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267122A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710403466.X
申请日:2017-06-01
Applicant: 苏州三拓冷链技术有限公司
Inventor: 杜海兵
IPC: C09K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相变储能模块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定型相变储能模块的生产工艺。其包括以下生产步骤:包括以下生产步骤:S1、预处理:准备有机相变材料反应部分,将其在80℃~100℃温度下混炼20-30min;S2、共混及加工:将有机相变材料反应部分75%~85%、基体材料反应部分10%~20%和导热增强剂2%~5%继续在80℃~100℃温度下进行共混10min,然后在120℃~160℃高温下双螺杆高速混合形成高温混合料;S3、浇注:将S2中的混合料浇注到有玻璃纤维网的模具中;S4、成型:热固化2~5小时,室温后冷却脱模。该相变储能模块的生产工艺简便,热量传导性能好,形状稳定,对封装容器要求低,且原材料环保,应用领域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07163547A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710346748.0
申请日:2017-05-17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C08L75/04 , C08L75/06 , C08L75/08 , C08K9/06 , C08K3/04 , C08G18/76 , C08G18/66 , C08G18/48 , C08G18/42 , C08G18/32 , C09K5/02 , H05K7/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K9/06 , C08G18/664 , C08G18/6674 , C08G18/7671 , C08K3/04 , C09K5/02 , H05K7/2039 , C08L75/04 , C08L75/06 , C08L7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固‑固相变热界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相变热界面材料包括至少一种聚氨酯嵌段共聚物作为基体材料,以及分散在基体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导热填充剂;所述聚氨酯嵌段共聚物包括软段分子链和硬段分子链,当温度超过相变温度后,软段分子链从结晶态变为无定形态,该热界面材料发生从一种固态相到另一种固态相的转变。本发明的相变热界面材料在相变过程中无液体和气体产生,具有柔韧性好、浸润效果强、热传递效率高、存储热量大、相变温度适中、成型方便、体积变化小、性能稳定以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用于发热器件中能提高器件的热传递效率,保障发热器件的正常工作,延长器件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7141430A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710498814.6
申请日:2017-06-27
Applicant: 天津工业大学
IPC: C08F292/00 , C08F120/18 , C08F220/18 , C08F220/28 , C08F2/44 , C08K3/04 , C09K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F292/00 , C08F2/44 , C08F120/18 , C08F220/18 , C08F220/28 , C08F2220/1891 , C08F2220/286 , C08K3/04 , C09K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基协同增效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氧化石墨烯在分散剂中分散均匀,得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2)将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和已去除阻聚剂的反应单体加入反应容器,搅拌、通入惰性气体排出反应容器内的氧气,滴加引发剂,至引发剂滴加完毕,升温反应,得到反应混合液;3)将反应混合液减压蒸馏,得到固体样品,真空干燥至恒重,即得石墨烯基协同增效相变材料。该方法采用原位自由基聚合技术,使相变单体共价接枝在氧化石墨烯片层表面,同时相变单体自由基聚合,得到石墨烯基协同增效相变材料,其热焓值和热焓效率明显高于传统形状稳定相变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6084179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402656.5
申请日:2016-06-08
Applicant: 东莞市吉鑫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8G18/75 , C08G18/73 , C08G18/66 , C08G18/48 , C08G18/42 , C08G18/32 , C08G18/12 , C08K9/06 , C08K3/36 , C09K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G18/755 , C08G18/12 , C08G18/4018 , C08G18/4238 , C08G18/4833 , C08G18/6607 , C08G18/722 , C08G18/73 , C08K3/36 , C08K9/06 , C08K2201/003 , C08K2201/011 , C09K5/02 , C08G18/32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度热塑性聚氨酯固‑固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固‑固相变储能材料按重量份数由如下原料制备得到: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二元醇30‑42份;聚乙二醇43‑52份;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2‑23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5‑12份;扩链剂3‑8份;催化剂0.05‑0.2份;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0.01‑0.1份;其中,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二元醇的数均分子量为7000‑8500,所述聚乙二醇的数均分子量为6000‑8000。本发明提供的相变储能材料的各组分间协同作用,赋予材料较高的力学性能,材料的拉伸强度大于36MPa,断裂伸长率大于921%,制备方法简单,应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05733512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10068637.3
