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43275B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210169420.7
申请日:2022-02-23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菌原位修复土壤中砷的方法及应用,包括如下步骤:将菌株富集培养后加入到砷污染土壤中,加入碳源、二价锰等组分后,调节土壤含水率在20‑40%,搅拌器搅拌10‑30min,然后置于室温条件下培养2‑3周,让细菌诱导产生的生物锰氧化物材料和土壤中的三价砷或五价砷发生物理‑化学‑生化反应,可以将土壤中不稳定态的砷转化为稳定态的砷,达到土壤砷修复的目的。本发明操作简单、可调整性强,适用于大面积的砷污染土壤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17025689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759606.2
申请日:2023-06-26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IPC: C12P3/00 , C12N1/20 , B01J23/889 , C02F1/72 , C12R1/38 , C02F101/34 , C02F101/36 , C02F101/3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Bio‑FeMnCeOx生物材料的制备方法与抗生素废水处理方法,制备方法包括:获取KW‑2菌株,所述KW‑2菌株为锰氧化菌,菌株的分类命名为Pseudomonas sp.strain KW‑2,NCBI编号为OM763989;制作培养基,所述培养基包括K2HPO4,MnSO4·7H2O,NaNO3,CaCl2,NH4Cl,(NH4)2CO3,NaCl,pH值为6.5‑7.8;所述培养基经高压灭菌后,接入所述KW‑2菌株,在培养箱中培养1‑3d,加入硝酸铈溶液,继续培养3‑7d,4000‑8000 rpm离心10‑20 min,收集第一沉淀物;用去离子水和0.01 mol/L PBS缓冲液洗涤所述第一沉淀物5‑8次,收集第二沉淀物,所述第二沉淀物于‑60℃冷冻冻干,制得Bio‑FeMnCeOx生物材料。本申请能够通过微生物合成Bio‑FeMnCeOx生物材料,无需大量化学药剂。
-
公开(公告)号:CN118792294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765947.5
申请日:2024-06-14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BMO@sponge生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水环境修复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将二价锰离子和锰氧化菌负载于清洗后的海绵载体上得到BMO@sponge生物材料。将BMO@sponge生物材料投加到抗生素废水中,辅以添加PMS,BMO@sponge生物材料活化PMS诱导产生羟基自由基、硫酸盐盐自由基、单线氧自由基等活性物质,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和自由基链式反应,高效降解废水中抗生素,使其完全矿化为CO2和水,实现污染物的去除。采取本发明的方法处理四环素废水,四环素的降解率可达91.84%,经过6次循环利用后,抗生素的降解效率依然高达78.7%。
-
公开(公告)号:CN114643275A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210169420.7
申请日:2022-02-23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菌原位修复土壤中砷的方法及应用,包括如下步骤:将菌株富集培养后加入到砷污染土壤中,加入碳源、二价锰等组分后,调节土壤含水率在20‑40%,搅拌器搅拌10‑30min,然后置于室温条件下培养2‑3周,让细菌诱导产生的生物锰氧化物材料和土壤中的三价砷或五价砷发生物理‑化学‑生化反应,可以将土壤中不稳定态的砷转化为稳定态的砷,达到土壤砷修复的目的。本发明操作简单、可调整性强,适用于大面积的砷污染土壤修复。
-
-
公开(公告)号:CN114643276A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210170343.7
申请日:2022-02-23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菌原位修复砷和盐酸四环素污染土壤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菌液、碳源、二价锰等加入到砷和盐酸四环素复合污染土壤中,使细菌诱导产生生物锰氧化物材料,其与砷和盐酸四环素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生化反应,同步实现砷的吸附固定和盐酸四环素降解,实现砷和盐酸四环素的原位修复。该方法工艺简单、处理成本低、适用范围大、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