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公告)号:CN105702949A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410713437.X
申请日:2014-11-28
IPC: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Abstract: 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循环容量降低的正极活性物质、使用该物质做成的电极以及锂离子二次电池。解決手段:含有通式LiMO2(式中的M为选自Co、Ni以及Mn中的至少一种以上的金属元素)的物质和Li2MnO3所表示的锂锰氧化物的固溶体构成的正极活性物质,具有包覆上述正极活性物质的至少一部分的包覆层,并且上述包覆层含有选自岩盐型LiFeO2、LiFe5O8、Li5FeO4中至少一种。
-
公开(公告)号:CN104218235A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310211352.7
申请日:2013-05-31
IPC: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131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25 , C01G45/1228 , C01G45/1257 , C01G53/006 , C01G53/50 , C01P2002/50 , C01P2002/52 , H01M4/505 , H01M4/131 , H01M4/131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掺杂富锂固溶体正极复合材料,化学式为:xLi2MnO3·(1-x)LiMO2·yMaMb,其中0
-
公开(公告)号:CN1803608A
公开(公告)日:2006-07-19
申请号:CN200610005329.2
申请日:2006-01-1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可充锂电池用硅酸锰铁锂/碳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可充锂电池正极材料,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充锂电池用的硅酸锰铁锂/碳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提供一种在较大电流条件下能提供高比容量和高比功率的可充锂电池用硅酸锰铁锂/碳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复合正极材料表示为Li2MSiO4(M=Mn1-xFex,0≤x≤1)/C。硅酸盐97%~84%,碳3%~16%。制备时将锂盐、锰盐、亚铁盐和正硅酸酯在水—乙醇体系中混合,加热后烘干得混合前驱体,再与糖一起球磨混合后在氮气下高温热处理。可用于可充锂电池的正极。以廉价的糖为碳原料,实现原位碳化复合,工艺简单,操作容易,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
公开(公告)号:CN109301329B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1811167148.9
申请日:2018-10-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10/056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二肟类衍生物在制备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的应用,本发明以二肟类衍生物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添加剂之一,能够与循环过程中溶解到电解液的正极材料过渡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沉淀,减缓金属离子在负极表面的沉积和负极SEI的生长,明显改善锂离子电池,特别是以含镍材料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856066B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1910003319.2
申请日:2019-01-0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G01N21/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镍材料克容量的评价方法及其用途,涉及电池材料领域,该含镍材料克容量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至少包含两个肟基的化合物作为溶质配制成的反应溶液,至少两个所述肟基位于化合物结构中的相邻位置;S2)将所述反应溶液分别与不同的含镍材料充分混合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测定吸光度,对所得吸光度进行比较,即可对不同含镍材料克容量的相对大小进行评价。利用该评价方法能够缓解现有技术中用半电池法测量含镍材料克容量过程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达到快速评价含镍材料克容量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9301329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167148.9
申请日:2018-10-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10/056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二肟类衍生物在制备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的应用,本发明以二肟类衍生物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添加剂之一,能够与循环过程中溶解到电解液的正极材料过渡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沉淀,减缓金属离子在负极表面的沉积和负极SEI的生长,明显改善锂离子电池,特别是以含镍材料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0438155C
公开(公告)日:2008-11-26
申请号:CN200610005329.2
申请日:2006-01-1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可充锂电池用硅酸锰铁锂/碳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可充锂电池正极材料,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充锂电池用的硅酸锰铁锂/碳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提供一种在较大电流条件下能提供高比容量和高比功率的可充锂电池用硅酸锰铁锂/碳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复合正极材料表示为Li2MSiO4(M=Mn1-xFex,0≤x≤1)/C。硅酸盐97%~84%,碳3%~16%。制备时将锂盐、锰盐、亚铁盐和正硅酸酯在水—乙醇体系中混合,加热后烘干得混合前驱体,再与糖一起球磨混合后在氮气下高温热处理。可用于可充锂电池的正极。以廉价的糖为碳原料,实现原位碳化复合,工艺简单,操作容易,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
公开(公告)号:CN119230735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310891343.0
申请日:2023-07-19
IPC: H01M4/131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04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包括三元正极材料的多晶颗粒,包含多个一次颗粒;以及改性材料,位于所述多晶颗粒的表面和/或所述一次颗粒间的晶界界面上,所述改性材料包含正5价或正6价的过渡金属的氧化物。通过采用本发明的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避免了材料循环过程中二次颗粒的开裂问题,从而有效提高了三元正极材料的机械强度和结构稳定性,同时显著提升了三元正极材料的高温循环稳定性并且有效降低了由其制备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在循环过程中的阻抗增长。
-
公开(公告)号:CN102683701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165591.9
申请日:2012-05-2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可充锂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铜银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可充锂电池正极材料。可充锂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铜银包括磷酸铜银正极材料,表示为y(Ag3-2xCuxPO4)(1-y)C(0﹤x≤1.5,0.85≤y≤1),Ag3-2xCuxPO4的含量为100%~85%,碳的含量为0~15%。磷酸铜银正极材料表示为y(Ag3-2xCuxPO4)(1-y)C。制备时,可溶性铜盐和银盐与磷酸或磷酸盐混合沉淀后抽滤烘干高温处理得Ag3-2xCuxPO4材料,再将Ag3-2xCuxPO4材料与碳材料球磨得磷酸铜银y(Ag3-2xCuxPO4)(1-y)C材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