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510954B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1910892544.6
申请日:2019-09-20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C04B28/04 , C04B111/34 , C04B111/7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地温隧道用高强喷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该混凝土包含以下原料组分:水泥、粉煤灰、矿渣粉、砂、粗骨料、玻化微珠、PVA纤维、钢纤维、改性橡胶、减水剂、速凝剂和水。本发明采用低熔点水溶性PVA纤维,使得在混凝土在达到纤维熔点后,纤维融化,形成孔道便于高温下混凝土内部水汽的散失,减小了混凝土内部蒸汽压力,降低爆裂风险;同时水溶性PVA纤维的溶解,大大增强了混凝土的内部粘聚力,避免了胶结面的开裂。通过各原料相互配合,制备的混凝土具有导热系数低,抗渗性能好,界面粘结强度高,后期强度损失小的特点,大大提高了混凝土喷射后的后期强度,解决了高地温混凝土的开裂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510954A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910892544.6
申请日:2019-09-20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C04B28/04 , C04B111/34 , C04B111/7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地温隧道用高强喷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该混凝土包含以下原料组分:水泥、粉煤灰、矿渣粉、砂、粗骨料、玻化微珠、PVA纤维、钢纤维、改性橡胶、减水剂、速凝剂和水。本发明采用低熔点水溶性PVA纤维,使得在混凝土在达到纤维熔点后,纤维融化,形成孔道便于高温下混凝土内部水汽的散失,减小了混凝土内部蒸汽压力,降低爆裂风险;同时水溶性PVA纤维的溶解,大大增强了混凝土的内部粘聚力,避免了胶结面的开裂。通过各原料相互配合,制备的混凝土具有导热系数低,抗渗性能好,界面粘结强度高,后期强度损失小的特点,大大提高了混凝土喷射后的后期强度,解决了高地温混凝土的开裂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261093A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210102641.2
申请日:2022-01-27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B29C64/379 , B29C64/141 , B33Y40/20 , B33Y10/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良3D打印岩体性能的后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改性环氧树脂溶液进行消泡,得到消泡后的改性环氧树脂溶液,将消泡后的改性环氧树脂溶液置入密封桶中抽气;步骤2,称取3D打印岩体试样,恒温烘干所述3D打印岩体试样,得到烘干后的3D打印岩体试样,将烘干后的3D打印岩体试样加入密封桶中并浸没在消泡后的改性环氧树脂溶液中,得第一混合物;步骤3,对第一混合物依次抽真空、静置和烘干,得改良3D打印岩体试样。本发明制作出了各项力学性能与天然岩体高度相似的3D打印岩体试样,提高了3D打印岩体代替天然岩体用于室内试验的结果可靠性,为人工复原天然岩体提供了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0608933B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1910917145.0
申请日:2019-09-26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G01N1/28 , G01N23/0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3D打印的可渗透岩体的制备方法,通过CT扫描和3D打印相结合,通过关闭吼道,在不使用传统模具的情况下可以人为的根据研究目的保留不同的孔隙和喉道,便于对岩石的渗透性进行研究;利用微纳米CT扫描可渗透岩体试样,可以直观反映岩石内部孔隙、喉道以及节理分布,提高了可视化效果;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能够保证胶水粘结均匀,精度高,避免影响喉道的分布特征,并且能够实现3D打印岩体材料与孔喉材料、节理填充材料交替打印,并预留渗流孔道,使试样一次成型,避免了传统技术脱模对试样内部结构的损坏。本方法制得的试样与天然可渗透试样内部结构一致,为岩石物理实验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0608933A
公开(公告)日:2019-12-24
申请号:CN201910917145.0
申请日:2019-09-26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G01N1/28 , G01N23/0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3D打印的可渗透岩体的制备方法,通过CT扫描和3D打印相结合,通过关闭吼道,在不使用传统模具的情况下可以人为的根据研究目的保留不同的孔隙和喉道,便于对岩石的渗透性进行研究;利用微纳米CT扫描可渗透岩体试样,可以直观反映岩石内部孔隙、喉道以及节理分布,提高了可视化效果;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能够保证胶水粘结均匀,精度高,避免影响喉道的分布特征,并且能够实现3D打印岩体材料与孔喉材料、节理填充材料交替打印,并预留渗流孔道,使试样一次成型,避免了传统技术脱模对试样内部结构的损坏。本方法制得的试样与天然可渗透试样内部结构一致,为岩石物理实验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