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129492B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610522180.9
申请日:2016-05-06
Applicant: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IPC: H01M10/42 , H01M8/04298 , H01M8/043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225 , H01M8/04302 , H01M8/04664 , H01M8/184 , Y02E60/528
Abstract: 本发明题为“用于燃料电池和燃料电池系统再生的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燃料电池再生的方法,所述燃料电池包括膜电极单元,其具有通过膜分离的阳极和阴极,以及包括一种电路,所述电路被设置为使得所述阳极和阴极导电连接,并且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系统,所述燃料电池系统被设置为用于实施这样一种方法。本发明规定,依据所测得的和/或所计算出的所述膜电极单元含有有害物质的污染程度(k),给所述燃料电池附上氧化的半电池电位,其方式为使所述阳极暴露于含氧化剂的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5047946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378985.6
申请日:2015-06-30
Applicant: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8 , H01M4/8631 , H01M8/184 , H01M2004/869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堆及其电池单元,其中,电池单元包括依次叠置的多个单电池,且相邻的两个单电池之间共用一个双极板,沿电解液的流动方向,电解液在相邻两个单电池之间串行流动。本发明中的电池单元,包括依次叠置的多个单电池,由于相邻的两个单电池之间共用一个双极板,且沿电解液的流动方向,电解液在相邻两个单电池之间串行流动,即位于上游的单电池的电解液出口与位于其下游且紧邻其的单电池的电解液进口连通,这样,电解液在电池单元内部便可串行流动,进而可以有效地控制旁路电流损失,并提高电池的节数、电池堆的整体功率以及电池堆的能量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518233A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310452134.2
申请日:2013-09-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8 , H01M8/184 , H01M230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氯全钒液流电池负极电解液,于全钒液流电池负极电解液中添加有含氯添加剂,使全钒液流电池负极电解液中氯离子的浓度为0.5mol/L~6mol/L;本发明使用了含氯化合物作为添加剂,在电池充电时,降低了负极平衡电位变化速度,使正负极平衡电位升高速度同步变化,提高了电池的容量和电解液的利用率;另一方面降低电池极化,提高电池的电压效率。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操作容易、成本低、使用寿命长。
-
公开(公告)号:CN102341946B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080010022.6
申请日:2010-09-10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188 , H01M2/40 , H01M8/04186 , H01M8/18 , H01M8/184 , Y02E60/5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高电动势并能够抑制沉淀产生的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在氧化还原液流电池100中,将正极电解液和负极电解液供应至包含正极104、负极105和插入到所述电极104和105之间的隔膜101的电池单元,以对所述电池进行充放电。所述正极电解液含有锰离子、或锰离子和钛离子两种离子。所述负极电解液含有选自钛离子、钒离子、铬离子、锌离子和锡离子中的至少一种金属离子。所述氧化还原液流电池100能够抑制MnO2沉淀的产生,并通过在所述正极电解液中含有钛离子、或通过在所述正极电解液具有不超过90%的SOC的方式下运行,能够很好地对所述氧化还原液流电池100进行充放电。另外,所述氧化还原液流电池100能够具有等于或高于常规钒基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电动势的高电动势。
-
公开(公告)号:CN102449838A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1080023453.6
申请日:2010-03-29
Applicant: 巴斯夫欧洲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184 , H01M8/1009 , H01M10/3909 , Y02E60/5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存储、运输和输出电化学能的方法,其中存储和输出空间分离,所述方法利用至少一个具有作为反应物的碱金属和硫的电化学反应器,其中所述电化学反应器包括通过固体电解质分开的两个隔室。
-
公开(公告)号:CN102341946A
公开(公告)日:2012-02-01
申请号:CN201080010022.6
