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水气分离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582275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717788.1

    申请日:2024-06-0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油水气分离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涉及氢燃料内燃机领域,该装置包括:壳体,与车辆的气缸体侧壁和/或油底壳贴合;壳体形成有容纳腔,容纳腔中包括:储油腔,用于储存机油;设置于储油腔之上的油气入口,油气入口与曲轴箱连通,以使曲轴箱中的窜气和机油由油气入口进入油水气分离装置;设置于油气入口之上的油气分离组件,用于阻挡窜气吹动的机油,以使机油滑落至储油腔;设置于油气分离组件之上的气体出口,用于排出窜气;储油腔中设置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用于加热储油腔中的机油,以使机油中的水蒸发并经气体出口排出。该装置适用于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中,用于解决氢燃料汽车曲轴箱窜气和机油乳化的问题。

    一种发动机EGR控制系统、方法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3586262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111016921.3

    申请日:2021-08-31

    Abstract: 本方案涉及一种发动机EGR控制系统、方法及汽车,该系统包括:控制器、发动机、空气进气回路和废气进气回路;所述空气进气回路提供的新鲜空气和所述废气进气回路提供的废气通过第一三通阀混合后导入至所述发动机中;所述废气进气回路包括:EGR稳压存储器,所述EGR稳压存储器具有进气端口、排气端口和泄压端口;布置在所述进气端口和所述发动机的排气口之间的EGR泵和电子分流阀;连通所述泄压端口的电子泄压阀,所述电子分流阀还同所述电子泄压阀的出口一侧连通,所述EGR稳压存储器的排气端口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所述电子泄压阀、所述电子分流阀和所述EGR泵。

    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方法、装置及混合动力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2026743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887698.9

    申请日:2020-08-28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针对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提出了一种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方法、装置及混合动力汽车,借助动力电池的特性可促使发动机避免高油耗、高排放区域而只工作在高效工作区域,在兼顾动力、经济与排放性能条件下实现混和动力总成高效清洁化。该方法包括:采集车辆当前时刻的整车需求功率和电池的荷电状态SOC;将整车需求功率与发动机工作MAP图中的各功率进行比对,得到第一比对结果;将电池的荷电状态SOC与发动机经济工作区域对应的荷电状态上限值SOC_high和荷电状态下限值SOC_low进行比对,得到第二比对结果;根据第一比对结果和第二比对结果,对车辆的动力总成的工作模式进行划分;控制车辆的各动力总成按照所划分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

    整车能量流分布及油耗影响因子评价的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98472A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710986100.X

    申请日:2017-10-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639 G06Q10/0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整车能量流分布及油耗影响因子评价的分析方法,其中整车能量流分布的分析通过将车辆燃油从油箱至车轮的各个能量消耗部位进行分解,并分析能量传递路径,建立各个能量消耗部位之间的联系,通过整车能量流分布示意图清晰、直观地了解燃油在各子系统和零部件在实车状态下的瞬时、累积消耗情况,对比基础车与对标车的能量流分布可以快速锁定油耗差距部位。对整车油耗影响因子评价的分析全面定义了车辆能量传递及损失部位的能量计算原理及整车油耗影响因子的影响系数,结合整车能量流分布,可分层级、快速、低成本确定车辆各子系统及零部件对整车油耗的影响效果,并制定整车油耗优化方案。

    氢内燃机的控制方法及其装置、控制器和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8564355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641491.1

    申请日:2024-05-2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氢内燃机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所述氢内燃机的工况信息;其中,所述氢内燃机的第一排气口与LNT的第一进气口连接,所述LNT用于利用第一喷嘴喷入的氢气对所述第一排气口排放的氮氧化物进行净化处理;获取所述氮氧化物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至少包括所述LNT中所述氮氧化物的储存信息和/或所述LNT对于所述氮氧化物的排放信息;根据所述工况信息和所述第一信息,控制所述第一喷嘴的工作状态,以控制所述LNT中的氢气量。本发明实施例还同时提供了氢内燃机的控制装置、控制器和车辆。

    氢内燃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第二控制器和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8481876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641398.0

