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165414A
公开(公告)日:2008-04-23
申请号:CN200710138366.5
申请日:2007-08-01
Applicant: LG电子株式会社
IPC: F24F3/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9/00 , F01C21/02 , F04C18/3564 , F04C23/001 , F04C23/008 , F04C28/065 , F04C28/08 , F04C29/04 , F04C2240/403 , F24F1/08 , F24F3/06 , F24F5/0003 , F24F11/41 , F25B1/04 , F25B13/00 , F25B31/004 , F25B2313/004 , F25B2313/02731 , F25B2313/02741 , F25B2313/02742 , F25B2400/01 , F25B2400/0403 , F25B2400/0751 , F25B2400/13 , F25B2500/31 , F25B2600/021 , F25B2700/1351 , F25B2700/21172 , F25B2700/21173 , F28F9/0075 , Y02B30/7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冷式空调系统,其包括:具有使空气和制冷剂彼此进行热交换的第一热交换器的室内单元;具有使水和制冷剂彼此进行热交换的第二热交换器的室外单元,该室外单元被形成于室内单元的一侧;用于冷却被引到第二热交换器的水的冷却塔;用于将在室内单元中被调节的空气引到室内空间以便进行空气调节的排放管;用于将室内空间的空气导向室内单元的进气管。所述第二热交换器是板式热交换器,其具有被分成多个部分的空间,制冷剂和所述冷却水分开地沿这些部分流动。利用本发明可控制排放到室内空间的空气量和从室外导入的空气量。
-
公开(公告)号:CN101135476A
公开(公告)日:2008-03-05
申请号:CN200710102564.6
申请日:2007-05-14
Applicant: LG电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5/001 , F25B39/04 , F25B41/04 , F25B47/02 , F25B47/022 , F25B2339/047 , F25B2400/04 , F25B2700/21161 , F25B2700/21171
Abstract: 给出了水冷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水冷空调器包括室内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第一换热器、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经由压缩机压缩的制冷剂与水进行热交换的板状第二换热器和设置在第二换热器一侧的用于防止第二换热器中的水冻结的防冻裂单元。
-
公开(公告)号:CN101672551A
公开(公告)日:2010-03-17
申请号:CN200910140410.5
申请日:2009-05-08
Applicant: LG电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4 , Y02P80/15
Abstract: 本发明的热电联产系统包括使回收发电机驱动源热量后的热介质通过的一个以上的热介质流路和使制冷剂流动的一个以上的制冷剂流路,还包括在制冷时使空气与上述制冷剂流路进行热交换后再与上述热介质流路进行热交换,而在制暖时使空气与上述热介质流路进行热交换后再与上述制冷剂流路进行热交换的换热器。因此,在制暖时室外空气与热介质流路进行热交换后再与制冷剂流路进行热交换,由此能够强化制暖运行时的制暖能力,并具有防止霜冻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441995A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1110264870.6
申请日:2011-07-29
Applicant: LG电子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造冰箱气阀组件的方法。在该方法中,模制构成气阀组件的外观并且具有开口表面的壳体。将壳体插入到夹具中,对壳体填充绝热材料以吹制并模制绝热材料,并且将封闭板连接到壳体以覆盖壳体的开口表面。当气阀组件关闭排出管时,封闭板接触排出管。由此改善了气阀组件的尺寸稳定性、缺陷率以及密封和绝热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135476B
公开(公告)日:2011-07-06
申请号:CN200710102564.6
申请日:2007-05-14
Applicant: LG电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5/001 , F25B39/04 , F25B41/04 , F25B47/02 , F25B47/022 , F25B2339/047 , F25B2400/04 , F25B2700/21161 , F25B2700/21171
Abstract: 给出了水冷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水冷空调器包括室内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第一换热器、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经由压缩机压缩的制冷剂与水进行热交换的板状第二换热器和设置在第二换热器一侧的用于防止第二换热器中的水冻结的防冻裂单元。
-
