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硅硅钢薄带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93496B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710064841.2

    申请日:2017-02-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硅硅钢薄带的制备方法,将粒度<150μm纯铁粉末与粒度<74μm的硅铁粉或硅铁合金粉混合成含Si 6wt%~6.5wt%的高硅铁粉,向高硅铁粉中加入润滑剂并在混料机中混合;利用二辊轧机轧制得到粉末生带;将粉末生带置于气氛炉中加热预烧结后,再利用二辊轧机进行轧制;轧后再用气氛炉进行烧结致密化;其后用二辊轧机冷轧出厚度0.2~0.3mm、宽度100~200mm的高硅硅钢薄带;利用气氛炉对高硅硅钢薄带分别进行退火处理和精整,制得6.5%Si的成品高硅硅钢薄带。本发明操作工艺简单,能够实现多尺寸、连续操作,生产致密度达95%以上的近终型高硅硅钢薄带。

    一种预防厚板坯快换水口期间漏钢预报系统重报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46191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111491129.3

    申请日:2021-12-08

    Abstract: 一种预防厚板坯快换水口期间漏钢预报系统重报警的方法,包括如下方法:控制快换罐次钢水硫磺含量、锰硫比、锰硅比及钢水碳含量,增加钢水过热度;快换水口前降低拉速,并调整渣线位置、中包礠尺位置、结晶器液位、水口氩气流量,塞棒氩气流量;备换水口自安装在更换装置上后要在8s内完成快换,快换时关闭塞棒时间控制在2s~3s,更换后3s内卸下的水口;快换水口后控制拉速并对结晶器内冷渣条进行清理,调整结晶器液位至800mm,而后升至标准拉速,快换后调整回水口氩气流量和塞棒氩气流量。采用本发明方法后,快换水口前后的粘结重报警次数减少至改良前的50%,浇注状态趋于平稳,生产稳定性提高。

    一种预防厚板坯快换水口期间漏钢预报系统重报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46191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491129.3

    申请日:2021-12-08

    Abstract: 一种预防厚板坯快换水口期间漏钢预报系统重报警的方法,包括如下方法:控制快换罐次钢水硫磺含量、锰硫比、锰硅比及钢水碳含量,增加钢水过热度;快换水口前降低拉速,并调整渣线位置、中包礠尺位置、结晶器液位、水口氩气流量,塞棒氩气流量;备换水口自安装在更换装置上后要在8s内完成快换,快换时关闭塞棒时间控制在2s~3s,更换后3s内卸下的水口;快换水口后控制拉速并对结晶器内冷渣条进行清理,调整结晶器液位至800mm,而后升至标准拉速,快换后调整回水口氩气流量和塞棒氩气流量。采用本发明方法后,快换水口前后的粘结重报警次数减少至改良前的50%,浇注状态趋于平稳,生产稳定性提高。

    一种矩形坯连铸超低碳钢的尾坯封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51930A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811329333.3

    申请日:2018-11-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矩形坯连铸超低碳钢的尾坯封顶方法,浇次尾罐钢包停浇后,在中包液位400mm~600mm时开始降速,3min内铸机拉速由标准拉速0.60m/min~1.50m/min降低至0.10m/min~0.30m/min的铸机允许最低拉速;中包停浇,立即将中包车开走、铸机拉速回零,向结晶器内尾坯钢水中加入铝线段脱氧,同时用氧气管搅动钢水;停拉矫时间控制在7min~10min,停拉矫期间连铸机二冷水、气全停;重新启动拉矫机,升速直至0.80m/min~2.00m/min。优点是:采用本发明方法后有效抑制超低碳钢尾坯甩钢或铸坯变形等问题,保证尾坯正常输出、满足工艺要求。

    一种高硅硅钢薄带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93496A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710064841.2

    申请日:2017-02-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F5/006 B22F2998/10 B22F3/18 B22F3/10 B22F2003/24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硅硅钢薄带的制备方法,将粒度<150μm纯铁粉末与粒度<74μm的硅铁粉或硅铁合金粉混合成含Si 6wt%~6.5wt%的高硅铁粉,向高硅铁粉中加入润滑剂并在混料机中混合;利用二辊轧机轧制得到粉末生带;将粉末生带置于气氛炉中加热预烧结后,再利用二辊轧机进行轧制;轧后再用气氛炉进行烧结致密化;其后用二辊轧机冷轧出厚度0.2~0.3mm、宽度100~200mm的高硅硅钢薄带;利用气氛炉对高硅硅钢薄带分别进行退火处理和精整,制得6.5%Si的成品高硅硅钢薄带。本发明操作工艺简单,能够实现多尺寸、连续操作,生产致密度达95%以上的近终型高硅硅钢薄带。

