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668601B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1710001515.7
申请日:2017-01-03
Applicant: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IPC: A61K36/899 , A61P9/10 , A61P7/04 , A61P2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脑血管病痰热证的中药组合物,含有以下成分:黄连、大黄、淡竹叶、胆南星、连翘。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经临床研究证实,脑血管狭窄病人全脑血管造影术及血管内支架术均可造成一定程度的炎性反应并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和中医火热证证候明显;该中药组方对脑血管狭窄病人全脑血管造影术及血管内支架术后引起的炎性反应及血液黏稠度增加有相应的抑制作用,且无副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011684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449728.7
申请日:2022-04-24
Applicant: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IPC: C12Q1/6883 , C12N15/113 , G16H5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cRNAs在评估静脉r‑tPA溶栓治疗预后及sICH风险中应用。本发明提供了用于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ncRNAs水平的物质在制备用于预测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产品中的应用;所述ncRNAs选自如下中的全部或部分:miR‑23a、miR‑128、let‑7a‑2、miR‑99a、miR‑193a、miR‑494、miR‑424、lncRNAH19。与纳入单一因素相比,本发明可以显著增强传统模型iSCORE和SEDNA预判溶栓治疗预后及症状性颅内出血风险的预测效能,本发明对于提高r‑tPA溶栓治疗预后的早期预测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935695A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110838275.2
申请日:2021-07-23
Applicant: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脑缺血模型电学特性的检测方法,采用双频交流信号作为检测信号检测获自脑缺血模型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电学特性的动态变化。本发明首次将单细胞电学的方法应用于疾病模型体内中性粒细胞特性的检测。不同于以往的免疫细胞电学检测方法,本方法的特点在于免标记、高通量、可以实时计算得到细胞的电生理特性结果,具有高效率的优势。该系统将来可用于临床缺血性卒中后的中性粒细胞的电学特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推动缺血性卒中中性粒细胞分子机制的研究,以及临床上可以应用于缺血性卒中的预后和治疗药物的选择。
-
公开(公告)号:CN114791498A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2210094771.6
申请日:2022-01-26
Applicant: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IPC: G01N33/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急性缺血性中风静脉溶栓患者的早期诊断、病情进展的判断以及预后评估的标志物为外周血中的Syndecan‑1。本发明提供了用于检测外周血中的Syndecan‑1的物质在制备用于急性缺血性中风静脉溶栓患者预后早期诊断的产品中的应用;或在制备判断急性缺血性中风静脉溶栓患者病情进展的产品中的应用;或在制备评估急性缺血性中风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产品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血浆Syndecan‑1水平代表了一种新的、独立的预后标志物,可以改善急性缺血性中风溶栓患者目前的风险分层。通过血液检查方法检查容易被受检者接受,更可成为急性缺血性中风静脉溶栓患者的早诊、病情进展的判断以及预后评估的有效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5267172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905298.5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IPC: G01N33/535 , G01N33/558 , G16H10/40 , G16H50/20 , G16H5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检测NSPs水平的物质在制备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产品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要保护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检测中性粒细胞丝氨酸蛋白酶含量的系统在制备预测或辅助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产品中的应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次发现三种中性粒细胞丝氨酸蛋白酶中,血浆中较高的NE和PR3浓度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较差转归显著相关。通过检测NE和PR3的浓度可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个月时的不良结局;通过检测NE的浓度可预测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个月时的不良结局。在临床应用中,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可作为生物标志物在制备检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06668601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710001515.7
申请日:2017-01-03
Applicant: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IPC: A61K36/899 , A61P9/10 , A61P7/04 , A61P2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36/718 , A61K36/634 , A61K36/708 , A61K36/8884 , A61K36/899 , A61K2236/331 , A61K2236/39 , A61K2236/51 , A61K2236/53 , A61K230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脑血管病痰热证的中药组合物,含有以下成分:黄连、大黄、淡竹叶、胆南星、连翘。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经临床研究证实,脑血管狭窄病人全脑血管造影术及血管内支架术均可造成一定程度的炎性反应并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和中医火热证证候明显;该中药组方对脑血管狭窄病人全脑血管造影术及血管内支架术后引起的炎性反应及血液黏稠度增加有相应的抑制作用,且无副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721688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0810223983.X
申请日:2008-10-13
Applicant: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IPC: A61K38/38 , A61P9/10 , A61K31/191 , A61K31/341 , A61K33/00 , A61K3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来了一种基于神经介入微导管技术的脑保护灌注液,其包括白蛋白,浓度为50~70;乳酸钠,浓度为5~6;硫酸镁,浓度为1~2;碳酸氢钠,浓度为4~7;呋噻米,浓度为0.04~0.06;溶剂为水。本发明各种药物成分的神经保护机制不一样,能协同针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多个环节进行干预;与各种药物单独应用时相比较,药物的含量明显减少,能减少药物本身带来的副作用或并发症;脑保护液的各组成成分安全可靠;能实现对脑缺血区的低温快速诱导,同时避免全身低温所带来的并发症;成本较低廉、容易获得。
-
公开(公告)号:CN115575641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110684394.7
申请日:2021-06-21
Applicant: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IPC: G01N33/68 , G01N23/2251 , G01N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慢性脑缺血患者的早诊、病情进展的判断以及预后评估的标志物为外周血中的糖萼代谢产物。本发明提供了用于检测外周血中的糖萼代谢产物的物质在制备诊断和/或辅助诊断早期慢性脑缺血患者的产品中的应用;或在制备判断和/或辅助判断慢性脑缺血患者病情进展的产品中的应用;或在制备评估和/或辅助评估慢性脑缺血患者预后的产品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糖萼损伤是判断慢性脑缺血患者血脑屏障损害的重要依据。糖萼损害后分子脱落到外周血浆,我们通过血液检查方法检查容易被受检者接受,更可成为慢性脑缺血患者的早诊、病情进展的判断以及预后评估的有效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2656792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110104341.3
申请日:2021-01-26
Applicant: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IPC: A61K31/4468 , A61P9/10 , A61P2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洛美他派的药物新用途。为:洛美他派在制备如下1)‑4)产品中的应用:1)预防和/或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2)预防和/或治疗脑卒中的药物;3)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神经保护药物;4)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神经修复治疗药物;本发明通过实验表明洛美他派对脑卒中特别是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损伤具有优异的治疗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534491B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510629449.9
申请日:2015-09-28
Applicant: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北京仁桥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所 , 津创国锐(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IPC: A61B5/0205 , A61B5/0402 , A61B5/145 , G06Q50/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高低氧联合的预适应训练系统,该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单元,基于预存的训练方案,向高低氧发生装置发送控制指令,并与远程网络数据平台和生理参数监护单元建立数据通讯;高低氧发生装置,接收中央处理单元的控制指令,交替输出高浓度氧或低浓度氧;生理参数监护单元,用于实时采集用户当前状态下的生理参数;远程网络数据平台,基于预设的生理参数标准范围,对采集得到的用户当前状态下的生理参数进行比较和分析。本发明提供的高低氧联合预适应训练系统,为受训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训练手段,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药物或外科干预的防治手段,通过高低氧联合预适应训练,改善和调节肌体对缺血及低氧的耐受力,对心脏、脑、肾、肠等重要器官产生保护作用,促进肌体健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