公开(公告)号:CN101135474B
公开(公告)日:2010-07-14
申请号:CN200710102548.7
申请日:2007-05-14
Applicant: LG电子株式会社
IPC: F24F3/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3/06 , F25B13/00 , F25B41/04 , F25B2313/004 , F25B2313/02741 , F25B2339/043 , F25B2339/04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冷型空调装置。水冷型空调装置包括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以及方向控制单元。第一热交换器在空气和制冷剂之间执行热交换。第二热交换器在制冷剂和冷却水之间执行热交换。制冷剂管连接在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之间,以引导制冷剂流动。方向控制单元置于第二热交换器的一侧,并控制流入第二热交换器内部的制冷剂和冷却水,从而使它们沿着相反方向流动。
-
公开(公告)号:CN101165436B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710103934.8
申请日:2007-05-15
Applicant: LG电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41/003 , F25B13/00 , F25B2339/047 , F25B2400/075 , F25B2400/13 , F25B2600/021 , Y02B30/74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两个或更多热交换器、制冷剂管道、压缩机、收集器和过冷器。热交换器在空气或水之间进行热交换。制冷剂管道引导在两个或更多热交换器中循环的制冷剂。压缩机将流动在制冷剂管道内的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收集器安装在压缩机的一侧,将流入的制冷剂分离成液态制冷剂和气态制冷剂。过冷器装在热交换器的一侧,进一步冷却流过热交换器的制冷剂。
-
公开(公告)号:CN101165436A
公开(公告)日:2008-04-23
申请号:CN200710103934.8
申请日:2007-05-15
Applicant: LG电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41/003 , F25B13/00 , F25B2339/047 , F25B2400/075 , F25B2400/13 , F25B2600/021 , Y02B30/74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两个或更多热交换器、制冷剂管道、压缩机、收集器和过冷器。热交换器在空气或水之间进行热交换。制冷剂管道引导在两个或更多热交换器中循环的制冷剂。压缩机将流动在制冷剂管道内的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收集器安装在压缩机的一侧,将流入的制冷剂分离成液态制冷剂和气态制冷剂。过冷器装在热交换器的一侧,进一步冷却流过热交换器的制冷剂。
-
公开(公告)号:CN101672229A
公开(公告)日:2010-03-17
申请号:CN200910169137.9
申请日:2009-09-09
Applicant: LG电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4 , Y02E20/14 , Y02P80/15 , Y02T10/166
Abstract: 本发明的热电联产系统包括:产生电力的发电机;驱动上述发电机的发动机;吸热部,其中热媒流动的同时吸收上述发动机和从发动机排出的排气中热量;第一热交换器,其具备使通过上述吸热部的热媒流动的第一热媒流路和使冷媒流动的第一冷媒流路;压缩上述冷媒的压缩机。上述发电机、发动机、吸热部、第一热交换器及压缩机以一体方式设置在机壳内。另外该热电联产系统还包括第二热交换器,该第二热交换器设置在上述机壳外部且具备使从上述机壳内部被冷凝、蒸发的冷媒通过的第二冷媒流路。由此根据本发明,通过利用一个热交换器来使热媒和制冷循环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而具有减少设置面积以及缩减部件费用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660801A
公开(公告)日:2010-03-03
申请号:CN200910140411.X
申请日:2009-05-08
Applicant: LG电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20/14 , Y02P80/15 , Y02T10/166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热电联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中,根据在储水罐内部的温度和供热水部中循环的水的流量来判断供热水流量的有无,并选择供热水或散热中的任意一种。此时,将根据无流量信号来判断无供热水流量的时间设定为短于根据有流量信号来判断有供热水流量的时间。因此,在更短的时间内判断为无供热水流量,从而达到更加迅速地实现从供热水到散热的转换。另外,在更加迅速地实现从供热水到散热的转换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在系统内部中循环的热流体的温度过度上升。因此,能够将上述储水罐温度即供热水目标温度设定为更高的温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