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638207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11257317.8
申请日:2013-07-16
Applicant: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68 , B32B37/1284 , B32B37/18 , B32B38/164 , B32B2038/168 , B32B2457/10 , H01M2/14 , H01M10/0585
Abstract: 粘接层,其是在二次电池用间隔件与二次电池用电极之间配置的粘接层,上述粘接层通过将包含具有来自碳数2~4的α‑烯烃的结构单元的树脂的层压接而得到,上述粘接层中的上述树脂的占有面积为10~80%。
-
公开(公告)号:CN108428924A
公开(公告)日:2018-08-21
申请号:CN201710074882.X
申请日:2017-02-13
Applicant: 谷涛
Inventor: 谷涛
IPC: H01M10/0525 , H01M2/14 , H01M2/16 , H01M10/4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22 , Y02T10/7011 , H01M10/0525 , H01M2/14 , H01M2/145 , H01M2/16 , H01M2/168 , H01M10/4235 , H01M10/425 , H01M2010/4271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内部微短路失效安全锂离子电池。所述电池的电极组的隔膜和电极之间设有电子导电耐热涂层,装配后涂层接触锂离子电池的一极并在正常充放电循环中保持电化学惰性。所述涂层电导率可调。当微短路发生时,初始接触点是所述导电耐热涂层,电池不会快速进入热失控,从而赢得更多的处理时间;同时电能以可控的方式缓慢释放的效果等同于自放电率的增加,从而电池管理系统可以监测报警并主动采取安全措施。
-
公开(公告)号:CN105659426B
公开(公告)日:2018-04-27
申请号:CN201480057893.1
申请日:2014-10-20
Applicant: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 , H01M4/62 , H01M2/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66 , H01M2/168 , H01M4/622 , H01M10/0525 , H01M2220/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粒子状聚合物,其是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粘合剂用的粒子状聚合物,其中,使由上述粒子状聚合物形成的膜在电解液中于60℃浸渍72小时之后,上述膜的离子电导率为1×10‑5S/cm~1×103S/cm、上述膜的拉伸强度为500N/cm2~4000N/cm2。
-
公开(公告)号:CN104508863B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380040399.X
申请日:2013-07-30
Applicant: 帝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68 , H01M2/1653 , H01M2/1686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水电解质电池用隔膜,其具有多孔基材、和被设置在上述多孔基材的至少一面上的粘接性多孔层,所述粘接性多孔层包含粘接性树脂,所述隔膜在利用孔径分布测定试验测得的孔径分布中,最大峰的极大值的孔径在0.02μm~0.1μm的范围内,下述定义的孔径分布范围值ε为0.4以下。此处,孔径分布范围值ε是指将相当于90%、10%、50%的粒度分布累积值的粒径D90、D10、D50代入下式计算而求出的值:孔径分布范围值ε=(D90-D10)/D50。
-
公开(公告)号:CN104718656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480002526.1
申请日:2014-09-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 化学
IPC: H01M10/04 , H01M10/0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0435 , H01M2/168 , H01M2/1686 , H01M10/0413 , H01M10/0468 , H01M222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过堆叠折叠施工法或非堆叠施工法的第三施工法来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电极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S10),形成包括以第一电极/第一隔膜/第二电极/第二隔膜的顺序层叠的结构或包括使上述结构反复多次而成的结构的单位结构体;步骤(S20),将上述单位结构体层叠成多层而形成电极组件;以及步骤(S30),对上述电极组件进行加压而排出介于各层之间的气体。
-
公开(公告)号:CN103891002B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280051180.5
申请日:2012-10-19
Applicant: 帝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686 , H01M2/0247 , H01M2/0285 , H01M2/1653 , H01M2/16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隔膜,该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隔膜具有多孔基材和粘接性多孔层,所述粘接性多孔层被设置在上述多孔基材的一面或两面上,且包含下述的聚偏氟乙烯系树脂A及下述的聚偏氟乙烯系树脂B。聚偏氟乙烯系树脂A:包含来自偏氟乙烯的结构单元及来自六氟丙烯的结构单元、并且来自六氟丙烯的结构单元在总结构单元中所占的比例为0.5mol%以上1.5mol%以下的聚偏氟乙烯系树脂,聚偏氟乙烯系树脂B:包含来自偏氟乙烯的结构单元及来自六氟丙烯的结构单元、并且来自六氟丙烯的结构单元在总结构单元中所占的比例大于1.5mol%的聚偏氟乙烯系树脂。
