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维椭圆形混凝土骨料的随机生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94967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516347.5

    申请日:2024-04-28

    Abstract: 一种二维椭圆形混凝土骨料的随机生成方法,属于混凝土细观数值模拟前处理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对未生成骨料的区域进行网格划分,并对所有网格区域进行赋值和计算;S2、将网格区域内的最大内切圆半径记为dmax,网格区域内所生成的骨料的长半轴长度不大于dmax;S3、随机选择椭圆的圆心和长短半轴,且长半轴的长度小于等于dmax,生成对应的椭圆形骨料;S4、在未被椭圆形骨料占据的区域重复上述过程,继续生成新的骨料,直到无法生成新的椭圆形骨料。本发明提供的二维椭圆形混凝土骨料的随机生成方法,能够随着生成骨料数量的增多,缩短产生新骨料的时间,实现了高效的骨料随机生成。

    一种软岩切割制样一体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444786B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810295594.1

    申请日:2018-03-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岩土工程与地质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软岩的的切割和制样一体化装置,尤其涉及岩土工程现场勘察及取样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其主体结构包括上螺栓、螺栓推进杆、试样冒、滑动槽、固定卡臂、岩样、挡板、下螺栓、转动柄、防尘板、锯片、移动底座、履带、带动滑轮、平台、切割臂、螺旋推进把手、制样底座和侧向固定螺栓;其能够自由灵活的切割不同尺寸的岩样,尺寸精确,切面光滑,可为岩石的各种力学性质试验提供高质量的岩样。

    一种软岩切割制样一体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444786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295594.1

    申请日:2018-03-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岩土工程与地质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软岩的切割和制样一体化装置,尤其涉及岩土工程现场勘察及取样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其主体结构包括上螺栓、螺栓推进杆、试样冒、滑动槽、固定卡臂、岩样、挡板、下螺栓、转动柄、防尘板、锯片、移动底座、履带、带动滑轮、平台、切割臂、螺旋推进把手、制样底座和侧向固定螺栓;其能够自由灵活的切割不同尺寸的岩样,尺寸精确,切面光滑,可为岩石的各种力学性质试验提供高质量的岩样。

    一种掌子面图像采集系统、方法及测算掌子面缺陷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91795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21204.6

    申请日:2023-08-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测量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掌子面图像采集系统,包括承载体,承载体上设有投射光源、标志物和拍摄机构,投射光源设在标志物的正后方,投射光源的光发射端朝向标志物,投射光源的光发射端与拍摄机构的光摄取端朝向同一方向;本发明通过控制投射光源打光将标志物投影到掌子面上,然后通过拍摄机构拍摄具有标志物投影的图像,再通过标志物实际尺寸与拍摄的图像上标志物投影的尺寸(可通过测量得出)计算出拍摄图像的比例尺,最后通过测量的图像上缺陷的尺寸以及得出比例尺即可推算出实际缺陷的尺寸,这种方式无需人工在掌子面上贴敷、取卸标志物,能大幅节省贴取标志物所耗费的时间,能有效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作业的危险性。

    深凹矿山开挖边坡主动锚固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97767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210166354.8

    申请日:2022-02-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及边坡加固与防治领域,特别是一种深凹矿山开挖边坡主动锚固优化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深凹矿山开挖边坡的特征参数;S2实时监测深凹矿山开挖边坡的应力、应变;S3确定边坡各监测点的开挖动力增载响应比;S4确定深凹矿山开挖边坡的局部稳定性系数及其塑性区;S5确定塑性区局部补偿系数△Fkij及设计补偿系数S6对锚杆主动加固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不仅可以准确的设计出锚杆加固密度、点位、入射角度及锚固长度,并且使工程更为经济、合理与安全。

    一种确定未知采空区范围和老采空区残余沉降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29343B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1810694130.8

    申请日:2018-06-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速铁路地质灾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确定未知采空区范围和老采空区残余沉降的方法,先收集采空区相关资料如周边煤层分布、采掘和压覆资源情况,再绘制沉降云图,并确定疑似采空区范围;对疑似采空区范围采用PSP‑InSAR形变测量技术进行处理,对于InSAR技术测量所圈定的疑似存在采空区区域,如果物探技术手段也测出了采空区异常,则可初步确定该区域下方存在采空区并进行钻探,并对钻探取出的试样,进行室内物理力学试验,获取采空区上覆各地层的力学参数,为后续建模做准备;最后进行精确建模,数值分析结果与InSAR的沉降结果进行相互验证,最终得出老采空区的影响范围及残余沉降,该方法设计科学,测量结果准确,应用环境友好,市场前景广阔。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