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27970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211683948.2
申请日:2022-12-27
Applicant: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飞虎 , 董现春 , 潘辉 , 王松涛 , 蔡宁 , 章军 , 牟淑坤 , 刘新垚 , 杨建炜 , 李学涛 , 郭佳 , 孟杨 , 赵英建 , 王凤会 , 郭占山 , 陈炜煊 , 魏绍东 , 陈延清 , 刘宏 , 齐建 , 张永强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50 , C22C38/48 , C22C38/46 , C21D8/02 , C21D6/00 , C21D1/18 , B23P1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级高强钢,属于钢铁冶炼、轧钢、焊接技术领域,所述钢的化学成分以质量分数计为:C:0.16~0.30%;Si:0.01~0.20%;Mn:0.01~0.40%;S:0.001~0.005%;P:0.001~0.006%;Ni:8~15%;Cr:1.5~3.0%;Al:0.3~1.2%;Ti:0.02~0.06%;Nb:0.03~0.06%;V:0.03~0.06%;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在保证具有超高强度的同时,还具有可焊接、可热切割、可折弯成形的优点,适合大型覆盖件,结构件的制作。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超级高强钢的制造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3447512B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110283600.3
申请日:2021-03-16
Applicant: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N23/225 , G01N23/225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亚共析钢带状组织的定量评定方法,属于金属材料检测技术领域,包括:将亚共析钢制备成待测样品,对分析区域进行碳元素面分析,获得碳元素的计数强度面分布图;选取数个碳元素的含量已知的标准样品,后建立碳元素的含量‑计数强度校准曲线;根据所述碳元素的含量‑计数强度校准曲线,将所述碳元素的计数强度面分布图转换为碳元素含量面分布图,后选取出全部珠光体带;计算全部所述珠光体带内的平均碳含量值Cin,并计算所述珠光体带以外区域的平均碳含量值Cout;采用b=Cin/Cout表征所述分析区域的带状组织的严重程度。该方法操作简单,能够快速对亚共析钢带状组织进行评定,且评定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5558813B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211110793.3
申请日:2022-09-13
Applicant: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到合金样品的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束分析用Fe‑Ni合金质量控制样品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预设重量比的铁和镍在无氧环境下进行高频感应加热,以使铁和镍形成熔融液,后进行浇注,再进行冷却,得到原料块;对原料块进行样品的切取,得到Fe‑Ni合金质量控制样品;其中,高频感应加热包括熔融加热段、降温段和熔融段,熔融加热段的加热功率>熔融段的加热功率;降温段的前后温差为40℃~50℃;利用高频感应加热的方式,控制熔融加热段的功率比熔融段的加热功率高,同时在高频感应加热的熔融加热段和熔融段之间设置降温段,可以控制降温段的温差在40℃~50℃,从而通过熔融段能得到成分均匀的Fe‑Ni合金质量控制样品。
-
公开(公告)号:CN116200664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161789.8
申请日:2023-02-24
Applicant: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热轧带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轧高扩孔钢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钢的化学成分包括:C:0.05质量%‑0.08质量%,Si:0.10质量%‑0.20质量%,Mn:1.0质量%‑1.80质量%,Ti:0.05质量%‑0.15质量%,P:0.010质量%‑0.020质量%,S≤0.004质量%,Al:≤0.04质量%,N≤0.005质量%,Cr:0.2质量%‑0.4质量%,Mo:0.05质量%‑0.25质量%,Fe;钢的金相组织包括:铁素体和含Ti的析出物。本申请在上述设计成分的基础上,通过控轧控冷,获得的热轧高扩孔钢的抗拉强度为780MPa‑850MPa,断后延伸率A80≥12%,与同强度级别高扩孔钢相比,相对腐蚀速率为0.80‑0.88,抗腐蚀性能明显提高,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876821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1672856.4
申请日:2022-12-26
Applicant: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N23/225 , G06T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次带状组织的定量评定方法和装置,评定方法通过对轧材样品上待评定的目标区域进行电子探针扫描,获得表征目标元素含量的扫描矩阵,将扫描矩阵处理为目标区域的二值图像,经二值图像表征一次带状组织的形态分布,沿轧制轧材样品的平行方向和垂直方向对二值图像划分网格测量线,并基于预设截点法获得平行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特征统计数据,基于特征统计数据,评定目标区域的一次带状组织的严重程度,因整体的评定方法无须复杂的浸蚀处理,一次带状组织严重程度的评定不会引入金相侵蚀工艺中产生的误差,进而提高了一次带状组织定量评定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444039B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1811110795.6
