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239249C
公开(公告)日:2006-02-01
申请号:CN02128858.5
申请日:2002-08-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冶金、化工和能源领域,特别涉及熔融还原炼铁、二甲醚生产和利用余热发电。本发明熔融还原炼铁、二甲醚生产与发电相结合的联产方法是采用熔融还原炼铁过程产生的煤气,经热交换、除尘、脱硫、加压处理后,在加入催化剂和惰性溶剂的浆态床反应器中生产二甲醚,并利用过程中的余热发电。所述的熔融还原炼铁、二甲醚生产及发电相结合的联产装置包括熔融还原炼铁装置、合成气净化装置、二甲醚合成装置、产品分离装置和发电装置。本发明具有投资少,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大降低产品能耗和成本,并有利于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418807A
公开(公告)日:2003-05-21
申请号:CN02153761.5
申请日:2002-12-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36 , Y02P10/122 , Y02P10/28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冶金和化工领域,涉及炼钢过程煤气的利用和氢气制取。本发明以炼钢过程煤气为原料,经过如下工艺流程:炼钢系统、过程煤气降温除尘、水煤气变换反应、脱碳除硫、氢气提纯,最终获取高纯氢气。炼钢过程煤气经降温除尘后,通入水煤气变换装置,并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水蒸汽进行水煤气变换反应,产生富含氢气的混合气体,混合气体经脱碳除硫后,分离出CO2和H2S,再经氢气提纯,即可获得高纯度氢气。本发明有利于节省国家资源,有利于环保,且投资小,产氢量大,效益好,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76007C
公开(公告)日:2004-11-17
申请号:CN02153761.5
申请日:2002-12-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36 , Y02P10/122 , Y02P10/28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冶金和化工领域,涉及炼钢过程煤气的利用和氢气制取。本发明以炼钢过程煤气为原料,经过如下工艺流程:炼钢系统、过程煤气降温除尘、水煤气变换反应、脱碳除硫、氢气提纯,最终获取高纯氢气。炼钢过程煤气经降温除尘后,通入水煤气变换装置,并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水蒸气进行水煤气变换反应,产生富含氢气的混合气体,混合气体经脱碳除硫后,分离出CO2和H2S,再经氢气提纯,获得高纯度氢气。本发明有利于节省国家资源,有利于环保,且投资小,产氢量大,效益好,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394965A
公开(公告)日:2003-02-05
申请号:CN02128858.5
申请日:2002-08-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冶金、化工和能源领域,特别涉及熔融还原炼铁、二甲醚生产和利用余热发电。本发明熔融还原炼铁、二甲醚生产与发电相结合的联产方法是采用熔融还原炼铁过程产生的煤气,经热交换、除尘、脱硫、加压处理后,在加入催化剂和惰性溶剂的浆态床反应器中生产二甲醚,并利用过程中的余热发电。所述的熔融还原炼铁、二甲醚生产及发电相结合的联产装置包括熔融还原炼铁装置、合成气净化装置、二甲醚合成装置、产品分离装置和发电装置。本发明具有投资少,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大降低产品能耗和成本,并有利于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248632A
公开(公告)日:2000-03-29
申请号:CN99122119.2
申请日:1999-10-27
Applicant: 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 , 北京科技大学 , 冶金工业部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 , 东北大学 , 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 , 承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IPC: C21B1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直接还原法冶炼铁水的领域。本发明煤氧熔融还原炼铁在预还原竖炉和终还原铁浴炉中进行。以含铁物料为原料,以煤为能源和还原剂。预还原采用中等还原度,预还原矿的金属化率为50—80%;终还原采用低的二次燃烧率,CO+H2+CO2+H2O的浓度≥85%。使整个还原过程中,间接还原与直接还原的比值接近理论最佳值7∶3。本发明具有耗能低、生产效率高、操作稳定和对炉衬浸蚀小等技术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3630C
公开(公告)日:2001-10-24
申请号:CN99122119.2
申请日:1999-10-27
Applicant: 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 , 北京科技大学 , 冶金工业部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 , 东北大学 , 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 , 承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IPC: C21B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直接还原法冶炼铁水的领域。本发明煤氧熔融还原炼铁在预还原竖炉和终还原铁浴炉中进行。以含铁物料为原料,以煤为能源和还原剂。预还原采用中等还原度,预还原矿的金属化率为50-80%;终还原采用低的二次燃烧率,(CO+H2)/(CO+H2+CO2+H2O)≥85%。使整个还原过程中,间接还原与直接还原的比值接近理论最佳值7∶3。本发明具有耗能低、生产效率高、操作稳定和对炉衬浸蚀小等技术优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