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55783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210101891.4
申请日:2022-01-27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PC: C25B1/30 , C25B11/034 , C25B11/065 , C25B11/0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n SA‑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电催化氧还原制备过氧化氢中的应用,包括碳纳米纤维和以单原子形式均匀负载在所述碳纳米纤维上的Mn原子。本发明以聚丙烯腈为纺丝液,调控纺丝液中溶剂、锰盐含量以及交联、热解制度,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出均匀负载着Mn单原子的碳纳米纤维催化材料。该碳纳米纤维材料中均匀负载着大量Mn活性金属位点,同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较大的长径比、比表面积及多级孔结构,使其能够在电催化两电子氧还原制备过氧化氢的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反应活性,选择性及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166378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278261.3
申请日:2024-03-12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C25B11/034 , C25B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电化学反应催化性能的线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电催化析氧、析氢等新能源技术领域。本发明选择金属或合金材料作为导电材料制成导电线圈,然后将催化剂附着于导电线圈,得到提升电化学反应催化性能的线圈电极,将所述线圈电极作为电化学反应的工作电极,通过对工作电极施加电压,使导电线圈产生电流,形成的内置磁场直接作用于负载的催化剂,增强其电催化性能。同时本发明可以通过改变导电线圈的圈数、形状和金属种类等因素调节磁场的大小。本发明通过利用通电导电线圈产生的内置磁场直接作用于电催化剂,从而节约了设备成本,解决了设置外加磁场作用于催化剂时距离远近的问题,并避免了磁场辐射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
公开(公告)号:CN114182299A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11363135.0
申请日:2021-11-17
Applicant: 深圳市宏达秋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蚀废液再生循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路板微蚀废液再生循环工艺,其使用了电路板微蚀废液再生循环设备,该设备包括处理罐、进液管、出液管、升降机构以及电解机构,所述的处理罐呈上端开口的环形壳体结构,所述处理罐外侧壁上端连通有进液管,处理罐外侧壁下端连通有出液管,所述处理罐上端安装有升降机构,且升降机构下端连接有电解机构。本发明通过转动的方式使得电极在处理罐中的硫酸铜溶液中转动搅拌,可以避免溶液中的铜离子沉积导致电极电解效率低的问题,无法彻底将溶液中的铜离子析出,同时通过搅拌的形式使得电极可以与不同位置的溶液接触,避免电极与溶液部分区域电解,影响溶液电解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368105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310882109.1
申请日:2023-07-18
Applicant: 奥普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1J13/00 , C25B11/034 , C25B11/036 , C25B1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螺旋电极及气溶胶发生装置,属于气溶胶发生装置技术领域,其中,螺旋电极,包括:骨架层,为非导电性的立体螺旋结构,所述骨架层的横截面为扁平结构;第一电极,采用螺旋设置,所述第一电极具有用于连接所述骨架层的扁平结构的第一平面;第二电极,采用螺旋设置,所述第二电极具有用于连接所述骨架层的扁平结构的第二平面;所述第一电极、骨架层、第二电极依次层叠设置,且所述第一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二平面;本发明的螺旋电极,既有较大的反应面积,又利用自身立体螺旋结构的弹性提高了生产时的误差容错,克服了其他高压电极结构在设计要求的高精度引起的高成本、生产效率低、不良率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384915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318297.X
申请日:2024-03-20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B01J31/22 , B01J31/30 , B01J35/33 , B01J35/40 , B01J35/50 , C25B3/07 , C25B3/23 , C25B11/034 , C25B11/052 , C25B11/09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电子束辐照的高效糠醛氧化活性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氨基苯前驱物和含氟前驱物溶解于第一有机溶剂中,水热反应、过滤、透析后得到碳量子点原液;将碳量子点原液和羧酸类物质溶解于第二有机溶剂,得到碳量子点‑配体溶液;将镍和铁的无机盐溶液加入碳量子点‑配体溶液中,充分混合后加入三乙胺,用电子束进行辐照,离心洗涤、真空干燥,得到氟,氮掺杂碳量子点‑NiFe‑MOF纳米片复合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碳量子点具有结构调节剂和活性位点的双功能作用,且电子束辐照可以对产物产生辐射蚀刻效应,导致材料内部出现缺陷,使合成的氟,氮掺杂碳量子点‑NiFe‑MOF纳米片具有高效电催化糠醛氧化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182299B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111363135.0
