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锚式悬索桥先缆后梁施工的体系转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49569B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610718832.6

    申请日:2016-08-24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锚式悬索桥先缆后梁施工的体系转换方法,先搭建自锚式悬索桥的边梁和桥塔,安装塔梁临时锚固装置,架设主缆和形成主梁的主梁梁段,确定合龙口位置;在塔梁临时锚固装置内分别均匀布置若干台桥塔千斤顶,在合龙口处均匀布置若干台合龙口千斤顶;启动合龙口千斤顶和桥塔千斤顶,控制合龙口千斤顶和桥塔千斤顶的实际总顶力值等于主缆对边梁的水平拉力值;采用分级对称卸载的方式,调整合龙口的间隙距离,直至达到焊接需求值时锁定合龙口千斤顶和桥塔千斤顶,完成自锚式悬索桥先缆后梁施工的体系转换。本发明实现塔梁临时锚固装置的安全拆卸、水平力从塔梁临时锚固装置到合龙口间隙调整装置的平稳转换和合龙口间隙调整的顺利进行。

    一种PRC连续刚构桥长期下挠的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44388B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310492511.5

    申请日:2013-10-18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RC连续刚构桥长期下挠的预测方法,考虑了主要影响长期下绕的六种因素:混凝土收缩徐变、混凝土徐变终极值、混凝土箱梁超重、混凝土桥面铺装超重、预应力损失和刚度降低,根据这6种参数与长期下挠拟合的关系曲线图,再根据实际工程的特点,确定影响长期下挠参数的取值,然后将这些参数对应的下挠值线性叠加乘以1.8倍的修正系数,即可预测出若干年后的下挠值。

    自锚式悬索桥先缆后梁施工的体系转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49569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10718832.6

    申请日:2016-08-24

    Applicant: 长安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D21/00 E01D1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锚式悬索桥先缆后梁施工的体系转换方法,先搭建自锚式悬索桥的边梁和桥塔,安装塔梁临时锚固装置,架设主缆和形成主梁的主梁梁段,确定合龙口位置;在塔梁临时锚固装置内分别均匀布置若干台桥塔千斤顶,在合龙口处均匀布置若干台合龙口千斤顶;启动合龙口千斤顶和桥塔千斤顶,控制合龙口千斤顶和桥塔千斤顶的实际总顶力值等于主缆对边梁的水平拉力值;采用分级对称卸载的方式,调整合龙口的间隙距离,直至达到焊接需求值时锁定合龙口千斤顶和桥塔千斤顶,完成自锚式悬索桥先缆后梁施工的体系转换。本发明实现塔梁临时锚固装置的安全拆卸、水平力从塔梁临时锚固装置到合龙口间隙调整装置的平稳转换和合龙口间隙调整的顺利进行。

    一种纳米/聚合物复合改性沥青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59263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510021297.4

    申请日:2015-01-1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聚合物复合改性沥青材料,该材料由纳米材料、聚合物及基质沥青组成,纳米材料为纳米ZnO与纳米TiO2的混合物、纳米ZnO以及纳米CaCO3中的一种。当纳米材料为纳米ZnO与纳米TiO2的混合物时,所述聚合物为SBS,其中纳米/聚合物复合改性沥青材料中纳米ZnO的质量分数、TiO2的质量分数及SBS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0.5%及3.7%;当纳米材料为纳米ZnO时,所述聚合物为SBS,其中,纳米/聚合物复合改性沥青材料中纳米ZnO的质量分数及SBS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及4.2%;当纳米材料为纳米CaCO3时,所述聚合物为SBR,其中,纳米/聚合物复合改性沥青材料中纳米CaCO3的质量分数及SBR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及4%。该复合改性沥青材料同时具备良好的高温抗车辙及低温抗裂性能。

    一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物理强化的评价及工艺优选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56548B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1710399455.9

    申请日:2017-05-31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物理强化的评价及工艺优选方法,包括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表面裹覆高反射率材料,形成白色骨料;将白色骨料和未裹覆高反射率材料的骨料一起研磨,研磨完成后挑选出白色骨料;获取白色骨料的图像;计算图像中每个白色骨料的针状率N和圆度R;重复研磨,得到不同旋转次数下白色骨料的针状率和圆度。本发明可以准确、快速的测定再生骨料形状特性强化后的针状率和圆度,并且可以优选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强化工艺,为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形状特性强化设备的设计、再生骨料的评价提供量化依据,有利于提高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领域,提高综合利用率,并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环境。

    一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物理强化的评价及工艺优选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56548A

    公开(公告)日:2017-10-17

    申请号:CN201710399455.9

    申请日:2017-05-31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物理强化的评价及工艺优选方法,包括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表面裹覆高反射率材料,形成白色骨料;将白色骨料和未裹覆高反射率材料的骨料一起研磨,研磨完成后挑选出白色骨料;获取白色骨料的图像;计算图像中每个白色骨料的针状率N和圆度R;重复研磨,得到不同旋转次数下白色骨料的针状率和圆度。本发明可以准确、快速的测定再生骨料形状特性强化后的针状率和圆度,并且可以优选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强化工艺,为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形状特性强化设备的设计、再生骨料的评价提供量化依据,有利于提高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领域,提高综合利用率,并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环境。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