-
公开(公告)号:CN106463675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580022686.7
申请日:2015-06-01
Applicant: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IPC: H01M2/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66 , H01M2/145 , H01M2/168 , H01M2/1686 , H01M10/05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利地解决下述改善方面的手段:间隔件的生产率高,并且在确保电池特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电解液中的电极与间隔件的粘接性。本发明为一种非水系二次电池功能层用组合物,含有非导电性无机颗粒和有机颗粒,上述非导电性无机颗粒与上述有机颗粒的密度之差(非导电性无机颗粒的密度-有机颗粒的密度)为1.5g/cm3以上,上述有机颗粒具有核壳结构,该核壳结构具有核部和将上述核部的外表面部分地覆盖的壳部,上述核部由电解液溶胀度为5倍以上且30倍以下的聚合物形成,上述壳部由电解液溶胀度超过1倍且为4倍以下的聚合物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6163725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480075745.2
申请日:2014-12-29
Applicant: 曼兹意大利有限责任公司
IPC: B23K26/08 , B23K26/38 , G05B19/4093 , H01M2/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45 , B23K26/0846 , B23K26/38 , B23K26/402 , B23K2103/42 , B23K2103/50 , H01M2/166 , H01M2/168 , H01M2/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切割方法,所述切割方法用于在位于两个非矩形电极之间的切割区域内切割连续的分离器板材,其使用固态型激光装置,在所述材料上执行第一切割线,然后是与之相交的第二切割线,所述第二切割线在位于所述第一切割线的中部处的相交点处与所述第一切割线相交,相交方向在所述相交点处垂直于所述第一切割线。
-
公开(公告)号:CN106030887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580008849.6
申请日:2015-02-12
Applicant: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2 , H01M4/13 , H01M4/62 , H01M10/0565 , H01M10/058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436 , H01M2/1061 , H01M2/1673 , H01M2/168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 H01M2220/30 , H01M2300/008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型电池,其包含片状的电极组、浸渗于电极组中的非水电解质、和密闭容纳电极组和非水电解质的外装体,电极组具有配置于电极组的最外面的一对第1电极、配置于一对第1电极之间的至少一个第2电极、和配置于第1电极与第2电极之间的第1隔膜,第1电极包含第1集电体片及附着于第1集电体片的一个表面的第1活性物质层,第2电极包含第2集电体片及附着于第2集电体片的两个表面的第2活性物质层,第1隔膜与第1活性物质层及第2活性物质层粘接,第1隔膜与第1活性物质层之间的滑动阻力R11和第1隔膜与第2活性物质层之间的滑动阻力R12满足0.5N/cm2≤R11<R12≤2.3N/cm2。
-
公开(公告)号:CN104221184B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380018518.1
申请日:2013-04-04
Applicant: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IPC: H01M2/16 , H01M10/056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45 , C08K3/22 , C08K2003/2217 , C08K2003/2227 , C09D5/028 , C09D7/61 , H01M2/1653 , H01M2/168 , H01M2/1686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10/0566 , H01M2220/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耐热性良好、并且与叠层在集电体上的电极活性物质层之间的粘接性以及抗粘连性高的二次电池用隔板、以及具有这样的二次电池用隔板的二次电池。本发明所涉及的二次电池用隔板具有有机隔板层、在所述有机隔板层的至少一面上邻接地形成的耐热层、以及在所述耐热层上形成的粘接剂层,其中,所述耐热层含有非导电性粒子以及粘合剂,所述粘接剂层含有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0~100℃的粒子状聚合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