    一种粉末带材用轧辊及其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12072A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510368715.7

    申请日:2015-06-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粉末带材用轧辊及其轧制方法,在轧辊辊身中间部分设有轧槽,轧槽宽度与所要轧制的粉末带材宽度相等,深度为所要轧制的粉末带材厚度的1/2。料斗断面为下部带有圆弧的锥形,下部圆弧半径与轧辊的轧槽半径相等,料斗宽度与轧槽宽度相同。上下轧辊组装到位后,将料斗的下部伸入上下轧辊的孔槽内,并使料斗下部圆弧与轧辊轧槽表面贴合;向料斗加入金属粉料,启动轧辊即可轧得边部整齐且组织致密的粉末带材。本发明轧制出的带材边部整齐且致密,无需进行切边,从而可减少切边损失,降低加工成本,显著提高粉末带材的成材率。

    一种矩形坯连铸超低碳钢的尾坯封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51930B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1811329333.3

    申请日:2018-11-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矩形坯连铸超低碳钢的尾坯封顶方法,浇次尾罐钢包停浇后,在中包液位400mm~600mm时开始降速,3min内铸机拉速由标准拉速0.60m/min~1.50m/min降低至0.10m/min~0.30m/min的铸机允许最低拉速;中包停浇,立即将中包车开走、铸机拉速回零,向结晶器内尾坯钢水中加入铝线段脱氧,同时用氧气管搅动钢水;停拉矫时间控制在7min~10min,停拉矫期间连铸机二冷水、气全停;重新启动拉矫机,升速直至0.80m/min~2.00m/min。优点是:采用本发明方法后有效抑制超低碳钢尾坯甩钢或铸坯变形等问题,保证尾坯正常输出、满足工艺要求。

    一种提高粉末带材边部质量的轧辊

    公开(公告)号:CN205270341U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521048843.5

    申请日:2015-12-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高粉末带材边部质量的轧辊,由轧辊I和轧辊II组成,轧辊I和轧辊II的辊身上均设有凹槽,轧辊I的凹槽边部垂直于凹槽底面,轧辊II的凹槽边部与底部的夹角为95-105°,轧辊I上在凹槽的两边部固定环形弹性隔片,装配后,轧辊I和轧辊II辊身的两端贴合在一起,轧辊I的环形弹性隔片咬入轧辊II的凹槽内。本实用新型在轧辊轧制粉末带材过程中,形成四周封闭的空间,轧制出的带材的边部整齐且致密;轧辊结构简单,易于制作,使用方便。

    一种磨制钢样用夹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2171550U

    公开(公告)日:2012-03-21

    申请号:CN201120328584.7

    申请日:2011-09-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磨制钢样用夹持装置,在基座上表面一侧固定有轴承,轴承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手柄,手柄中间垂直连接一支持柱,支持柱上端设有夹持槽,夹持槽槽壁上开有一豁槽,底部设置有磁铁。将饼形钢样放入夹持槽内,依靠磁铁的磁力将饼形钢样恰好吸附在夹持槽内;旋转手柄旋转120°~160°使之与水平面平行,钢样宽面与砂纸表面接触,压下磨样15秒即可。再向上旋转手柄150°至待样位,用样夹夹住样尾取出钢样。从而避免人手与钢样的直接接触,消除磨手、烫手等伤害事故,钢样夹持牢固,可缩短磨样时间一倍以上,极大提高工作效率,磨样成功率达到100%。

    一种中包涂抹料影响塞棒开度的防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2094723U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20286881.7

    申请日:2024-02-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包涂抹料影响塞棒开度的防护装置,包括防护盖和固定栓,防护盖与固定栓固定连接,固定栓的直径小于中包上水口的内径,固定栓插入到中包上水口内,防护盖的顶圆的直径大于防护盖的底圆的直径,防护盖的底圆的直径大于中包上水口承接塞棒的接触面外径,防护盖、固定栓、中包上水口的中心线重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防护装置遮挡在中包上水口上端,防护盖的底圆的直径大于中包上水口承接塞棒的接触面外径D,预防在进行涂抹作业时,涂抹料粘结在水口承接塞棒关棒的接触面上;固定栓的直径小于中包上水口的内径,使得防护盖垂直插入中包上水口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