申请日:2016-02-01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C09K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中低温领域用定型相变蓄热材料。所制备的定型相变材料,其特征在于它由稀土氧化物改性的固?固相变材料和导热增强相复合而成,各原料所占质量百分数为:稀土氧化物改性的固?固相变材料80~85%,导热增强相15~20%;将稀土氧化物改性的固?固相变材料在可封闭容器中加热至熔融态,放入导热增强相,在小于10?2Pa真空吸附,使液体充分浸入到导热增强相中,冷却至室温,取出容器中的样品,得到所述定型相变材料;其中,稀土氧化物改性的固?固相变材料由固?固相变材料和稀土氧化物制备而成,各原料所占质量百分数为:固?固相变材料90~95%,稀土氧化物5~10%。所制备的定型相变材料的热稳定性好,导热性高,且制备方法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4494247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10069137.2
申请日:2014-02-25
Applicant: 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煤炭检测技术中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32B27/06 , B32B27/40 , B32B37/12 , B32B2307/102 , B32B2307/304 , B32B2605/08 , B60R13/08 , C08G18/10 , C08G18/48 , C09K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用轻质恒温相变储能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储能层为以聚氨酯固-固相变储能材料作为芯材,将其置于汽车内饰层与汽车外壳铁皮之间,通过芯材的储热放热过程,调节车内温度,进而达到节能、舒适的目的。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具有重量轻、强度大、刚度大、隔热、隔音等的优点。2、具有相变储能的优点(相变焓为40-150J/g,相变温度可根据实际需要在18-80℃范围内调整)。3、与固-液相变体系不同,该恒温层相变过程为固-固相变,不会出现漏液的现象,使用过程更加安全、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8954906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773791.X
申请日:2018-07-15
Applicant: 北京电管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27/005 , C09K5/02 , F28D2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太阳能进行制冷制热的机组装置系统,该机组装置系统由机组外壳、换热器铜管、太阳能吸热板、散热翅片、四通阀、节流阀、外部连接头、压缩机、压缩机减震垫、风机和相变蓄能材料的组合装置组成;散热翅片与换热铜管使用超声波技术焊接在太阳能吸热板上;压缩机通过压缩机减震垫固定在机组外壳的内部底壳上;外部连接头与相变蓄能材料的组合装置相连;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制备的利用太阳能进行制冷制热的机组装置系统能够有效储存热能和冷量并释放,储存热能和冷量的效率高,使用方便。
-
-
公开(公告)号:CN107828382A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申请号:CN201711205489.6
申请日:2017-11-27
Applicant: 天津锐锟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唐华
IPC: C09K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相变储热材料,具体公开了一种复合固-固相变储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相变储热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备得到:Ba(OH)2·8H2O 90~95份、膨胀石墨5~8份、KH2PO4 1~2份。该材料各组分配比科学合理,其无机相变温度在78~80℃之间,相变潜热在230~270kJ/kg之间,能够有效克服单一相变材料存在的低导热、泄露、相分离和过冷等缺点;材料热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能良好。该相变储热材料与纯物质相比,可缩短储热时间42.6~45.5%,缩短放热时间52.4~55.1%,且相变过程中无液态产生。
-
公开(公告)号:CN107076524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580052332.7
申请日:2015-09-22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20/02 , C09K5/02 , C09K5/14 , F28D20/0056 , F28D21/0003 , F28F5/02
Abstract: 蓄热单元或者蓄热系统为蓄热单元(5),具有:蓄热部(1),具有包含强关联电子体系材料的第1材料;以及热传导部(3),具有热传导率大于第1材料的第2材料,并与蓄热部接触。蓄热单元也可以具有蓄热部和热传导部交替层叠而成的层叠构造。作为强关联电子体系材料,例如可以使用进行金属-绝缘体相变的物质、过渡金属氧化物等。第2材料也可以是金属或者陶瓷。由此,能够高效地储存热输送介质的热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