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94490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211328516.X
申请日:2022-10-27
Applicant: 陕西中医药大学
IPC: C07D471/14 , C07D209/12 , A61K31/519 , A61K31/517 , A61K47/55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吲哚醌单元的羟基吴茱萸碱与厄洛替尼拼合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通过体外实验评估了具有吲哚醌单元的羟基吴茱萸碱与厄洛替尼拼合药物生物活性,发现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具有较强的抗增殖活性,且表现出时间剂量依赖性。并且,羟基吴茱萸碱、厄洛替尼、羟基吴茱萸碱和厄洛替尼联合给药的效果,都不如具有吲哚醌单元的羟基吴茱萸碱与厄洛替尼拼合药物。进一步的,具有吲哚醌单元的羟基吴茱萸碱与厄洛替尼拼合药物处理正常LO2细胞,毒性明显低于羟基吴茱萸碱、厄洛替尼,且远小于现有公开的含有吲哚醌单元的吴茱萸碱前药。
-
公开(公告)号:CN119350333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88054.7
申请日:2024-10-24
Applicant: 陕西中医药大学
IPC: C07D471/14 , A61K31/519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吴茱萸碱的NQO1激动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具体为一种吴茱萸碱(EVO)酰胺键连接的NQO1[NAD(P)H:醌氧化还原酶1]激动剂,通过细胞毒实验显示出较好的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活性(IC50为2.72µM)。本发明化合物促进A549细胞凋亡,阻断细胞周期至G2/M期,引起活性氧爆发,在A549细胞中作用24h后,下调Keap1的表达,上调Nrf2、NQO1和HO‑1的表达。这表明化合物通过调节Keap1/Nrf2/NQO1抗氧化途径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体内抗肿瘤实验表明,化合物能抑制肿瘤组织的增殖(TGI=39.13%)。总之,本发明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对NQO1信号通路具有强效激动作用,为改善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机会。
-
公开(公告)号:CN115894490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328516.X
申请日:2022-10-27
Applicant: 陕西中医药大学
IPC: C07D471/14 , C07D209/12 , A61K31/519 , A61K31/517 , A61K47/55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吲哚醌单元的羟基吴茱萸碱与厄洛替尼拼合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合成了具有吲哚醌单元的羟基吴茱萸碱与厄洛替尼拼合药物。本发明通过体外实验评估了具有吲哚醌单元的羟基吴茱萸碱与厄洛替尼拼合药物生物活性,发现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具有较强的抗增殖活性,且表现出时间剂量依赖性。并且,羟基吴茱萸碱、厄洛替尼、羟基吴茱萸碱+厄洛替尼联合给药的效果,都不如具有吲哚醌单元的羟基吴茱萸碱与厄洛替尼拼合药物。进一步的,具有吲哚醌单元的羟基吴茱萸碱与厄洛替尼拼合药物处理正常LO2细胞,毒性明显低于羟基吴茱萸碱、厄洛替尼,且远小于现有公开的含有吲哚醌单元的吴茱萸碱前药。
-
公开(公告)号:CN117143099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310952423.2
申请日:2023-07-31
Applicant: 陕西中医药大学
IPC: C07D471/14 , A61K31/519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作为PGAM1抑制剂的应用。本发明化合物对磷酸甘油酸突变酶1表现出良好或极好的抑制活,其中化合物2(IC50=0.062μM)和化合物18(IC50=0.059μM)的酶活性与阳性药(IC50=0.052μM)相当。体外实验评估其生物活性,发现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具有较强的抗增殖活性,且表现出时间剂量依赖性,本发明化合物的抑制肿瘤细胞活性明显强于阳性药。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细胞凋亡、周期、活性氧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发现其能其能够诱导细胞凋亡,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促进ROS增加,诱导线粒体功能障碍。
-
公开(公告)号:CN117143099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0952423.2
申请日:2023-07-31
Applicant: 陕西中医药大学
IPC: C07D471/14 , A61K31/519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吴茱萸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作为PGAM1抑制剂的应用。本发明化合物对磷酸甘油酸突变酶1表现出良好或极好的抑制活,其中化合物2(IC50=0.062μM)和化合物18(IC50=0.059μM)的酶活性与阳性药(IC50=0.052μM)相当。体外实验评估其生物活性,发现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具有较强的抗增殖活性,且表现出时间剂量依赖性,本发明化合物的抑制肿瘤细胞活性明显强于阳性药。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细胞凋亡、周期、活性氧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发现其能其能够诱导细胞凋亡,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促进ROS增加,诱导线粒体功能障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