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28053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339731.9
申请日:2024-09-24
Applicant: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梯级水库联合调度下的河道水动力计算方法、设备、介质及产品,涉及水库调度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地形断面数据中不同的地形断面的位置将目标河道划分出多个控制体;利用水文数据采用线性插值的方法计算得到每个控制体的初始水位和初始流量;根据每个控制体的初始水位和初始流量,构建目标河道的水动力模型;对目标河道的水动力模型进行模型参数设定;通过目标河道的水动力模型模拟计算起止时间段内每个控制体不同时间步的水动力数据。本申请通过构建一个针对整个目标河道的水动力模型即可完成水动力的计算,简化了边界条件,提高了水动力的计算效率,并将梯级水库联合调度方案作为内边界条件,提高了水动力数据的表征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306033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557894.3
申请日:2023-05-18
Applicant: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通过流量波动冲刷控制沉水植物过度生长的水力调控方法,属于沉水植物生长抑制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确定控制沉水植物过度生长的临界流量;判断上游可调节来水量是否小于所述临界流量,若是,则采用流量极值比不小于极值比阈值的流量波动方式对上游河段进行水力调控实现对对象河段的冲刷;若否,则采用流量极值比不小于极值比阈值,且最大流量不低于所述临界流量的流量波动方式对上游河段进行水力调控实现对对象河段的冲刷。本发明从水力调控角度开展生态调度控制入侵沉水植物过度生长,实现了沉水植物过度生长的有效控制,并避免了对水生态和水环境的危害。
-
公开(公告)号:CN106815448A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710067542.4
申请日:2017-02-07
Applicant: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流衰减型污染物模拟方法,其基于水流运动方程和污染物输运方程,其特征在于:先设置模型相关的计算参数,输入地形资料及本时步的水动力和污染物浓度边界条件;根据河网地形资料,给定河道初始水位值;根据初始条件或上一时步的水位流量值,求河道方程系数;根据下游边界条件,算出每个计算断面的水位、流量;根据水流方程计算的结果,进一步计算各断面污染物浓度;时间层向前推进一步,直到模拟完成所有时段。本发明在准确模拟水动力参数前提下,模拟污染物的输移及转化,从而准确刻画污染物浓度沿河流方向的分布及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可适用于内陆大型河道衰减型污染物的模拟和预测,特别适用于突发水污染事件的预测预报。
-
公开(公告)号:CN116306033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557894.3
申请日:2023-05-18
Applicant: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通过流量波动冲刷控制沉水植物过度生长的水力调控方法,属于沉水植物生长抑制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确定控制沉水植物过度生长的临界流量;判断上游可调节来水量是否小于所述临界流量,若是,则采用流量极值比不小于极值比阈值的流量波动方式对上游河段进行水力调控实现对对象河段的冲刷;若否,则采用流量极值比不小于极值比阈值,且最大流量不低于所述临界流量的流量波动方式对上游河段进行水力调控实现对对象河段的冲刷。本发明从水力调控角度开展生态调度控制入侵沉水植物过度生长,实现了沉水植物过度生长的有效控制,并避免了对水生态和水环境的危害。
-
公开(公告)号:CN110414051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1910566455.2
申请日:2019-06-27
Applicant: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抑制河流水华的生态需水核算方法,是利用适宜度指数和适宜度曲线反映营养盐、气象、水文环境因子与浮游藻类生长适宜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采用乘积法对多个代表性环境因子的适宜度指数进行耦合,构建河流水华爆发多因子适宜度指数耦合模型,基于对水华爆发概率的判定逆向推求抑制水华爆发的生态流量需求,解决了目前水华预测方式对环境因子的影响考虑不足以及对河流生态调度的支撑作用不足等问题。本发明能够仅依靠氮磷营养盐、水温、流量、天气常规监测指标较快速准确地预测河流水华爆发的概率,同时可准确推算当前和近期环境条件下抑制水华爆发所需的河道最小生态流量,为面向抑制水华爆发的河流生态调度提供精准的流量调控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5036375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492338.8
申请日:2015-08-12
