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37491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311023827.X
申请日:2023-08-1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G08G1/01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时空特征的动态图卷积交通流预测方法,采用由时空嵌入模块、时空特征融合模块、加权融合层和外部因素模块组成的STF‑SDAM‑DGCN模型,首先对历史交通流数据进行周期划分后与时空嵌入模块学习到的时空嵌入信息融合作为时空特征融合模块的输入数据,同时使用注意力机制、非对称卷积以及Zero‑Softmax函数构建稀疏有向邻接矩阵;将数据输入时空特征融合模块中,同时与外部因素模块中的外部影响因素融合后得到融合外部因素的历史交通流时空特征数据;数据随后传入加权融合层,时空嵌入模块将预测的未来时间步信息也传入该层,依据编码器得到的历史交通流特征生成未来交通流表示,并将其作为解码器输入,通过解码器进行预测,经过全连接层得到最终的未来交通流预测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037491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23827.X
申请日:2023-08-1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G08G1/01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时空特征的动态图卷积交通流预测方法,采用由时空嵌入模块、时空特征融合模块、加权融合层和外部因素模块组成的STF‑SDAM‑DGCN模型,首先对历史交通流数据进行周期划分后与时空嵌入模块学习到的时空嵌入信息融合作为时空特征融合模块的输入数据,同时使用注意力机制、非对称卷积以及Zero‑Softmax函数构建稀疏有向邻接矩阵;将数据输入时空特征融合模块中,同时与外部因素模块中的外部影响因素融合后得到融合外部因素的历史交通流时空特征数据;数据随后传入加权融合层,时空嵌入模块将预测的未来时间步信息也传入该层,依据编码器得到的历史交通流特征生成未来交通流表示,并将其作为解码器输入,通过解码器进行预测,经过全连接层得到最终的未来交通流预测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612468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438843.9
申请日:2023-04-21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G06V20/64 , G06V10/764 , G06V10/42 , G06V10/774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模态融合与深度注意力机制的三维目标检测方法:步骤1:获得原始点云数据和原始图像数据并预处理;步骤2:将预处理后的点云数据和图像数据输入基于多模态融合与深度注意力机制的三维目标检测网络中,基于多模态融合与深度注意力机制的三维目标检测网络包括3D建议框生成阶段和3D边界框细化阶段,网络输出目标边界框参数和分类置信度;步骤3:训练基于多模态融合与深度注意力机制的三维目标检测网络;步骤4,采用训练好的检测网络对采集到的点云数据和图像数据处理,输出3D目标信息,实现3D目标检测。本发明使点云和图像特征得到更充分和有效的利用;同时实现了高精度的环境感知。
-
公开(公告)号:CN117077286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029546.5
申请日:2023-08-1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异构交通流下智能网联车辆跟驰模型仿真及测试方法,采用数字孪生虚实结合技术,对真实场景中的静态基础设施及动态交通流进行孪生,搭建出反映真实交通流的虚拟仿真测试环境,通过向真实的测试车辆注入虚拟仿真环境,实现真实车辆与虚拟仿真环境的动态交互。在智能驾驶员模型(IDM)的基础上,考虑单后车多前车的车头间距、速度差和加速度等影响因素,引入分子动力学理论和敏感性系数及各车辆对主车的影响权重提出一种考虑单后车多前车影响的智能网联车辆跟驰模型并基于跟驰队列虚实孪生场景,对该智能网联车辆跟驰模型进行测试与验证,证明该模型更能精准地反映智能网联车辆在实际道路下的跟驰行为。
-
公开(公告)号:CN203740816U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320878421.5
申请日:2013-12-26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梯辅助减震装置,包括托板,在电梯的底板上开设有贯穿电梯底板的通孔,通孔中安装所述的托板,托板下方设置有支撑壳体,支撑壳体固结在电梯底板的底部,托板和支撑壳体通过弹簧连接;托板底部竖直设置有贯穿支撑壳体的光轴,光轴的上端安装在托板底部,光轴的下端固结有承板;在光轴上安装有直线轴承,直线轴承与支撑壳体固结,直线轴承与承板通过弹簧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弱乘客因电梯启动、制动、震动等,使人体处于超重与失重状态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使电梯既能以较快速度运行,又保证乘客的舒适性,解决了电梯的乘坐舒适性和运行效率之间的矛盾。
-
公开(公告)号:CN205044846U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520837935.5
申请日:2015-10-27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B62D57/03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地面适应性的机械腿,包括足端、支撑部与连接部,所述的支撑部采用关节式结构,包括活动式连接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包括用于安装舵机的连接板,另一部分包括减震器;在减震器与所述的足端之间设置有三维力传感器,所述的连接部与支撑部活动式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仿生学结构设计,与人体腿部各功能部位相对应,使该机械腿能更大程度地模拟人腿部的运动方式。由于各关节采用舵机控制,结构简单,易于控制;在腿部结构上加入的三维力传感器,使机器人可以躲避一些障碍物;集成的脚力传感器可以实时反馈受力情况;小腿内的弹簧和足底减震防滑系统的设计可以较好地适应不同的路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