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789266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722759.X
申请日:2023-06-16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低碳氮比的污水处理装置与方法,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区、缺氧区、好氧I区、好氧II区、好氧III区和沉淀区,所述好氧III区中部分污水回流至所述缺氧区内,所述沉淀区中一部分污泥回流至所述厌氧区内,另一部分污泥进行排放。本发明通过对厌氧区污泥回流采用间歇运行的模式,当污泥回流开启时,厌氧区搅拌器停止工作,让更多的污泥存储在厌氧区内,当污泥回流停止工作时,厌氧区搅拌器开始工作,使污泥与进水充分混合,由于此时没有污泥回流带来的大量硝酸盐,聚磷菌可以在此时完成厌氧释磷过程,随后聚磷菌在经过后续好氧段,最终实现系统磷的高效去除。
-
公开(公告)号:CN112023458B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010863658.0
申请日:2020-08-25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筒的竖流式沉淀池,涉及城镇污水处理领域。它包括沉淀池、中心筒、进水管、排泥管和集泥斗;沉淀池上部有环形的出水槽;出水管一端与出水槽连接,另一端伸出沉淀池外;中心筒包括内筒和外筒;进水管为三通结构;排泥管的进口一端位于沉淀池上部,一端位于集泥斗底部;本发明沉淀效率高,进水管为三通结构和双筒式的中心筒,使泥、水、渣的分离具有较好的水力条件,同时,通过优化进水管流量和排泥管流量,降低集泥斗中污泥存量,有效提高沉淀池的沉淀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709382B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0752076.3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8/241 , G06F18/25 , G06F18/20 , G06F16/29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数字地表模型的重要设施临界降雨计算方法,包括S1:收集重要设施所在城市高精度点云测绘数据、现状土地利用分类等数据、收集重点位置淹没水深数据;S2:校正收集的各种数据;S3:将校正后的各种数据进行融合;S4:基于已融合的地形数据,分三级进行子汇水区的动态划分;S5:构建基于贝叶斯平均的多城市雨洪径流模型;S6:将不同重现期下的降雨数据输入S5步骤构建的基于贝叶斯平均的多城市雨洪径流模型,预测在不同重现期降雨条件下的淹没结果,通过所述淹没结果推算各重要设施暴雨致灾的预警临界降雨量;本发明克服了单一城市雨洪径流模型结构不确定性带来的模拟误差,提高了暴雨致灾预警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504577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318577.8
申请日:2022-10-26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性污泥耦合电化学反应器的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方法,该系统包括生物反应池和二次沉淀池,所述生物反应池内依次布置有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后缺氧区以及后好氧区,所述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后缺氧区以及后好氧区相邻两者之间通过流通孔连通;所述好氧区排出的一部分污水回流至缺氧区,剩余部分污水进入后缺氧区;所述后好氧区与二次沉淀池相连接,所述二次沉淀池排出的一部分污泥回流至厌氧区,剩余部分污泥直接排放;所述后缺氧区内设置有电化学反应装置。本发明通过活性污泥与电化学反应器耦合,将电化学反应器置入生物反应池的后缺氧区,提升了除磷脱氮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448461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318709.7
申请日:2022-10-26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2F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性污泥耦合光伏制氢的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方法,该系统包括生物反应池、二次沉淀池以及光伏电解水制氢一体化装置,所述生物反应池内依次布置有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后缺氧区以及后好氧区,且相邻两者之间通过流通孔连通;所述二次沉淀池与后好氧区相连;所述光伏电解水制氢一体化装置包括光伏制氢装置、储氢装置以及储氧装置,所述光伏制氢装置具有阴极和阳极,所述光伏制氢装置的阴极产生的氢气送入储氢装置中储存,所述光伏制氢装置的阳极产生的氧气送入储氧装置中储存。本发明通过活性污泥与光伏制氢耦合,将光伏制氢产生的H2接入活性污泥后缺氧区,光伏制氢产生的O2接入活性污泥后好氧区,提升系统污染物去除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023458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863658.0
申请日:2020-08-25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筒的竖流式沉淀池,涉及城镇污水处理领域。它包括沉淀池、中心筒、进水管、排泥管和集泥斗;沉淀池上部有环形的出水槽;出水管一端与出水槽连接,另一端伸出沉淀池外;中心筒包括内筒和外筒;进水管为三通结构;排泥管的进口一端位于沉淀池上部,一端位于集泥斗底部;本发明沉淀效率高,进水管为三通结构和双筒式的中心筒,使泥、水、渣的分离具有较好的水力条件,同时,通过优化进水管流量和排泥管流量,降低集泥斗中污泥存量,有效提高沉淀池的沉淀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709382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752076.3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8/241 , G06F18/25 , G06F18/20 , G06F16/29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高精度数字地表模型的重要设施预警临界降雨计算方法,包括S1:收集重要设施所在城市高精度点云测绘数据、现状土地利用分类等数据、收集重点位置淹没水深数据;S2:校正收集的各种数据;S3:将校正后的各种数据进行融合;S4:基于已融合的地形数据,分三级进行子汇水区的动态划分;S5:构建基于贝叶斯平均的多城市雨洪径流模型;S6:将不同重现期下的降雨数据输入S5步骤构建的基于贝叶斯平均的多城市雨洪径流模型,预测在不同重现期降雨条件下的淹没结果,通过所述淹没结果推算各重要设施暴雨致灾的预警临界降雨量;本发明克服了单一城市雨洪径流模型结构不确定性带来的模拟误差,提高了暴雨致灾预警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213632094U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022802223.3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山区河流的水文信息自动监测装置,涉及水文观测技术领域。它包括发电系统、观测系统和信息集成系统;发电系统包括发电装置、充电保护电路、交直流电源转换器、蓄电池组;观测系统包括第一单片机、垂直监测轨道、水平监测轨道、电动卷线机、水位监测仪、水质监测仪、无线信号发射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节能环保;本实用新型可以不经由人工控制且不需外部电源,自动监测山区的水质、水位和流速情况,结构简单,无需外加动力,特别适用于供电难、监管难度大的偏远地区。
-
公开(公告)号:CN213313511U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021807102.1
申请日:2020-08-25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城镇污水处理底部进水式沉淀池,涉及城镇污水处理领域。它包括沉淀池、进水渠、进水管、集泥装置和排泥管;进水渠底部通过进水口与沉淀池连通;沉淀池上部有环形的出水槽。本实用新型沉淀效率高,沉淀池采用底部进水,有效避免了进水口对污泥层的扰动,通过增加进水管流量和排泥管流量,使向上流速更加均匀,降低泥斗中污泥存量,进一步提升沉淀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12741061U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20853195.5
申请日:2020-05-20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路堤结合滨江路初期雨水就地生物处理系统。它包括进水渠,分配池,生物滤池和事故池;所述进水渠与排水沟连通;所述生物滤池包括调节区和蓄水过滤区;所述蓄水过滤区的面积大于调节区的面积;所述分配池与所述进水渠连通;所述调节区一端与所述分配池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蓄水过滤区连通;所述分配池与所述事故池连通。本实用新型具有利用同一设施解决初雨处理问题及道路事故水收集,节省收集系统的建设,建设成本较低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