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505842A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710786886.0
申请日:2017-09-04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控机床广义空间切削稳定性预测与优化方法,属于数控机床领域。本发明通过构造已知样本信息,基于Kriging方法建立切削稳定性表征指标最小极限切削深度与机床空间位置坐标的近似函数关系来预测切削稳定性的空间演化规律,并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确定具有最小极限切削深度最大值的加工位置,采用切削实验确定机床易颤振模态,进而基于能量分布理论确定机床薄弱结合部,通过提出结合部动刚度优化配置方案提高最小极限切削深度值,预测切削稳定性空间分异特性并扩大稳定区域选择范围。本发明弥补了传统空间切削稳定性分析忽略变量在加工空间的相关性特征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形成最优加工位置方案,以获取加工空间最优切削参数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07505842B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1710786886.0
申请日:2017-09-04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控机床广义空间切削稳定性预测与优化方法,属于数控机床领域。本发明通过构造已知样本信息,基于Kriging方法建立切削稳定性表征指标最小极限切削深度与机床空间位置坐标的近似函数关系来预测切削稳定性的空间演化规律,并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确定具有最小极限切削深度最大值的加工位置,采用切削实验确定机床易颤振模态,进而基于能量分布理论确定机床薄弱结合部,通过提出结合部动刚度优化配置方案提高最小极限切削深度值,预测切削稳定性空间分异特性并扩大稳定区域选择范围。本发明弥补了传统空间切削稳定性分析忽略变量在加工空间的相关性特征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形成最优加工位置方案,以获取加工空间最优切削参数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0567298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901350.8
申请日:2019-09-23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换热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嵌套式螺旋折流板及换热器,折流板包括内层折流板、外层折流板以及置于内层折流板和外层折流板之间的中间支撑,内层折流板与外层折流板均呈螺旋圆环状且螺旋方向相反,内层折流板与外层折流板的圆截面半径之比≥1.4:2,内层折流板的螺旋升角≤外层折流板的螺旋升角,中间支撑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外接圆直径≤6mm的旁通孔,内层折流板和外层折流板上均布有供换热管穿过的通孔,且内层折流板的孔间距≥外层螺流板的孔间距,该螺旋折流板不易发生弯曲变形和扭曲变形,能够有效保证冷却介质在换热器壳体中均匀流动,冷却介质流阻稳定不会随运行时间而增加,折流板可以良好支撑换热管。
-
公开(公告)号:CN110567298B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1910901350.8
申请日:2019-09-23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换热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嵌套式螺旋折流板及换热器,折流板包括内层折流板、外层折流板以及置于内层折流板和外层折流板之间的中间支撑,内层折流板与外层折流板均呈螺旋圆环状且螺旋方向相反,内层折流板与外层折流板的圆截面半径之比≥1.4:2,内层折流板的螺旋升角≤外层折流板的螺旋升角,中间支撑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外接圆直径≤6mm的旁通孔,内层折流板和外层折流板上均布有供换热管穿过的通孔,且内层折流板的孔间距≥外层螺流板的孔间距,该螺旋折流板不易发生弯曲变形和扭曲变形,能够有效保证冷却介质在换热器壳体中均匀流动,冷却介质流阻稳定不会随运行时间而增加,折流板可以良好支撑换热管。
-
-
-