    申请日:2024-05-2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氢内燃机系统,包括:存储容器、三通管件、第一压力区间供氢管路、第二压力区间供氢管路、气轨、喷嘴、氢内燃机、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存储容器连接三通管件的第一端,第二端连接第一压力区间供氢管路的一端,第三端连接第二压力区间供氢管路的一端,第一压力区间供氢管路中设置有第一减压部件,第二压力区间供氢管路中设置有第二减压部件,第一压力区间供氢管路的另一端和第二压力区间供氢管路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气轨的一端,气轨的另一端连接喷嘴的一端,喷嘴的另一端连接氢内燃机。本发明实施例还同时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装置、第二控制器和车辆。

    一种降低发动机机油稀释的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26567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894153.X

    申请日:2022-07-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发动机机油稀释的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与油底壳相连的加热装置,用于对从油底壳输入的机油加热;与加热装置相连的冷凝装置,用于对从加热装置输入的蒸汽降温;与冷凝装置相连的过滤装置,用于对从冷凝装置输入的混合气过滤;与冷凝装置和过滤装置相连的油水分离装置,用于对从冷凝装置和过滤装置输入的油水混合物进行油水分离;机油稳压装置,其一端与加热装置和油水分离装置相连,另一端用于与油底壳相连,用于对输入的机油稳压,然后返回油底壳。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降低发动机机油稀释的方法,通过本发明的系统实现。本发明能有效降低氢燃料发动机机油中的水份,从而降低发动机机油稀释,提高发动机性能。

    一种燃料电池供气系统及供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21061B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1910238092.X

    申请日:2019-03-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供气系统,包括氢气供给组件和空气供给组件;所述氢气供给组件包括储氢瓶、第一减压阀、第一稳压腔、分流阀、氢气涡轮机、第二稳压腔、第二减压阀、电磁球阀和氢气加湿器;所述空气供给组件包括依次管路连接的空气过滤器、空压机、节流阀、调压阀、中冷器和空气加湿器,所述空压机与氢气涡轮机通过刚性管路连接,空压机利用氢气涡轮机提供的能量对空气进行增压。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燃料电池供气系统的供气方法。其能够有效利用供给过程所耗散的能量,减小系统附件的功率消耗,间接增大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系统效率。

    一种发动机EGR控制系统、方法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3586262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1016921.3

    申请日:2021-08-31

    Abstract: 本方案涉及一种发动机EGR控制系统、方法及汽车,该系统包括:控制器、发动机、空气进气回路和废气进气回路;所述空气进气回路提供的新鲜空气和所述废气进气回路提供的废气通过第一三通阀混合后导入至所述发动机中;所述废气进气回路包括:EGR稳压存储器,所述EGR稳压存储器具有进气端口、排气端口和泄压端口;布置在所述进气端口和所述发动机的排气口之间的EGR泵和电子分流阀;连通所述泄压端口的电子泄压阀,所述电子分流阀还同所述电子泄压阀的出口一侧连通,所述EGR稳压存储器的排气端口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所述电子泄压阀、所述电子分流阀和所述EGR泵。

    一种相互独立的发动机双循环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057943B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1810967762.7

    申请日:2018-08-23

    Abstract: 一种相互独立的发动机双循环冷却系统,包含高温和低温水循环冷却系统。高温系统通过调温器和电磁阀的选择控制开关,使冷却水流向根据发动机负荷进行切换,实现快速暖机和降低油耗。在发动机冷启动阶段,保持缸盖和缸体水套为串联结构,使冷却水一个循环被加热两次,最大程度加快冷却水的升温,在发动机温度较高的暖机和高温阶段,保持缸盖水套和缸体水套为并联结构,最大程度增加发动机水流量,并可控制缸体缸盖各自的水流量,使缸体缸盖都达到最佳温度,以降低爆震,降低油耗。低温水循环系统采用电子水泵及单独的蓄水壶,与高温水循环相互独立,保证低温系统的冷却效果,有效保证发动机进气温度和进气效率,有利于发挥发动机动力性,防止爆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