 , C12R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aq DNA聚合酶突变体,相对于野生型Taq DNA聚合酶,所述Taq DNA聚合酶突变体在第116位、第439位和第468位氨基酸中的一处或多处具有突变,其中,野生型Taq DNA聚合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与野生型的Taq DNA聚合酶相比,本发明的Taq DNA聚合酶突变体的酶活高于野生型,单位点突变体和多位点突变体对玉米叶片上清、小鼠血清和/或肝素钠的耐受性有所提高,可以用于样本的直接快速扩增。
-
公开(公告)号:CN113068694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110343272.1
申请日:2021-03-30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用于防治劳氏粘虫的诱剂组合物及应用。本发明所述引诱剂组合物包括劳氏粘虫性信息素和植物挥发物成分。所述劳氏粘虫性信息素包括顺‑9‑十四碳烯乙酸酯和顺‑7‑十二碳烯乙酸酯。所述植物挥发物为6‑甲基‑5‑庚烯‑2‑酮、1‑辛烯‑3‑醇和乙酸苯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劳氏粘虫性信息素与植物挥发物比例为1:0.05~0.2。本发明的诱剂组合物对劳氏粘虫具有较强的诱捕能力,对环境友好,对人体无毒无害,且原料廉价易得。本发明公布的诱剂组合物能准确应用于虫情测报和大量诱捕,对于综合防治劳氏粘虫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6900700A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710155459.2
申请日:2017-03-15
Applicant: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Abstract: 一种桔小实蝇引诱剂,由糖2~10%,醇类化合物1~5%,酯类化合物2~5%,醛类化合物0.5~1%,酮类化合物0.5~1%,萜烯类化合物0.5%~2%,乳化剂0.5~1.5%和水74.5~93%组成;所述乳化剂由甘油、吐温80和吐温20按甘油:吐温80:吐温20的质量比为1:3:1混合而成。该桔小实蝇引诱剂所选用的有机化合物均为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在自然环境中易降解,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对桔小实蝇两性成虫均有显著的诱集效果,尤其对桔小实蝇雌虫的引诱效果更强。
-
公开(公告)号:CN106614657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172206.8
申请日:2016-12-17
Applicant: 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N43/90 , A01N43/40 , A01N2300/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药剂领域,涉及含有吡丙醚和苦参碱的组合物,吡丙醚和苦参碱的质量份数比为1:10‑10:1,加工配制成水剂、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颗粒剂等,组合物用于防治农业害虫及卫生害虫,防治对象为缨翅目、同翅目、双翅目、鞘翅目、鳞翅目等害虫。
-
公开(公告)号:CN102351602B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110200693.5
申请日:2011-07-18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三原圃乐特控释肥料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步营养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同步营养肥料包括高氮、高氮钾、高钾或均衡四种配方,四种配方的同步营养肥分别包括基础肥料和与基础肥料相适配的树脂包膜控释组分。本发明所述同步营养肥料可应用于对生育期较短的大田作物的一次性施肥或对生育期较长或多年生的经济作物的少次追肥方面。本发明不仅实现了肥料养分比例合乎作物需求,并进一步实现了控制肥料中养分供应速度、数量、营养元素的比例与作物各个生育期的氮、磷、钾等需求量基本吻合。提供了高氮、高氮钾、高钾、均衡四大基础配方肥料与树脂包膜控释组分的有机配合,解决了目前一种配方肥仅对应一种或一类作物一生营养需求的局限。
-
公开(公告)号:CN1160483A
公开(公告)日:1997-10-01
申请号:CN97100746.2
申请日:1997-02-20
Applicant: 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联合新沂农化实验基地
IPC: A01N47/36
Abstract: 本发明属一种除草组合物,特别涉及水稻除草剂。本发明是以二氯喹啉酸原药、苄嘧磺隆原药为主体,加增效助剂正丁醇2~4%、乙二醇4~6%、农乳34#6~10%,其余为高岭土,混合后进行湿法粉碎,形成细微粒子的水悬浮剂。二氯喹啉酸含量(重量比)10~40%,苄嘧磺隆含量1~5%。本发明的优点是悬浮性好,均匀分布于水中,不沉淀,明显好于30%快苄可湿粉和50%快杀稗可湿粉;增效明显,通过实验证明抛秧净增效1.5倍以上。混合杀草谱广,防效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04667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557904.4
申请日:2024-11-04
Applicant: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IPC: G06F18/213 , G06N3/0464 , G06N3/084 , G06N3/0895 , G06N3/096 , G06F18/10 , G06F18/2433 , G06F18/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视觉时序文本预训练模型的茶园状态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方法,步骤1、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步骤2、多模态特征提取;步骤3、特征融合与时空建模;步骤4、专家知识引导的半监督学习;步骤5、多任务茶树生长状态预测。该融合视觉时序文本预训练模型的茶园状态监测方法,提升茶园监测的精准度和全面性,通过融合茶园环境参数、茶树图像、农事日志等多源异构数据,并深度挖掘它们之间的时空依赖关系,能够更加准确、全面地感知茶园生长状态的动态变化,提高茶园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基于时空异构图表征学习和多任务预测框架,本发明能够实现茶树生长状态识别、异常检测和风险预警的一体化智能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8640371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869400.X
申请日:2024-07-01
Applicant: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叶生产用碳足迹消耗量计算方法及计算显示装置,涉及茶叶生产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放置板,且放置板的上方放置有显示器,并且底座的内部开设有活动槽,所述移动滑槽开设在放置板的上表面,且移动滑槽的内部嵌套连接有限位夹板。该茶叶生产用碳足迹消耗量计算方法及计算显示装置,使用者在放置显示器前,先向两侧拨动限位夹板,此时限位夹板沿着限位杆向两侧进行移动,此时可将显示器放置在放置板上方,松开限位夹板,限位夹板移动复位,从而对显示器进行初步夹持,通过限位杆以及移动滑槽可对限位夹板进行限位,从而使得限位夹板可稳定的进行移动,进一步的提高了对显示器的夹持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