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物、聚合性化合物的制造方法以及肼化合物

    公开(公告)号:CN108774293A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810573903.7

    申请日:2014-10-30

    Abstract: 本发明为化合物、聚合性化合物的制造方法以及肼化合物。式(IIa)所示的化合物,式中,Y1~Y8表示化学性单键、-O-、-S-、-O-C(=O)-、-C(=O)-O-、-O-C(=O)-O-、-NR1-C(=O)-、-C(=O)-NR1-、-O-C(=O)-NR1-、-NR1-C(=O)-O-、-NR1-C(=O)-NR1-、-O-NR1-或-NR1-O-,G1和G2表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二价链状脂肪族基团,Z1和Z2表示可由卤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10的烯基,Ax表示式(II)所示的基团,D表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亚烷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3~20的环烷二基,A1表示可具有取代基的三价芳香族基团,A2和A3表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3~30的二价脂环式烃基,A4和A5表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4~30的二价芳香族基团,Q1表示氢原子或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m、n表示0或1。能够使用该化合物制造聚合性化合物。

    聚合性化合物、聚合性组合物、高分子、及光学各向异性体

    公开(公告)号:CN105745233B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申请号:CN201480058652.9

    申请日:2014-10-30

    Abstract: 本发明是式(I)所示的聚合性化合物、含有该聚合性化合物及聚合引发剂的聚合性组合物、对所述聚合性化合物或聚合性组合物进行聚合所得到的高分子、以及以该高分子为构成材料的光学各向异性体。式(I)中,Y1~Y9表示‑O‑、‑S‑、‑O‑C(=O)‑、‑C(=O)‑O‑等,G1、G2表示碳原子数为1~20的二价链状脂肪族基团等,Z1~Z3表示碳原子数为2~10的烯基等,Ax表示下述式(II)所示的基团(X表示氧原子、硫原子等),D表示碳原子数为1~20的亚烷基等,A1表示三价芳香族基团等,A2、A3表示碳原子数为3~30的二价脂环式烃基等,A4、A5表示碳原子数为4~30的二价芳香族基团等,Q1表示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等,m、n表示0或1。

    诊断和治疗用共轭芳香族化合物

    公开(公告)号:CN101262859A

    公开(公告)日:2008-09-10

    申请号:CN200680020751.3

    申请日:2006-05-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251/80 C07C251/82

    Abstract: 本文揭示化合物、组合物和使用所述化合物和组合物治疗包括癌前和癌症病况的过度增生性病况的方法。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化合物包括可以在所述方法中用作能够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从而监测或刺激免疫功能的偶联剂的共振调节化合物。所述共振调节剂具有固有的电磁特性,而将免疫细胞吸引到已施用所述共振调节剂的目标区域。所述目标区域的电磁特性(诸如电压振幅)在存在所述共振调节剂的情况下将变化,并且充当免疫功能的指示剂。还可以将外部刺激物(诸如,所施加的电磁场)施加到所述共振调节剂以增强其免疫刺激和引诱剂特性。本文还揭示共振调节剂的特定实例,并且这些物质一般具有共振分子内偶极矩,能够与生物环境静电相互作用。在某些实例中,所述化合物聚集在治疗作用的部位处以增强其治疗活性。在其它实例中,所述化合物将刺激血小板的产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