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167792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880006371.7
申请日:2018-01-22
Applicant: 铃木株式会社
Abstract: 在施加有冲击负荷的情况下,防止应力集中于靠背倾斜调整机构的安装部,防止座垫框架和座椅靠背框架的破损,防止发生因紧固力而使框架变形的蠕变现象,降低紧固力下降的可能性。具有树脂制的座椅靠背框架(3)和座垫框架(2),座椅靠背框架(3)通过靠背倾斜调整机构(5)支承于座垫框架(2)并能够转动,在座垫框架(2)的外侧设有外侧座垫托架(25),在靠背倾斜调整机构(5)与座垫框架(2)之间设有固定于靠背倾斜调整机构(5)的内侧座垫托架(26),座垫框架(2)被外侧座垫托架(25)和内侧座垫托架(26)夹持,外侧座垫托架(25)和内侧座垫托架(26)通过螺栓(6)固定在一起。
-
公开(公告)号:CN110167792B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1880006371.7
申请日:2018-01-22
Applicant: 铃木株式会社
Abstract: 在施加有冲击负荷的情况下,防止应力集中于靠背倾斜调整机构的安装部,防止座垫框架和座椅靠背框架的破损,防止发生因紧固力而使框架变形的蠕变现象,降低紧固力下降的可能性。具有树脂制的座椅靠背框架(3)和座垫框架(2),座椅靠背框架(3)通过靠背倾斜调整机构(5)支承于座垫框架(2)并能够转动,在座垫框架(2)的外侧设有外侧座垫托架(25),在靠背倾斜调整机构(5)与座垫框架(2)之间设有固定于靠背倾斜调整机构(5)的内侧座垫托架(26),座垫框架(2)被外侧座垫托架(25)和内侧座垫托架(26)夹持,外侧座垫托架(25)和内侧座垫托架(26)通过螺栓(6)固定在一起。
-
公开(公告)号:CN110167793B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1880006380.6
申请日:2018-01-22
Applicant: 铃木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确保座椅靠背框架的刚性且确保对碰撞时的碰撞能量进行吸收的变形量。车辆用座椅构造包括:树脂制的两个纵框架部(21、22),它们隔开间隔地配置;以及树脂制的两个座垫框架(11、12),它们自各纵框架部(21、22)的下部向前方延伸且隔开间隔地配置。在纵框架部(21、22)的下部分别接合有下托架(31),两个纵框架部(21、22)隔着下托架(31)地通过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下横梁(35)相连结,下托架(35)的刚性低于纵框架部(21、22)的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167794B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1880006379.3
申请日:2018-01-22
Applicant: 铃木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抑制上横梁的闭合截面构造的接合部处的接合的剥离并确保上横梁的刚性。车辆用座椅靠背框架构造包括树脂制的侧框架(21、22)和架设于侧框架(21、22)的上部的上横梁(30)。上横梁(30)具有第1梁(31)和配置于第1梁(31)的下方的第2梁(32)。在第1梁(31)的下部设有开口部,第1梁(31)具有向下方开口的横截面形状,在第2梁(32)的上部设有开口部,第2梁(32)具有向上方开口的横截面形状。通过在使第1梁(31)的开口部和第2梁(32)的开口部相对的状态下进行接合,从而构成了闭合截面构造。
-
公开(公告)号:CN110167794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880006379.3
申请日:2018-01-22
Applicant: 铃木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抑制上横梁的闭合截面构造的接合部处的接合的剥离并确保上横梁的刚性。车辆用座椅靠背框架构造包括树脂制的侧框架(21、22)和架设于侧框架(21、22)的上部的上横梁(30)。上横梁(30)具有第1梁(31)和配置于第1梁(31)的下方的第2梁(32)。在第1梁(31)的下部设有开口部,第1梁(31)具有向下方开口的横截面形状,在第2梁(32)的上部设有开口部,第2梁(32)具有向上方开口的横截面形状。通过在使第1梁(31)的开口部和第2梁(32)的开口部相对的状态下进行接合,从而构成了闭合截面构造。
-
公开(公告)号:CN110167793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880006380.6
申请日:2018-01-22
Applicant: 铃木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确保座椅靠背框架的刚性且确保对碰撞时的碰撞能量进行吸收的变形量。车辆用座椅构造包括:树脂制的两个纵框架部(21、22),它们隔开间隔地配置;以及树脂制的两个座垫框架(11、12),它们自各纵框架部(21、22)的下部向前方延伸且隔开间隔地配置。在纵框架部(21、22)的下部分别接合有下托架(31),两个纵框架部(21、22)隔着下托架(31)地通过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下横梁(35)相连结,下托架(35)的刚性低于纵框架部(21、22)的刚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