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型构件和帽型构件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71852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1910812674.4

    申请日:2019-08-30

    Inventor: 武田真司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帽型构件和帽型构件的制造方法,即,能够维持与周边构件的接合性,并且能够提高相对于沿垂直方向对顶面部作用的力而言的强度。帽型构件(1)具有顶面部(20)、一对纵壁部(10)、一对凸缘部(30)以及一对上侧角部(40),该一对上侧角部分别连接与各自对应的一对纵壁部和顶面部。帽型构件具有沿长边方向(L)配置的第1帽部(100)和第2帽部(200)。第1帽部的第1顶面部(120)的高度h11与一对第1上侧角部(140)的高度相同。第2帽部的第2顶面部(220)具有:缩小顶面部(222),其在比一对上侧角部(240)低的位置沿宽度方向W延伸;以及延长部(224),其从一对上侧角部(240)分别延伸到缩小顶面部(222)。

    帽型构件和帽型构件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71852A

    公开(公告)日:2020-03-10

    申请号:CN201910812674.4

    申请日:2019-08-30

    Inventor: 武田真司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帽型构件和帽型构件的制造方法,即,能够维持与周边构件的接合性,并且能够提高相对于沿垂直方向对顶面部作用的力而言的强度。帽型构件(1)具有顶面部(20)、一对纵壁部(10)、一对凸缘部(30)以及一对上侧角部(40),该一对上侧角部分别连接与各自对应的一对纵壁部和顶面部。帽型构件具有沿长边方向(L)配置的第1帽部(100)和第2帽部(200)。第1帽部的第1顶面部(120)的高度h11与一对第1上侧角部(140)的高度相同。第2帽部的第2顶面部(220)具有:缩小顶面部(222),其在比一对上侧角部(240)低的位置沿宽度方向W延伸;以及延长部(224),其从一对上侧角部(240)分别延伸到缩小顶面部(222)。

    扭力梁式悬架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383250B

    公开(公告)日:2017-12-12

    申请号:CN201510557561.6

    申请日:2015-0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21/051 B60G2200/23 B60G2206/202 B60G2206/82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容易进行扭力梁和后摆臂之间的定位、特别是在旋转方向上的定位的扭力梁式悬架。该扭力梁式悬架包括:扭力梁,该扭力梁具有至少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该两端部具有在与长度方向交叉方向上弯曲的弯曲部,在该弯曲部的两端缘部形成有在与长度方向交叉方向上突出的突出缘部;后摆臂,该后摆臂为一对,具有将该扭力梁的两端部的弯曲部重叠连结的梁接合部,在梁接合部的终端部形成有与扭力梁的突出缘部相同的突出缘部,该后摆臂包括:第一接合部,其用于在后摆臂与扭力梁的弯曲部相叠合时接合扭力梁的弯曲部顶端;第二接合部,其用于将该后摆臂的突出缘部的轴线方向上的端面与相对于该端面的扭力梁的突出缘部的轴线方向上的端面对缝接合。

    扭力梁式悬架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383250A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510557561.6

    申请日:2015-0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21/051 B60G2200/23 B60G2206/202 B60G2206/82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容易进行扭力梁和后摆臂之间的定位、特别是在旋转方向上的定位的扭力梁式悬架。该扭力梁式悬架包括:扭力梁,该扭力梁具有至少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该两端部具有在与长度方向交叉方向上弯曲的弯曲部,在该弯曲部的两端缘部形成有在与长度方向交叉方向上突出的突出缘部;后摆臂,该后摆臂为一对,具有将该扭力梁的两端部的弯曲部重叠连结的梁接合部,在梁接合部的终端部形成有与扭力梁的突出缘部相同的突出缘部,该后摆臂包括:第一接合部,其用于在后摆臂与扭力梁的弯曲部相叠合时接合扭力梁的弯曲部顶端;第二接合部,其用于将该后摆臂的突出缘部的轴线方向上的端面与相对于该端面的扭力梁的突出缘部的轴线方向上的端面对缝接合。

    车身部件、车身部件集合体、以及车身构造

    公开(公告)号:CN210852667U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1921287444.2

    申请日:2019-08-09

    Inventor: 武田真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确保对于轴向压缩载荷的耐受性且在设计、生产成本方面也有优势的车身部件以及具有该车身部件且在确保对于轴向压缩载荷和弯曲载荷同时输入的耐受性方面也有优势的车身部件集合体和车身构造。横梁用车身部件包括:上表面部;一对侧面部;以及一对凸缘部,其与一对侧面部的下端相连续并向侧方延伸和沿轴向延伸,一对侧面部在高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台阶部,一对侧面部包含侧面上部和侧面下部,且包含宽度缩小区间,该宽度缩小区间形成为台阶部的宽度越朝向轴向上的一端部侧延伸变得越窄,上表面部的宽度和一对侧面部的侧面上部的间隔在轴向上的与宽度缩小区间相对应的区间中逐渐扩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