申请日:2018-09-21
Applicant: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N19/00
Abstract: 一种预测微合金钢热轧时发生动态再结晶临界压下量的方法,属于微合金钢的热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步骤为:加工圆柱形试样,在变形温度850~1250℃区间选取任意5~8个温度进行高温压缩实验,在流变应力曲线上读取不同温度下的峰值应变数据εp,并计算出不同温度下发生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的范围;以εp为横坐标,εc为纵坐标画图,并进行线性拟合,得到的εc代入高温压缩过程中真应变和工程应变的关系式:εc=‑ln(1‑ec),就可得到该温度下发生动态再结晶的临界压下量ec。优点在于,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预测其他变形温度下发生动态再结晶的临界压下量,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节省经费。
-
公开(公告)号:CN108709516B
公开(公告)日:2020-05-26
申请号:CN201810449880.9
申请日:2018-05-11
Applicant: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B15/02
Abstract: 一种测量钢表面氧化铁皮厚度的方法,属于钢的微观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步骤为:选取3个不同氧化铁皮厚度的试样;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分别测量每个试样的临界入射角i和氧化铁皮厚度d,得到3组临界入射角i和氧化铁皮厚度d的数据;将3组数据画图并线性拟合,得到拟合方程;其他试样在X射线衍射仪上进行试验,测得临界入射角i,代入拟合方程计算出氧化铁皮的厚度d。优点在于,可以快捷地获知不同试样或者一大块试样不同位置处氧化铁皮厚度的差异、厚度分布是否均匀等信息,测试效率非常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024741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276719.7
申请日:2019-12-12
Applicant: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N23/2251 , G01N23/2202 , G01B15/00
Abstract: 一种硫系易切削钢连铸坯枝晶间距的测定方法,属于金属材料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步骤及参数为:首先将试样清洗研磨、抛光后放入电镜分析;之后进行非金属夹杂物的自动统计分析:调整探针电流使得电子束下易切削钢试样的死时间达到20~30%等设置;经过闭运算图像处理后得到所有视场拼接的夹杂物分布图,依据其元素及含量信息进行筛选,将S含量≥0.1%且Mn含量≥0.1%的判定为硫化锰夹杂;得到硫化锰夹杂分布图;最后测量数量≥10个位置取平均值,获得二次枝晶间距的最终测量值。优点在于,本测定方法简便,测得的枝晶间距值准确,分析扫描区域可连续拼接,测量面积达100mm2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7773298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64954.2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材料焊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点焊模拟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清洁并叠放第一金属板条和第二金属板条,确定板条重叠区域;在所述板条重叠区域上焊接热电偶,所述热电偶用于检测点焊焊点的温度变化;将所述第一金属板条和所述第二金属板条设置于动态热模拟加热电路中,所述动态热模拟加热电路按照预设程序进行升温‑降温过程,以模拟实际点焊过程;获取所述点焊焊点的温度变化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一定程度能够模拟试样的点焊过程,获取后续冷却过程的温度变化数据,研究不同冷速对焊接性能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6258699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10164184.4
申请日:2023-02-24
Applicant: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统计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铁夹杂物分布特征的定量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夹杂物‑背底的二值图像;分别计算所述二值图像内夹杂物的平均面密度和平均等效间距;对所述二值图像进行分割成若干分区,并分别计算每个所述分区内夹杂物的面密度和等效间距;基于每个所述分区内夹杂物的面密度绘制分区夹杂物的密度分布曲线,并计算所述曲线的半高宽与所述二值图像内夹杂物的平均面密度的比值;基于每个所述分区内夹杂物的等效间距绘制分区夹杂物的等效间距分布曲线,并计算所述曲线的半高宽与所述二值图像内夹杂物的平均等效间距的比值。本申请内容解决了难以对夹杂物分布进行定量分析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