申请日:2021-11-17
Applicant: 珠海市宏达秋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蚀废液再生循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路板微蚀废液再生循环工艺,其使用了电路板微蚀废液再生循环设备,该设备包括处理罐、进液管、出液管、升降机构以及电解机构,所述的处理罐呈上端开口的环形壳体结构,所述处理罐外侧壁上端连通有进液管,处理罐外侧壁下端连通有出液管,所述处理罐上端安装有升降机构,且升降机构下端连接有电解机构。本发明通过转动的方式使得电极在处理罐中的硫酸铜溶液中转动搅拌,可以避免溶液中的铜离子沉积导致电极电解效率低的问题,无法彻底将溶液中的铜离子析出,同时通过搅拌的形式使得电极可以与不同位置的溶液接触,避免电极与溶液部分区域电解,影响溶液电解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21297083U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321966869.2
申请日:2023-07-24
Applicant: 奥普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5B11/034 , C25B11/043 , C25C7/02 , C25F7/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极组,属于电解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围绕所述第一电极沿周向螺旋盘绕,形成直径逐渐增大的螺旋结构。在使用时,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电场,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电极的外侧形成屏蔽层,将电场的范围控制在电极组内部,防止对周围环境造成电磁干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极组,解决了常规电极使用时容易对周围环境造成电磁干扰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21046042U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321894191.1
申请日:2023-07-18
Applicant: 奥普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1J13/00 , C25B11/034 , C25B11/036 , C25B11/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螺旋电极及气溶胶发生装置,属于气溶胶发生装置技术领域,其中,螺旋电极,包括:骨架层,为非导电性的立体螺旋结构,所述骨架层的横截面为扁平结构;第一电极,采用螺旋设置,所述第一电极具有用于连接所述骨架层的扁平结构的第一平面;第二电极,采用螺旋设置,所述第二电极具有用于连接所述骨架层的扁平结构的第二平面;所述第一电极、骨架层、第二电极依次层叠设置,且所述第一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二平面;本实用新型的螺旋电极,既有较大的反应面积,又利用自身立体螺旋结构的弹性提高了生产时的误差容错,克服了其他高压电极结构在设计要求的高精度引起的高成本、生产效率低、不良率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21297082U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321960896.9
申请日:2023-07-24
Applicant: 奥普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5B11/034 , C25B11/043 , C25C7/02 , C25F7/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极组及具有其的电解设备,属于电解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为筒状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套设在所述第一电极的外侧。在使用时,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产生电场,筒状的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电极外侧形成屏蔽罩,使电场限制在电极组的内部,防止电场对电极组外部的环境产生电磁干扰,当使用在管道内时,所述第二电极还可以将管道内的静电荷吸收,预防管道腐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极组,解决了常规电极使用时容易对周围环境造成电磁干扰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20907681U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321864869.1
申请日:2023-07-14
Applicant: 奥普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5B11/034 , C25B1/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极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极结构,包括:本体,本体整体呈螺旋状结构,螺旋状结构相邻的两层电极之间留有适于气流通过的预设间隔;螺旋状结构自内而外各层电极的面积逐渐减小,以减小外层的电极与气流的接触时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极结构,螺旋状结构自内而外各层电极的面积逐渐减小,能够减小外层的电极与气流的接触时间,缩短了处理时间;而且,相较于常规的电极结构,能够节约一部分用于制作电极的材料,降低了成本;而且,由于靠近管道中心的气流速度更快,会使得内层的电极受污染程度更高,但是当外层的电极面积减小后,会使得相同周期各层电极的污染程度趋于一致,能够对电极结构进行统一保养,降低维护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