Applicant: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IPC: C02F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自然风能提水驱动水体外部循环实现曝气充氧的方法,将河流、湖泊、水库、池塘或城市景观水体通过人工沟渠和/或输水管道及其上设置的提水风车,将自然风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水体外部循环,提水形成落差之后以不同的跌水方式回至河流、湖泊、水库、池塘或城市景观水体,实现对湖泊、水库、池塘或城市景观水体中的人工湖曝气充氧,促进水体的流动和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本发明将水力循环技术和跌水曝气充氧技术的有机耦合,将风力提水技术从传统领域引入水环境保护领域,具有适用范围广、运行时间长、运行成本低廉、运行管理简单、技术可移植性强、景观效果好、综合效益好等特点,适宜在风能资源差的区域及山区农村地区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9285157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644866.6
申请日:2024-11-18
Applicant: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 壹墨环境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能量回收与电能存储的再生水输送方法及系统,涉及再生水输送技术领域。其具体步骤包括如下:对原始废水通过预处理和深度处理操作进行净化得到再生水;通过城市再生水管网对所述再生水进行输送;在城市再生水供水系统中设置水力发电装置,将再生水输送过程中水流的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进行能量回收;把回收得到的电能存储在储能设备中,用于后续再生水输送系统的运行。本发明在再生水输送过程中实现了能量回收与电能存储,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通过回收再生水流动过程中的能量,减少了对外部能源的依赖,降低了输送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267068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429408.0
申请日:2024-10-14
Applicant: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再生水高效利用方法及系统,涉及再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步骤为:对污水处理厂的尾水进行提标操作获取再生水;将所述再生水引入到抽水蓄能电站群;所述抽水蓄能电站群包括多个低水头发电站,多个所述低水头发电站组成集群用于供电以及所述再生水的再输送;所述抽水蓄能电站群产生的电能驱动提水设备提水至灌渠,通过智能灌溉系统进行农作物灌溉。本发明通过低水头发电技术来有效利用再生水,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了再生水的利用率,减少了对新鲜水的需求,降低水资源消耗,同时减少水污染,保障了水生态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2685688B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037288.X
申请日:2021-01-12
Applicant: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IPC: G06F17/11 , G06F17/13 , G06F30/20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111/10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长距离输水明渠水质模拟预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根据输水明渠的走向,沿渠布设多个干湿沉降监测设备,并获取大气沉降物质量以及降雨量;根据大气沉降物质量确定干沉降中污染物源强;根据降雨量确定湿沉降中污染物源强;基于干沉降中污染物源强以及湿沉降中污染物源强构建考虑干湿沉降影响的长距离输水明渠水质模型;对长距离输水明渠水质模型进行离散处理,确定差分格式表达的长距离输水明渠水质模型;获取输水明渠的实测资料,将实测资料作为差分格式表达的长距离输水明渠水质模型的边界条件,并根据边界条件求解差分格式表达的长距离输水明渠水质模型,确定输水明渠的水质。本发明能够准确评估大型输水明渠水质。
-
公开(公告)号:CN108862861B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810744881.6
申请日:2018-07-09
Applicant: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农村面源污染的复合生态阻控系统,属于生态工程技术领域,所述复合生态阻控系统包括支沟(1)、支沟阻滞区(2)、主沟(3)、沉砂池(4)、河道湿地(5)和溢流堰(6);所述河道湿地(5)、溢流堰(6)和沉砂池(4)顺次设置在主沟上,位于支沟和支沟阻滞区下游;农田或村落的排水依次经过所述支沟(1)、支沟阻滞区(2)汇入主沟后,经过河道湿地(5)、溢流堰(6)和沉砂池(4)的除杂与净化。本发明中,所述整个复合生态阻控系统全面综合的提高了处理农村面源污染的能力,不占用土地资源、基本不需要管理维护。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