申请日:2010-09-10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188 , H01M2/40 , H01M8/04186 , H01M8/18 , H01M8/184 , Y02E60/5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高电动势并能够抑制沉淀产生的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在氧化还原液流电池100中,将正极电解液和负极电解液供应至包含正极104、负极105和插入到所述电极104和105之间的隔膜101的电池单元,以对所述电池进行充放电。所述正极电解液含有锰离子、或锰离子和钛离子两种离子。所述负极电解液含有选自钛离子、钒离子、铬离子、锌离子和锡离子中的至少一种金属离子。所述氧化还原液流电池100能够抑制MnO2沉淀的产生,并通过在所述正极电解液中含有钛离子、或通过在所述正极电解液具有不超过90%的SOC的方式下运行,能够很好地对所述氧化还原液流电池100进行充放电。另外,所述氧化还原液流电池100能够具有等于或高于常规钒基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电动势的高电动势。
-
公开(公告)号:CN101842928A
公开(公告)日:2010-09-22
申请号:CN200880114094.8
申请日:2008-08-29
Applicant: 原子能总署
Inventor: 金鲁·沙罗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32 , H01M8/002 , H01M8/0245 , H01M8/0247 , H01M8/0282 , H01M8/04089 , H01M8/1231 , H01M8/184 , H01M8/243 , H01M8/2435 , H01M8/2483 , Y02E60/528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模块由于不包含任何弹性部件,因而其寿命更长。工作堆栈具有管状同轴式构造。基本电化学电池(15)以及首先由气体隔离管(22)、其次由多个球(20)构成的互连件由此被交替地插入,所述球占据这些气体隔离管(22)与基本电池(15)之间的空间。球(20)使得气体能够在电池的工作表面上均匀分布,并使隔离管(22)与基本电池(15)之间的电触点的数量增多。本发明应用于SOFC型燃料电池以及SOEC型电解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1421869A
公开(公告)日:2009-04-29
申请号:CN200780013213.6
申请日:2007-03-2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加藤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8657 , H01M4/90 , H01M4/9041 , H01M4/926 , H01M8/1097 , H01M8/184 , H01M2004/8689 , Y02E60/528
Abstract: 一种燃料电池(100),包括阳极(2)、阴极(3)和布置在阳极(2)和阴极(3)之间的电解质膜(1)。对阳极(2)实施燃料不足对策(2c),对阴极(3)实施燃料不足对策(23c)。结果,抑制了燃料不足所引起的燃料电池(100)的性能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01160679A
公开(公告)日:2008-04-09
申请号:CN200680012677.0
申请日:2006-04-05
Applicant: 再生燃料技术有限公司
Inventor: P·J·里德利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73 , C25B9/20 , H01M8/184 , Y02E60/5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氧化还原型电池组(1),其包括多个基本上相同的半电池框架(2,3),所述框架由模制聚合物制成。半透膜(4)和双极性电极板交替置于所述框架之间。所述框架(2,3)皆为矩形,其具有环绕中心空腔(12)的边缘(11)。在该中心空腔(12)处具有位于邻接面(15)上的槽口(14),该槽口用来定位电极板。在所述框架的拐角处设有孔(17),其形成贯穿整个电池组的管道,所述管道用于电解液流入或流出由中心空腔(12)构成的电池腔。在框架(2)与框架(3)邻接的面(15)上设有彼此相对电解液流动通道(18)。该通道之间彼此不贯通,并被含有O-型密封圈(20)的凹槽环绕。对角相对的通道(18)终止于贯穿框架(2)的开口(22)。另外的通道在框架(2)上没有开口,但是在框架(3)上设有开口,该框架通过所述开口与通道末端对准。在框架(2)和框架(3)的另一侧,开口(21,22)通向短通道(23)。所述短通道(23)直接朝向中心空腔并且其开口通入电解液分配槽口(24)中。因此电解液可从一个拐角处的一个管孔(17),经过通道(18)或者通过开口(21)穿过框架2或通过开口(22)穿过框架(3),再穿过短通道(23)和相应的分配槽口(24),然后流入中心空腔,从而电解液通过开口(21,22)的引导而到达电极板两侧。从中心空腔相对的另一末端,电解液回流到对角相对的管孔内。
-
公开(公告)号:CN107732269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1208242.X
申请日:2017-11-27
Applicant: 大连热电新能源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大连融科储能装备有限公司 , 奥林燃烧器(无锡)有限公司 , 大连冷冻机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宫继禹 , 田鲁炜 , 梁立中 , 韩涛 , 曾光 , 初一帆 , 刘宗浩 , 吴静波 , 王洪博 , 刘静豪 , 萨米·佩科拉 , 袁寒玲 , 杨一帆 , 刘晓江 , 荆棘靓 , 代小军
IPC: H01M8/008 , H01M8/04007 , H01M8/04029 , H01M8/04701 , H01M8/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052 , H01M8/008 , H01M8/04029 , H01M8/04723 , H01M8/184
Abstract: 全钒液流电池的余热回收系统及全钒液流电池冷却方法,属于液流电池领域,为了解决现有液流电池在放电阶段进行电解液冷却占用调峰负荷的问题,且实现热能的集中收集,技术要点是:包括用于监测全钒液流电池充放电状态的监测装置,及于监测装置发出全钒液流电池为充电状态的信号以启动的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以换热方式对电解液储罐中的电解液冷却;所述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对冷却系统于电解液中获取的热量收集并存储的蓄热系统,效果是:可降低制冷机组功率及投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