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6915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351421.2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微纳数智能源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 长江大学
IPC: G01N23/046 , G01N15/08 , G06T7/136 , G06V10/764 , G06T17/00 , G06V10/80 , G06N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阈值分割算法的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特征分析方法,包括获取微米子样的微米尺度三维灰度图像,获取纳米子样的纳米尺度三维灰度图像;根据微米尺度三维灰度图像得到微米孔喉数字岩心,根据纳米尺度三维灰度图像得到纳米孔喉数字岩心;根据微米尺度下的孔隙度和孔喉半径分布及纳米尺度下的孔隙度和孔喉半径分布,得到致密砂岩储层的总孔隙度和多尺度孔喉尺寸分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纳米孔喉数字岩心的纳米孔喉相特征融合到微米孔喉数字岩心的基质相中,有效保留了纳米孔喉在基质相中的空间位置信息,通过基于多阈值图像分割算法获取的多值图像加权,可对致密砂岩储层的总孔隙度和多尺度孔喉尺寸分布进行精确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16773420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696948.4
申请日:2023-06-12
Applicant: 长江大学 , 微纳数智能源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IPC: G01N15/08 , G01N23/0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不同尺寸岩心的微米CT水敏模拟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模拟机构、注液机构、微米CT扫描机构及收集筒;所述模拟机构包括工作台、碳纤维套筒、环形气囊、充气件、上盖板、下盖板、上扣盖、下扣盖、上压紧件及固定环;所述微米CT扫描机构包括射线发射器、探测器及主机。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碳纤维套筒代替传统的金属套筒,可便于微米CT扫描时,射线穿透碳纤维套筒,避免产生伪影影响微米CT扫描,通过环形气囊的伸缩可适应一定范围内不同直径的岩心的夹持,通过上压紧件调节上扣盖的位置,可适应一定范围内不同长度的岩心的夹持,从而通过本装置可适应不同直径、不同长度的岩心的夹持。
-
公开(公告)号:CN116659983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557961.1
申请日:2023-05-15
Applicant: 长江大学 , 微纳数智能源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IPC: G01N1/28 , G01N1/04 , G01N23/0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米CT的岩心并联驱替模拟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模拟机构、注液机构及微米CT扫描机构;模拟机构包括若干个单层模拟组件,各个单层模拟组件均包括若干个依次串联的岩样模拟组件及量筒,各个岩样模拟组件均包括若干个岩心切块夹持器、进口管、出口管;所述注液机构用于向各个单层模拟组件的第一个岩样模拟组件的进口管内注入原油或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1)通过调整各个开关阀及分支阀的启闭状态,使不同的岩心切块组合接入驱替系统,选取出最合适的阀门启闭组合,从而避免岩心选取时随意性较大的技术问题;(2)通过微米CT扫描机构对岩样进行扫描,可以对不同驱替阶段下岩心内的流体分布进行可视化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8248237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351425.0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长江大学 , 微纳数智能源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IPC: G16C20/10 , G16C10/00 , G16C20/30 , G06F30/20 , G06T17/00 , G06F113/08 , G06F113/1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孔隙网络模型的油藏渗吸过程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包括获取研究区的低渗储层样品的三维灰度图像,基于低渗储层样品的三维灰度图像,获取低渗储层样品的三维数字岩心模型;根据低渗储层样品的三维数字岩心模型,得到低渗储层样品的孔隙网络模型;根据低渗储层样品的孔隙网络模型,获取低渗储层样品在驱替和吸入过程中的毛细管压力曲线;改变孔隙网络模型的参数,获取修改后的孔隙网络模型的毛细管压力曲线,对比得到不同参数对应的毛细管压力曲线,得到不同参数对油藏渗吸过程的影响。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不受实验岩心平行样不足的局限性,可以真实全面地反映低渗油藏渗吸作用的影响因素。
-
