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氮掺杂红光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184053B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1910627770.1

    申请日:2019-07-12

    Applicant: 青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掺杂红光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水热合成的方法制备了以具有共轭结构的4‑羧基苯基卟吩为前驱体并经过高温水热处理的氮掺杂红光碳量子点(RCDs)。其中,制备得到的RCDs在离子检测性能测试中展现了更好的灵敏度、更高的精确度和理想的抗干扰性,且在水溶液中显示出了更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海绵状金纳米粒子/石墨相氮化碳复合材料电化学传感器用于氯霉素检测

    公开(公告)号:CN109046429B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1810965274.2

    申请日:2018-08-23

    Applicant: 青岛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海绵状Au/g‑C3N4复合材料电化学传感器。金纳米颗粒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性能,通过与石墨相氮化碳共同回流得到海绵状的复合材料,其导电性得到明显的改善,同时对氯霉素的电化学行为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电化学表征发现,海绵状金/氮化碳复合材料对氯霉素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其具有较宽的检测范围,有望应用于食品中氯霉素残留的检测。

    一种检测对乙酰氨基酚的氧化铜/碳纳米管/氮化碳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298049B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1811399052.5

    申请日:2018-11-22

    Applicant: 青岛大学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检测对乙酰氨基酚的氧化铜/碳纳米管/氮化碳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方法包括:将羧基化碳纳米管、氮化碳和水混合均匀,进行超声处理;然后加入醋酸铜,混匀,进行超声处理;超声处理后进行干燥,再在惰性气体氛围下进行煅烧,煅烧后得到氧化铜/碳纳米管/氮化碳复合材料。制备CuO/CNT/g‑C3N4复合修饰电极,并将其用作电化学传感器,用以检测对乙酰氨基酚,其电化学结果显示,该复合材料对于对乙酰氨基酚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

    一种多色上转换纳米探针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478483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778554.7

    申请日:2019-08-22

    Applicant: 青岛大学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多色上转换纳米探针及制备方法与应用,由内而外依次包括上转换纳米粒子、二氧化硅层,上转换纳米粒子包括NaYF4内核和NaYF4外壳构成,NaYF4内核和NaYF4外壳之间设有NaYF4中间发光层,NaYF4中间发光层掺杂Y3+、Yb3+、Tm3+和Ho3+,上转换纳米粒子和二氧化硅层之间和/或二氧化硅层内掺杂多重光敏剂,二氧化硅层的厚度小于15nm,二氧化硅层的外表面修饰有线粒体靶向配体,多重光敏剂至少三种光敏剂,三种光敏剂中的一种为吲哚菁绿。该纳米探针通过ICG的敏化作用和980nm激光的深层组织穿透能力,制备的基于UCNPs的纳米探针可以实现对深层肿瘤的协同PDT治疗。

    一种4-羟基-1,8-萘酰亚胺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183380A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910560596.3

    申请日:2019-06-26

    Applicant: 青岛大学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4-羟基-1,8-萘酰亚胺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及应用,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在强碱作用下,4-溴-1,8萘酰亚胺衍生物发生取代反应,生成4-羟基-1,8萘酰亚胺衍生物,其反应路线为 其中,R为烷基、芳基或含杂原子的取代基,强碱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本公开的合成方法反应快速、经济、安全、产率高,产物易分离提纯。

    一种铂/碳球@锌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

    公开(公告)号:CN106025293B

    公开(公告)日:2019-08-13

    申请号:CN201610537397.7

    申请日:2016-07-08

    Applicant: 青岛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铂/碳球@锌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具体是先构建具有笼状核壳结构的锌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后以碳球@锌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为载体,通过硼氢化钠还原法将铂纳米粒子负载到载体上,得到结构新颖的铂/碳球@锌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锌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优异的纳米粒子分散性,以此为载体制备的Pt催化剂,Pt纳米粒子分散均匀,粒径小,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电化学活性表面积,利于甲醇的吸附氧化。锌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具有丰富的多维孔道结构,可以有效地暴露催化剂的活性位点,显著地促进甲醇氧化过程中电子的传递,提高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工作效率。

    一种基于纳米复合物的环丙沙星比率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22968B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711103784.0

    申请日:2017-11-10

    Applicant: 青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和荧光探针的交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纳米复合物的环丙沙星比率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采用水热法制备蓝荧光发射硅量子点和红荧光发射碳量子点,通过羧‑胺偶联在羧基化硅量子点表面连接氨基功能化碳量子点和双(3‑吡啶甲基)胺,制得碳量子点/硅量子点的纳米复合物;铜离子与双(3‑吡啶甲基)胺结合引起硅量子点荧光淬灭,加入环丙沙星与铜离子竞争性结合引起硅量子点荧光恢复,碳量子点荧光几乎不变;构建硅量子点与碳量子点荧光发射峰强度比率与环丙沙星摩尔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制备环丙沙星比率荧光探针;该探针工艺简单,制备成本低,产品灵敏度高,适用于生物样品中环丙沙星的高效检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