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堆及其电池单元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047946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378985.6

    申请日:2015-06-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8 H01M4/8631 H01M8/184 H01M2004/869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堆及其电池单元,其中,电池单元包括依次叠置的多个单电池,且相邻的两个单电池之间共用一个双极板,沿电解液的流动方向,电解液在相邻两个单电池之间串行流动。本发明中的电池单元,包括依次叠置的多个单电池,由于相邻的两个单电池之间共用一个双极板,且沿电解液的流动方向,电解液在相邻两个单电池之间串行流动,即位于上游的单电池的电解液出口与位于其下游且紧邻其的单电池的电解液进口连通,这样,电解液在电池单元内部便可串行流动,进而可以有效地控制旁路电流损失,并提高电池的节数、电池堆的整体功率以及电池堆的能量效率。

    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341946B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080010022.6

    申请日:2010-09-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高电动势并能够抑制沉淀产生的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在氧化还原液流电池100中,将正极电解液和负极电解液供应至包含正极104、负极105和插入到所述电极104和105之间的隔膜101的电池单元,以对所述电池进行充放电。所述正极电解液含有锰离子、或锰离子和钛离子两种离子。所述负极电解液含有选自钛离子、钒离子、铬离子、锌离子和锡离子中的至少一种金属离子。所述氧化还原液流电池100能够抑制MnO2沉淀的产生,并通过在所述正极电解液中含有钛离子、或通过在所述正极电解液具有不超过90%的SOC的方式下运行,能够很好地对所述氧化还原液流电池100进行充放电。另外,所述氧化还原液流电池100能够具有等于或高于常规钒基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电动势的高电动势。

    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341946A

    公开(公告)日:2012-02-01

    申请号:CN201080010022.6

    申请日:2010-09-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高电动势并能够抑制沉淀产生的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在氧化还原液流电池100中,将正极电解液和负极电解液供应至包含正极104、负极105和插入到所述电极104和105之间的隔膜101的电池单元,以对所述电池进行充放电。所述正极电解液含有锰离子、或锰离子和钛离子两种离子。所述负极电解液含有选自钛离子、钒离子、铬离子、锌离子和锡离子中的至少一种金属离子。所述氧化还原液流电池100能够抑制MnO2沉淀的产生,并通过在所述正极电解液中含有钛离子、或通过在所述正极电解液具有不超过90%的SOC的方式下运行,能够很好地对所述氧化还原液流电池100进行充放电。另外,所述氧化还原液流电池100能够具有等于或高于常规钒基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电动势的高电动势。

    电化学电池组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60679A

    公开(公告)日:2008-04-09

    申请号:CN200680012677.0

    申请日:2006-04-05

    Inventor: P·J·里德利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73 C25B9/20 H01M8/184 Y02E60/5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氧化还原型电池组(1),其包括多个基本上相同的半电池框架(2,3),所述框架由模制聚合物制成。半透膜(4)和双极性电极板交替置于所述框架之间。所述框架(2,3)皆为矩形,其具有环绕中心空腔(12)的边缘(11)。在该中心空腔(12)处具有位于邻接面(15)上的槽口(14),该槽口用来定位电极板。在所述框架的拐角处设有孔(17),其形成贯穿整个电池组的管道,所述管道用于电解液流入或流出由中心空腔(12)构成的电池腔。在框架(2)与框架(3)邻接的面(15)上设有彼此相对电解液流动通道(18)。该通道之间彼此不贯通,并被含有O-型密封圈(20)的凹槽环绕。对角相对的通道(18)终止于贯穿框架(2)的开口(22)。另外的通道在框架(2)上没有开口,但是在框架(3)上设有开口,该框架通过所述开口与通道末端对准。在框架(2)和框架(3)的另一侧,开口(21,22)通向短通道(23)。所述短通道(23)直接朝向中心空腔并且其开口通入电解液分配槽口(24)中。因此电解液可从一个拐角处的一个管孔(17),经过通道(18)或者通过开口(21)穿过框架2或通过开口(22)穿过框架(3),再穿过短通道(23)和相应的分配槽口(24),然后流入中心空腔,从而电解液通过开口(21,22)的引导而到达电极板两侧。从中心空腔相对的另一末端,电解液回流到对角相对的管孔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