公开(公告)号:CN11801058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41273.1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长江大学 , 微纳数智能源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IPC: G01N15/08 , G01N23/0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裂缝参数变化对致密储层物性的影响规律研究方法,包括获取双重介质裂缝样品和基质样品的三维数字岩心模型;提取双重介质裂缝样品的三维数字岩心的三维裂缝空间,调整三维裂缝空间的裂缝参数,获取不同裂缝参数的裂缝三维数字岩心,对比分析不同裂缝参数的基质孔喉‑裂缝双重数字岩心物性参数,分析裂缝参数变化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规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基于双重介质裂缝样品和基质样品的三维灰度图像,获取其三维数字岩心模型;基于双重介质裂缝样品的三维数字岩心,提取三维裂缝空间,通过调整不同的裂缝宽度、裂缝长度、裂缝条数、裂缝开度和裂缝倾角,对比分析裂缝参数变化对致密储层孔渗物性参数的影响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17949638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214463.1
申请日:2024-02-27
Applicant: 长江大学 , 微纳数智能源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字岩心的多层非均质油藏渗流模拟分析方法,包括获取高渗储层样品、中渗储层样品和低渗储层样品的三维数字岩心模型;得到合采后的孔隙网络模型;基于合采后的孔隙网络模型,通过逾渗理论模拟油水驱替和吸入过程,计算相应的毛管压力曲线和相对渗透率曲线,对比分析渗流特征。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包括:基于合采后的孔隙网络模型,通过逾渗理论模拟油水驱替和吸入过程,计算相应的毛管压力曲线和相对渗透率曲线,对比分析渗流特征。从而可以模拟多层非均质油藏渗流过程,可以真实地反映低渗透、非均质差异较大的油藏多层合采时的层间干扰影响机理和残余油的分布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8483264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0560345.6
申请日:2024-05-08
Applicant: 长江大学
IPC: G01N23/2251 , E21B49/00 , G01N23/2206 , G01V2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页岩油勘探开发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页岩多组分的吸附油量评价模型及方法。本发明考虑了干酪根、黏土矿物、硅质矿物、钙质矿物和黄铁矿对页岩油的吸附作用,降低了因忽略硅质矿物、钙质矿物和黄铁矿的吸附能力导致的页岩吸附油量误差;同时通过镜下统计的方式确定与各组分有关的孔隙中孔壁被有机质覆盖的周长比例,从而确定各组分中吸附态油占饱和吸附时吸附油量的比例,解决了因页岩含油饱和度不足100%导致的现有技术计算得到的页岩吸附油量偏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483264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560345.6
申请日:2024-05-08
Applicant: 长江大学
IPC: G01N23/2251 , E21B49/00 , G01N23/2206 , G01V2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页岩油勘探开发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页岩多组分的吸附油量评价模型及方法。本发明考虑了干酪根、黏土矿物、硅质矿物、钙质矿物和黄铁矿对页岩油的吸附作用,降低了因忽略硅质矿物、钙质矿物和黄铁矿的吸附能力导致的页岩吸附油量误差;同时通过镜下统计的方式确定与各组分有关的孔隙中孔壁被有机质覆盖的周长比例,从而确定各组分中吸附态油占饱和吸附时吸附油量的比例,解决了因页岩含油饱和度不足100%导致的现有技术计算得到的页岩吸附油量偏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949475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214456.1
申请日:2024-02-27
Applicant: 长江大学 , 微纳数智能源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IPC: G01N23/046 ,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裂缝型油藏窜流系数和弹性储容比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包括获取双重介质裂缝样品和基质样品的三维数字岩心模型;改变双重介质裂缝样品的三维数字岩心模型的裂缝开度,得到裂缝开度对研究区裂缝型油藏的弹性储容比和窜流系数的影响;改变基质样品的三维数字岩心模型的基质类型,得到基质类型对研究区裂缝型油藏的弹性储容比和窜流系数的影响;构建若干个不同裂缝距离的组合三维数字岩心模型,得到裂缝距离对研究区裂缝型油藏的弹性储容比和窜流系数的影响。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三维数字岩心模型进行操作,改变三维数字岩心模型的相关参数,从而研究不同参数对弹性储容比和窜流系数的影响,可以揭示岩心的微观变化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2288671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1306054.2
申请日:2020-11-19
Applicant: 长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MAPS扫描技术的有机质类型判别方法、系统及装置,该方法步骤包括:获取样品若干分区的MAPS扫描图像,拼接后得到拼接图像;将拼接图像以相同周期单元划分成若干区域,得到若干图像单元,并从中等距选取若干待测单元;对若干待测单元分别进行有机质显微组分判别,并获取各有机质显微组分的含量百分数;根据各有机质显微组分的含量百分数、T指数法公式以及有机质类型关于T指数的划分标准,判定样品的有机质类型。本发明通过MAPS扫描技术对样品若干图像单元进行有机质显微组分的分析统计,进而推算出样品整体的有机质类型,不仅测试过程为无损测试,能够建立有机质类型与有机质孔之间的定量关系,且对有机质类型的判定精度显著提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