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小分子姜黄素光动力抗菌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92542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0930008.1

    申请日:2024-07-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小分子姜黄素光动力抗菌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在羧甲基壳聚糖中引入光敏剂姜黄素,羧甲基壳聚糖含有氨基可吸附破坏细菌结构,形成亚胺键,还可与氧化羧甲基纤维素合成动态亚胺键,在交联剂硼砂作用下体系可形成硼酸酯键动态化学键,因此该光动力抗菌凝胶具有动态亚胺键和动态硼酸酯键双化学网络,生物相容性佳,不易引起过敏或排斥反应,表现出良好的自愈和可注射性能,药物可控释放,三者协同显著提高其抗菌性,同时该光动力抗菌凝胶强度和弹性佳,能更好维持伤口形状和稳定性,较现有水凝胶具有显著的综合优势,为姜黄素作为一种新型的光动力伤口敷料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在医疗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种基于GC-IMS分析特征气味成分、形性指标鉴别猪牛羊胆汁及其制成的胆南星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47707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076790.7

    申请日:2023-08-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GC‑IMS分析特征气味成分鉴别猪牛羊胆汁和猪牛羊胆汁炮制的胆南星的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形性指标鉴别猪牛羊胆汁及猪牛羊胆汁炮制的胆南星的方法以及基于形性指标关联猪牛羊胆汁及猪牛羊胆汁炮制的胆南星的化学指标的方法。本发明以不同胆汁及其所制的胆南星为研究对象,采用GC‑IMS检测其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比分析各待测样品的差异,研究胆汁与胆南星气味的变化及其内在关系,阐明不同胆汁对其经发酵所制胆南星(气味)的影响,通过对待测样品的特征指纹图谱分析,确定标志性挥发性有机物,通过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判断胆汁类型,该方法检测的准确性高,同时通过不同胆汁及其所制的胆南星的形性指标检测,达到快速鉴定胆汁及制成的胆南星。

    3-羟基-β-紫罗兰酮在制备血管相关性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13413377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699520.6

    申请日:2021-06-23

    Abstract: 本发明3‑羟基‑β‑紫罗兰酮在制备扩张血管和/或修复血管内皮受损细胞的药物中的用途,通过体外活性实验进行活血作用机制的研究发现,3‑羟基‑β‑紫罗兰酮对血管内皮炎症细胞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在血管功能实验中表现出的显著舒张和抑制收缩作用,使其在治疗高血压、周围循环障碍性疾病(如肢端动脉痉挛症、偏头痛、内耳眩晕症、闭塞性脉管炎、脑栓塞和、或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以及组织代谢机能混乱导致的并发症(如高血脂、血管性痴呆、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急性高尿酸血症导致血管功能疾病)方面具有综合开发与应用前景。

    一种利用一测多评法评价石菖蒲质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40756A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911331744.0

    申请日:2019-12-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中药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利用一测多评法评价石菖蒲质量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制备标准品溶液;步骤2、制备供试品溶液;步骤3、测定;步骤4、分析。本发明提供的利用一测多评法评价石菖蒲质量的方法,能够检测出石菖蒲中61种挥发性成分,根据61种挥发性成分的含量信息可对石菖蒲药材进行质量评价,同时还能用于区分不同产地的石菖蒲的质量;且根据该种检测方法能够分析石菖蒲提取过程中化合物种类和含量的不同,从而控制石菖蒲挥发油提取过程中的乳化现象,为中药材挥发油的高效提取提供参考,从而有效提高挥发油工业大生产的收率及品质。

    一种用于治疗脑缺血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43606B

    公开(公告)日:2020-01-21

    申请号:CN201610574938.3

    申请日:2016-07-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脑缺血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药物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丹参、红花提取物磷脂复合物30~50份、大豆油70~90份、中链甘油三酯160~180份、乳化磷脂10~20份、泊洛沙姆‑188,7~13份、甘油7~13份、油酸0.5~2份、VE 0.5~2份、EDTA‑Na20.03~0.1份、余量为注射用水;该药物组合物可以制成鼻腔亚微乳制剂,具有脑靶向作用强、生物利用度高、副作用小的优势。该制备方法科学合理、适合工艺化大生产,应用前景广阔。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