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电路、车载设备及其供电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97022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691360.4

    申请日:2024-05-3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源电路,电源电路用于对车辆中的电器件进行供电,包括:分线电路和分线电路的分线一一对应的驱动电路,分线电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连接车辆的电源母线的两端,用于对电源母线进行分线,得到分线电路的分线,分线分别连接分线对应的驱动电路的第一端,分线对应的驱动电路的第二端连接电器件,用于驱动与分线对应的驱动电路相连接的电器件。本发明实施例还同时提供了一种车载设备及其供电方法。

    一种蓄电池充电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375191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290132.8

    申请日:2023-10-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蓄电池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蓄电池充电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其中充电方法包括:检测模块采集车辆运行状态信息,确定所述车辆的休眠状态;根据所述车辆的休眠状态,判定蓄电池是否需要进行充电;当判定所述蓄电池需要充电时,所述检测模块采集光照强度信号,选定蓄电池的充电设备;其中,当所述光照强度信号超过预设的光强阈值时,所述充电设备为设置在车辆上的太阳能天幕。其目的是:通过太阳能对车辆的蓄电池充电不再受到充电场景和充电设备的制约,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

    馈电预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9159994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310736024.2

    申请日:2023-06-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馈电预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车辆,包括:在检测到车辆下电的情况下,获取车辆的蓄电池端电压信息和外部温度信息,动力电池的当前剩余容量,目标控制器的功耗;根据蓄电池端电压信息和外部温度信息确定蓄电池目标有效容量;根据蓄电池目标有效容量和目标控制器的功耗确定发生馈电的时间段,并发送第一馈电预警;根据动力电池的当前剩余容量确定智能补电次数;在检测到智能补电次数为1的情况下,发送第二馈电预警。本发明通过获取车辆下电的目标信息,确定车辆发生馈电的时间段和智能补电次数,发送第一、第二馈电预警,通过双次提醒,极大降低车辆馈电的风险,也无需定时唤醒车辆,节约电量。

    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公开(公告)号:CN118642347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691375.0

    申请日:2024-05-30

    Inventor: 关成发 周海霞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负载对应的第一负载参数;在第一负载参数在阈值范围内的情况下,基于第一负载参数,确定第一目标控制指令,第一目标控制指令是由中央计算单元或第一负载对应的第一电源分配单元确定的;基于第一目标控制指令,利用第一电源分配单元的目标电子开关控制第一负载的状态。本申请通过由不同单元确定的第一目标控制指令控制第一负载的状态,提高了负载控制的灵活性和准确度。同时,通过采用一个电源分配单元控制多个负载,降低了绕线严重的可能性,进而降低了线束的成本和重量。

    一种蓄电池防馈电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782583B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211344248.0

    申请日:2022-10-3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以电池或蓄电池的应用为特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蓄电池防馈电控制方法、系统、控制设备及储存介质。在控制设备中,控制设备包括区域控制器、蓄电池和第一监测模块,控制设备还包括触发器,蓄电池与第一监测模块电连接,区域控制器与第一监测模块电连接,触发器与区域控制器电连接。在本方案中,通过前期预设的标定参数结合车辆OFF档下电时检测蓄电池的有效容量预估蓄电池产生馈电的时间,并基于外部提示装置输出,提醒用户做出相应的维护响应,从而防止蓄电池产生馈电现象。由此,可以有效提高蓄电池的能源利用率并有效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和车辆的工作里程。

    一种车辆的用电器系统、过载保护方法以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8560287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691486.1

    申请日:2024-05-3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的用电器系统、过载保护方法以及车辆,该用电器系统包括:驱动单元、至少一个负载、至少一个电子开关;其中:驱动单元,用于采集每一负载的电学参数值,将电学参数值与电学参数阈值进行比较,在电学参数值大于电学参数阈值的情况下,关断电子开关;驱动单元,还用于将电学参数值发送至整车控制单元,以使整车控制单元根据电学参数值确定是否关断电子开关;以及若接收到整车控制单元发送的关断指令,则关断电子开关;其中,驱动单元关断电子开关的响应时间小于驱动单元根据关断指令关断电子开关的响应时间。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提升用车安全性。

    车辆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478896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691323.3

    申请日:2024-05-30

    Inventor: 关成发 周海霞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基于输入信息,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基于控制指令中的一级编码,从车辆的第一域的至少一个原子驱动单元中确定第一原子驱动单元;基于控制指令中的二级编码,从第一原子驱动单元对应的至少一个负载中确定第一负载;利用第一原子驱动单元,驱动第一负载执行控制指令。本申请通过一级编码以及二级编码确定第一负载,确保了控制指令能够被正确执行,以利用统一的软硬件框架实现不同车辆的各种控制功能,提高了硬件的复用性和可移植性,同时,该控制方法能够适用于不同的车辆,提高了控制方法的通用性。

    一种车辆馈电预警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6198326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187439.9

    申请日:2023-0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或蓄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车辆馈电预警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接收到触发信号后,获取蓄电池和动力电池的电池容量;获取在不同温度下所述蓄电池的有效容量系数;获取所述蓄电池在所述不同温度下的智能补电范围补电需要的补电时间;基于所述补电时间、所述蓄电池和动力电池的电池容量、所述有效容量系数和预设车辆的标定参数确定所述蓄电池发生馈电的预警时间;当所述预警时间低于指定时长时,发出预警提示。本发明通过一系类逻辑处理、信号采集、信号发送和数据显示,最终预估出整车即将发生馈电的时间,并通过屏幕显示提醒车主及时充电,从而极大降低车辆发生馈电的风险。

    电池管理方法和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公开(公告)号:CN118636679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691472.X

    申请日:2024-05-30

    Inventor: 关成发 周海霞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管理方法和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电池管理设备包括:计算系统和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包括供电电池,电池管理芯片,场效应管,电池管理芯片集成有单片机、驱动芯片、监控芯片,该包括:在供电电池进行充放电的情况下,电池管理系统通过监控芯片获取供电电池的充放电状态数据;供电电池的充放电状态数据至少包括以下之一:供电电池的电流,供电电池的电芯电压,供电电池的电池容量;电池管理系统通过单片机将供电电池的充放电状态数据发送至计算系统;在供电电池的充放电状态数据满足预设控制条件的情况下,计算系统向电池管理系统发送控制指令;电池管理系统响应于控制指令,通过驱动芯片关闭场效应管。

    车辆线束损耗模型创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150651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121801.9

    申请日:2023-08-3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线束损耗模型创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基于车辆的电池参数及DC‑DC转换器的参数,通过仿真工具创建电池模型及DC‑DC模型;基于车辆上的每个用电器的参数集、用电器在指定工况下的使用频率系数及用电器的线束参数,创建与每个用电器对应的用电器模型及线阻模型;根据电池模型、DC‑DC模型、用电器模型及线阻模型,创建得到车辆的线束损耗模型,线束损耗模型用于检测车辆在指定工况下的线束损耗功率。如此,无需进行实体车辆的线束测试,利用仿真工具创建得到的线束损耗模型,便可以实现整车线束损耗功率的测试,从而有利于减少测试的工作量,提高测试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